1、 第八章第八章 中国货物贸易中国货物贸易 n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 n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 n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 n第四节第四节 进口商品战略进口商品战略 n第五节第五节 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等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等 n第六节第六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n本章的重点内容:本章的重点内容: n中国货物贸易方式;中国货物贸易方式; n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 n本章的难点内容:本章的难点内容: n中国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货物
2、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n货物贸易定义:货物贸易定义: n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 的货物在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又称有的货物在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又称有 形商品贸易。形商品贸易。 n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大类。 n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n饮料及烟类(饮料及烟类(1) n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n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 n动植物油脂及油脂(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n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未列名化学品
3、及有关产品(5) n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n机械及运输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7) n杂项制品(杂项制品(8) n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 n一般把一般把1-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类商品称为制成品。 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中国货物贸易中国货物贸易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 n出口贸易的意义:出口贸易的意义: n1 是中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物质基础。 n2 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进步。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进步。 n3 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和经
4、济结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 n4 有利于创造我国经济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创造我国经济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 n一、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一、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n(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1950-19781950-1978) n建国初期,出口货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及建国初期,出口货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及 原料。原料。19561956年,增加了轻纺织品的出口等。年,增加了轻纺织品的出口等。 n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波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贸易出现了较
5、大波动。 n(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 展展 (1978-20011978-2001) n1. 1. 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n20002000年,达到年,达到24922492亿美元,相当于亿美元,相当于19781978年的年的25.525.5倍。倍。 n2. 2. 出口依存度提高出口依存度提高 n19801980年仅为年仅为6%6%,19981998年和年和19991999年分别达到年分别达到19.1%19.1%和和 18.5%18.5%,20002000年更高,达年更高,达23.1%23.1%。 n(三)入世后中国货物
6、出口贸易的发展(三)入世后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n1 1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增长较快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增长较快 n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发展,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 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从2002年至2006年,平均年出口增长率高达 29.60%。2007 年出口额为12180 亿美元,2008年出口额为14285.5亿 美元,增长17.2%。2009年,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 2010年,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2011年出口18986亿美元, 增长20.3%。2012年,出口20489.3亿美元,增
7、长7.9%;2013年,出口 额2.21万亿美元。 n2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 化化 n1-11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3%, 连续19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而且,随着技术升级与创 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此外,初 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1-11月份增长6.2%,比同期我国出口 总体增速低2.1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值比重为4.8%。 n3 从贸易国看,港台增速突出,其他贸易伙伴除东盟出从贸易国看,港台增速突出,其他贸易伙伴除东盟出 口相对景气外表现均不乐观口相对
8、景气外表现均不乐观 2013年年上半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 口额之和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2.5%,与2012年同期的72.7%相比,占比 下降了0.2个百分点,贸易增速方面,我国同东盟、香港和台湾的进出口总 额分别增长12.2%、40.2%和34.8%,高于同期8.6%的进出口平均增速; 同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增速相对平缓,均低于整体水平;在欧盟、日 本持续下跌之外,俄罗斯和巴西这些新兴市场也加入了负增长行列。 2013年上半年我国前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 进出口 亿美元 同比%占比% 出口 亿美
9、元 同比% 进口 亿美元 同比% 合计19976.92 8.62 100.0010528.23 10.38 9448.69 6.73 欧盟(27国)2592.11 -3.15 12.98 1566.33 -3.88 1025.78 -2.00 美国2440.09 5.57 12.21 1682.64 1.80 757.45 15.02 东盟2105.62 12.22 10.54 1147.04 22.78 958.57 1.74 香港2066.53 40.19 10.34 1987.49 42.66 79.05 -2.28 日本1469.23 -9.28 7.35 708.06 -3.81 7
10、61.17 -13.83 韩国1323.03 8.41 6.62 453.89 2.89 869.14 11.53 台湾1011.36 34.83 5.06 210.14 27.35 801.22 36.94 澳大利亚631.58 5.90 3.16 168.60 -1.68 462.98 8.96 俄罗斯431.77 -1.16 2.16 219.40 10.93 212.37 -11.17 巴西402.49 -2.50 2.01 163.92 5.62 238.57 -7.40 n4 贸易方式持续得到优化贸易方式持续得到优化 n2013年1-11月,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
11、增长 9.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52.8%;加 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8%,占比32.6%,比重继续回落。我国加工 贸易在全球价值链配置中正在由前期加工装备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 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延伸. n5. 民营企业贸易日趋活跃 n近年来,我国逐步转变了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 位的局面,市场主体表现日趋活跃。去年1-11月,我国民营企业 进出口增幅同比提高21.9%,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2个百分点, 对进出口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n6 区域结构更趋平衡 n东部地区进出口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2013年1-11
12、月 ,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增长6.9%,占进出口总值的86.4%。从出 口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江西、河南和湖北等省份的出 口增速分别为26.3%、18.6%、17.9%和17.9%,明显高于同期我 国出口总体增速,区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 n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 安排。安排。 n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出口商品战略:不同历史时期制
13、定不同的出口商品战略: n1.“六五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1-1985) n初级产品出口放在第一位,轻纺产品出口放在第二位,初级产品出口放在第一位,轻纺产品出口放在第二位, 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需要。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需要。 n2. “七五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6-1990) n初级产品贸易趋于萎缩,制成品贸易增长加速。纺织初级产品贸易趋于萎缩,制成品贸易增长加速。纺织 品成为我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同时机电产品及一些高品成为我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同时机电产品及一些高 科技产品出口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科技产品
14、出口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n3. “八五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91-1995) n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 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到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到 “八五八五”计划末,机电产品已取代轻纺织品,成为我计划末,机电产品已取代轻纺织品,成为我 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国最大宗出口商品。 n4. “九五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 n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仍迅速增长,其中尤其是高技术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仍迅速增长,其中
15、尤其是高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 n我国制定了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 n5. “十五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0-2005) n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 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n目标:目标: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在出亿美元,在出 口比重中占到口比重中占到50%,高科技产品出口达到,高科技产
16、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亿美元, 在出口中比重达到在出口中比重达到20%左右。左右。 n6. “十一五十一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6-2010) n根据根据“十一五十一五”规划的指导精神,我国这一时期出口规划的指导精神,我国这一时期出口 商品战略的内容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商品战略的内容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 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 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支持自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支持自 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
17、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 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 动、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出口成本构成;提高加工动、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出口成本构成;提高加工 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和高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和高 附加值产品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促进加工贸易附加值产品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促进加工贸易 健康发展。健康发展。 n7. “十二五十二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10-2015) n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先深入实施科技
18、兴贸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先 进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进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 展新兴出口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扩大展新兴出口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扩大 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 环保产品出口。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环保产品出口。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 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 和附加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和附加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19、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n国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 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 n1.1.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 n2. 2. 对外贸易中的信贷、保险、出口退税对外贸易中的信贷、保险、出口退税 n3. 3.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 n4. 4. 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措施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措施 n5. 5. 民族自治地
20、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 n6. 6. 其他出口促进措施其他出口促进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 n一一、 发展进口贸易的意义发展进口贸易的意义 n( (一一) ) 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n( (二二) )能够促进贸易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能够促进贸易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n( (三三) )能够丰富中国市场商品结构。能够丰富中国市场商品结构。 n( (四四) ) 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n( (五五) )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n二、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21、二、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 n(一)进口贸易额不断增长(一)进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1979年进口额为156.8亿美元,1988年突破500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0亿 美元,1998年进口比1978年增长了近12倍,年均递增14.5%。进入21世纪, 中国的进口贸易高速增长,2002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规模增长3.7倍,在 全球位次由第6位上升至第2位,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进口贸易大国, 2012年前三季度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2013年前三季度,进口 14455亿美元,增长7.3%。 n( (二二) )进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进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 n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进
22、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约为 40%,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约为60%。 2013年 中国政府继续加大进口促进力度,财政专项进口贴息资金规 模比上年增长12%,带动了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 品进口。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6252.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 口4172.4亿美元,分别增长8.7%和14.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 高6和7.7个百分点。 n(三三) 中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国中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国 n长期以来,中国进口来源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中国从该地区 的进口在中国总进口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 62.8%上升到2006年的66.4%,但2007年201
23、2年(1-9)月有 所下降,2012年(1-9)月比重为56%;欧洲和美洲位列次席, 2012年(1-9)月比重分别为16%和8.5%。拉美、非洲、大洋洲 的比重与2006年相比有所上升,分别为7%、6.4%、5.1% 。 n(四四) 中国进口贸易主体的构成情况中国进口贸易主体的构成情况 外资企业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外资企业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国有企业进口份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国有企业进口份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外资企业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大,2000年的52.1%增加 到2006年的59.7%。近些年略有下降,2012(1-9)比重达到48.
24、1%。而 国有企业的进口份额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42.5%下降到 2012(1-9)的27.6%。民营企业进口比重则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 1.4%上升到2012(1-9)的24%。 第四节第四节 进口商品战略进口商品战略 n含义含义 n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 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 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急需短缺物质、软件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急需短缺物质、软件 等,进口结构比较稳定。等,进口结构比较稳定。 n“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规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
25、要内容 n2011年年3月制定的我国月制定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口商品战略的内容是:关于进口商品战略的内容是:“优优 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 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 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 化贸易收支结构。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化贸易收支结构。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 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完善
26、重要农产品进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完善重要农产品进 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n 进口战略的实施:进口战略的实施: n引导进口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进口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n加快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n保障重要战略物质的进口安全;保障重要战略物质的进口安全; n完善进口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防御进口风险完善进口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防御进口风险 第五节第五节 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的分类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的分类 n一一 一般贸易一般贸易 n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单纯或绝大部分使用本国资源和原材料进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
27、,单纯或绝大部分使用本国资源和原材料进 行生产和出口的贸易活动。行生产和出口的贸易活动。 n二二 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 n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装物等,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装物等, 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制成品后复出口并获得相应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制成品后复出口并获得相应 利润的经营活动,通常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利润的经营活动,通常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 n来料加工: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来料加工: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 装物等,按照
28、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装物等,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 进行生产加工成制成品或半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加进行生产加工成制成品或半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加 工厂不负责盈亏,只收取加工费。工厂不负责盈亏,只收取加工费。 n进料加工:进料加工: 国内企业够如国外的原料、零部件、包装国内企业够如国外的原料、零部件、包装 物等,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产品出口,物等,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产品出口, 并获得相应的利润。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n三三 其他贸易方式:易货贸易其他贸易方式:易货贸易 n注注: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和加工贸易转型加快表明,贸易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和加工
29、贸易转型加快表明,贸易 结构呈现显著优化。结构呈现显著优化。 第六节第六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 /地区一产品出口额占该产品世地区一产品出口额占该产品世 界出口额的比例与该国界出口额的比例与该国/ /地区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例的比地区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例的比 较。该指标反映国家较。该指标反映国家/ /地区一产品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地区一产品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剔除了 国家总量波动对世界重量波动的影响。一般说来,若国家总
30、量波动对世界重量波动的影响。一般说来,若RCA1RCA1,说,说 明具有比较优势,越大说明优势越强;若明具有比较优势,越大说明优势越强;若0RCA10RCA1,说明具有比,说明具有比 较劣势,越接近于较劣势,越接近于0 0则劣势越大。则劣势越大。 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RTA) 相对贸易优势数指显示性出口优势指数与现实性进口相对贸易优势数指显示性出口优势指数与现实性进口 优势指数之差。反映国家优势指数之差。反映国家/地区一产品贸易水平的相对地区一产品贸易水平的相对 优势,考虑到了同一产品的进口情况。当优势,考虑到了同一产品的进口情况。当RTA 0时,时, 表示该国表
31、示该国/地区在该产品贸易中有显性比较优势,反之地区在该产品贸易中有显性比较优势,反之 则有显性比较劣势。则有显性比较劣势。 三、贸易竞争指数(三、贸易竞争指数(TC) 贸易竞争指数指一产品的净出口与该产品进出口总贸易竞争指数指一产品的净出口与该产品进出口总 额之比,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或贸易分工指数。作额之比,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或贸易分工指数。作 为贸易总额的一个相对值,可以较好地表示一个国家为贸易总额的一个相对值,可以较好地表示一个国家/ 地区的该产品是净进口或是净出口,剔除了通货膨胀、地区的该产品是净进口或是净出口,剔除了通货膨胀、 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的波动。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的
32、波动。 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RCA 指数比较指数比较 年年 份份货货 物物服服 务务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 1996 1.090.92 1.081.05 0.63 1.350.680.79 1997 1.090.921.071.050.621.320.690.79 1998 1.100.921.091.060.581.310.650.75 1999 1.100.911.091.080.601.370.650.69 2000 1.100.911.081.070.571.400.670.71 2001 1.110.911.081.06
33、0.561.370.660.75 2002 1.110.901.081.070.541.420.680.72 2003 1.120.891.081.070.491.440.680.71 2004 1.120.891.081.060.491.460.680.74 2005 1.130.891.071.050.461.480.710.81 2006 1.120.891.071.030.461.470.710.85 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RTA 指数比较指数比较 年年 份份货货 物物服服 务务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 1996 0.03-0
34、.13 0.120.15-0.12 0.57-0.53 -0.64 1997 0.06-0.130.120.14-0.260.54-0.52-0.63 1998 0.07-0.130.120.17-0.260.53-0.51-0.72 1999 0.06-0.140.130.17-0.230.60-0.55-0.71 2000 0.05-0.140.120.13-0.190.61-0.52-0.57 2001 0.04-0.140.130.12-0.170.59-0.54-0.50 2002 0.05-0.160.120.13-0.170.64-0.51-0.52 2003 0.04-0.16
35、0.120.11-0.140.66-0.50-0.47 2004 0.04-0.160.110.11-0.130.67-0.48-0.47 2005 0.04-0.160.100.08-0.160.70-0.45-0.33 2006 0.05-0.150.090.06-0.180.68-0.40-0.28 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TC 指数比较指数比较 年年 份份货货 物物服服 务务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 1996 0.04-0.140.070.08-0.040.22-0.26-0.27 1997 0.12-0.130.070.11-
36、0.060.21-0.25-0.23 1998 0.13-0.160.070.16-0.060.18-0.25-0.24 1999 0.08-0.210.070.15-0.080.17-0.27-0.26 2000 0.05-0.230.050.12-0.090.14-0.26-0.22 2001 0.04-0.240.080.07-0.080.13-0.25-0.21 2002 0.05-0.270.110.11-0.080.13-0.20-0.20 2003 0.03-0.290.110.10-0.080.12-0.19-0.17 2004 0.03-0.300.120.11-0.070.11-0.17-0.16 2005 0.07-0.310.110.07-0.060.11-0.15-0.10 2006 0.10-0.300.100.06-0.050.12-0.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