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678700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读解读 2021 高考作文题高考作文题 引言:引言: 2021 年高考已经结束,对高考试题尤其是高考作文题的分析与解读,正是当下学子们 关注的热点。纵观 2021 高考作文命题,可谓新盖纷纭,风格各异。在此,甄选名师分析名师分析及 下水范文下水范文,供高中学子们学习,希望对高中写作有更好的启发。 名家分析名家分析 为国选才,生逢其时为国选才,生逢其时 对 2021 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的几点思考 好的作文题,既能引导学生围绕一 个问题去写、去思考,还能启发学生充分打开思路,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一个好的写作者,要善于围绕某个主题、某一话题去写作,最好写着 写着突然灵感迸发,闪现出思维的火花。近几

2、年的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就显示出命题者在 这些方面的努力。 一 2021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延续了以往的惯例:考生依然要在议论文写作与记叙文写作 中任选其一;两道题都是带有导语的命题作文形式;作文要求也与 2020 年基本相同;大部分考 生的感受是题目不难, 但写好不易.这体现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的相关精神:“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 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是的,好的作文题就是不设置阅读障 碍,考生下手容易,但写起来会感觉有挑战、有思辨;既考查考生认识的深浅,也凸显其情感的 丰富或贫瘠

3、,更考查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高低。 高考作文题并非要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写作。从本质上看,高考作文是为考 生设置一个原点,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构思、谋篇、成文,从而展现考生的思维深度与表达能 力。因此,历年的北京卷作文题几乎都呈现出小切口、大格局的特征。无论是“每一颗星都 有自己的功用”,还是“论生逢其时”,均聚焦某一-时代热点 ,通过导语帮助考生准确理解 题目含义和写作范围,切口小且明确,考生易着手写作,且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这些 题目又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主旋律,思考主流价值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定性考查特色。 二 尽管北京卷作文题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并不意味着审题不重要,相反

4、、所给题目是 考生打开作文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作文审题,一定要关注两个要点。一是对导语指向性 的解读。今年议论文题目的时话共两个整句。6 个分句,每个分包都有清晰的信息指向。第 一句话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 ,点明个人无法选择诞生在什么时代:每个人在特 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指出个人在时代的价值取向中可以自由选择,这决定了其 人生道路。接着,第二句话列出同一时代中三种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慨叹生不逢时”者 自怨自艾,与时代背道而驰:“安分随时”者佛系“躺平” ,看似无害,实则无益:“生逢其时” 者积极进取,创造未来。结合题目“论生逢其时”来看,每句导语的指向都非常明确,可对

5、 考生写作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记叙文题目的导语同样指向明确,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 都是成长的表象, “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而是指向身心成熟、思想成熟。 二是所给题目中关键词的限定。题目“论生逢其时” , “逢”字限定了写作重点:应该是个人 主动拥抱时代,而不是与时代背道而驰。题目“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 “才”限、定写作对 象必须是“真正的成熟” , “模样”又限定所写内容是“真正的成熟”的外在体现。如果考生 审题不够细致,既有可能忽略命题人为考生善意搭建的台阶,又有可能误读题目要求,造成 偏题甚至跑题。 作文的构思是对审题结果的呈现, 符合题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求, 因

6、此考生构思时需 要关注核心概念.这一点,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作同理。 “论生逢止时”中, “生”和“时”是 导语明确给出的概念, “生”不仅指生命个体,也指人生道路的选择“时”是时代,导语一 再强调是“特定的时代”,因此时代特性也应在作文中有所体现。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中,模样”指外在形太,明确了作文要写出“真正的成熟”的外在表现。 三 写作议论文,既要围绕问题论述,也要能够提出问题:个人与时代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特 定的时代, 个人的价值应该如何实现?个人在时代中如何定位自身?个人价值选择的时代原因 是什么?是“乱世出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 问题是逻辑建构的基础,有了对问题的深 人思考

7、以及理性分析,才能建立严谨的论证逻辑,得出合理的结论。议论文逻辑思维建构方 式有很多,考试时间紧迫的考生,可以选择相对易于成文的“点一线”逻辑、从古至今的时 间逻辑,也可以依托导语建构正反对比逻辑;写作时间充裕的考生,则可以进行深人思考,构 建更加复杂的要素分析逻辑或因果推演逻辑。行文结构上,可以借鉴学过的课文,例如六 国论 拿来主义 说骨气等。论据方面,要展现考生日常素材积累的丰富性与运用的熟 练性。这个题目对素材选择要求并不高,可以说大部分素材都适用,考查重点在于材料与论 点的适配性以及论证的合理性。 记叙文构思,则要重视显与隐之间的关系。一是题目中隐含的表里关系,也就是“真正 的成熟”的

8、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作文的核心是对成熟的心灵、思想、性格等的理解,所 借助的形式是成熟的外在表现。二是要处理好兴寄关系。记叙文写作是文学化的表达,需要 借助物事、人等具体内容寄托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难度相对较高。这一点也可以借鉴 教材中的课文,例如背影 老王 祝福等。近几年,北京卷记叙文写作要求中不再限 定写想象作文,而更加重视考生书写真生活、抒发真感情。这是一种进步。 想象作文是记叙 文的一种形式,可以抒发真情实感;但当写作要求更宽泛时,考生的写作便不再拘泥于形式, 而是更多关注文学形式与人生思考的关系。 四 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考生

9、在考场 上能够准确审题、明晰概念、严谨论证、传神刻画,无一不是平日里干锤百炼的结果。因此, 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具备高考意识,主动在教学中渗透高考要求,从课堂教学出发,进行知 识技能的迁移。对于今年北京卷作文题, 游褒禅山记的论证技巧、 喜看稻菽干重浪中 袁隆平的事例,可以应对“论生逢其时”;学变形记的描写,仿祝福的语言,有助于 创作“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 同时,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广泛阅读,勤于写作交 流。看觉醒年代 ,可以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关注时事热点,既是积累素材,也是阅读 时代。观察生活并深人思考,将读书与生活打通,将读与写打通,看似是有功利色彩

10、的读写 活动,其实是思考人生,更是立人育人。(作者系北京中学教师)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2021 高考北京卷作文题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 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逄其时、时不我待请以“论生 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 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

11、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下水作文:下水作文: 论生逢其时论生逢其时 常苗林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机缘。即便在同一时代,也有劈波斩浪的弄潮儿,有安分随时 的自得者,有离经叛道的反抗者,还有慨叹时运不济的失意者。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只要 有敏锐的眼光和奋进的人生态度,那就是生逢其时。 把握时代脉搏,感应时代需求,顺势而为,是生逢其时。春秋战国波诡云谲,苏秦洞察时 局,游说各国,促成合纵联盟,佩六国相印,衣锦荣归;管仲、商鞅力行法制,尊王攘夷,快 速实现富国强兵,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下,中华民族经历七十载砥砺奋进,站在了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

12、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脱贫攻坚成为时代要求, “时代楷模”黄文秀放 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深入一线,扎根基层, “用脚步丈量民情” ,担负时代使命,将生命定格在扶 贫路 上,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的感人事迹,触动、鼓舞大批时代青年坚守初心,奋勇担 当。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既有马云、马化腾敏锐把握时势,构建商业帝国;也有华 为团队潜心钻研“5G”技术,研发鸿蒙系统,对抗技术封锁,壮大民族品牌。他们都是精 准感知时代脉搏,随波而上,站在时代前端熠熠生辉的弄潮儿。 一个人若能坚守信念,沉潜自我,转换轨道,保持奋进的人生态度,也是生逢其时。初唐诗 人王勃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却并未沉沧

13、,依然在逆境中坚守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的信念,留下了“一字千金”的美谈。明代文人徐渭自幼以才名著称,然而其早年丧 妻,八次乡试均来中,人亡家破,功名不第。失意独居的日子里,他沉潜书文绘画,将半生 悲苦凄凉融注笔端,开创中国写意画派先河。这些人都曾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始 终保持 着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克服时代造成的不利因素,表现出难得的责任与担当,让自己的人 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何尝不是生逢其时? 现在的我们,有幸生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乡村教育质量的不 断提升,让黄国平这样的寒门学子能够“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他虽然走了很远的路, 吃了很多的苦,但

14、幸运的是遇上了这个时代,并且始终自强不息,怀有对生活的热爱,艰难困 苦,玉汝于成。与之相比,时下一些“不作为、不声张、无所谓”的青年,披着“佛系”的 外衣,借此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仿佛看开了一切,实则怀着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如果 一个青年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躺平” ,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时代的辜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幸遇今日中国,我 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系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小伟这么也没有想到,中专毕业后,自己会被分配到这个偏僻的小工厂。 车间主任把小伟带到刘师傅面前就走了。 刘

15、师傅一双粗壮的大手把小伟瘦小的肩拍得梆梆响: “年轻人来得好啊!好好干,早点成为成熟的车工技师。 ”小伟愤愤地想,这里能有什么发展? 第二天,小伟来到车间,看到刘师傅早就开工了,旁边还有工友观摩学习。他拿起刘师傅车 的螺钉端详。真是太精美了!他想起念书时,自己车的螺钉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就说: “师傅,可以让我试试吗?”得到同意后,小伟换上深蓝色的工服,戴上防护眼镜和粗纱手套, 按流程操作起来。他车了两个六角螺钉,它们泛着银闪闪的光,像对双胞胎一样躺在小伟手 心里。有个工友掏出精度为 0.05 毫米的游标卡尺,量了量小伟车的两个螺钉, “宽头那端,从 中心到角顶点的距离,相差了 0.09

16、 毫米” 。他又摸出放大镜检查,发现两个螺钉都有铁毛刺。 小伟十分惊讶:在学校里,大家都用精度为 0.1 毫米的游标卡尺测量,每次车床大赛,自己都是 冠军,其中一张奖状上还写着“分毫不差”呢!小伟的脸涨得通红,他隐约听到刘师傅说:“年 轻人难免不成熟,假以时日,必定” 小伟对自己很不满意,郁闷地跑到工厂边的小山包上。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因为贪玩没 考上高中,去了一所职业学校。从入学起,他就发誓要发愤图强,争当第一。他真的做到了。本 以为自己技能了得,结果今天才发现,太高估自己了 忽然,身边有微弱的火光闪现,原来是刘师傅来这儿抽烟了“今天的事,别往心里去,你已经 很棒了。 ” “在学校理论学得还行

17、,上机操作少,我想跟着您学真本事。 ” “嗯,保持谦虚努力,慢慢 就成熟了。 ” “你知道吗?咱们这个小厂的前身,是军工厂的一个车间,专门生产螺丝螺母等小配件。 别看它们小,有的还用在飞机、轮船上呢!” “真的?!太厉害了!”小伟的眼里有了光。 “当时 咱们的师傅个个都精益求精,分毫不差。 虽然咱们厂现在成了民用小厂,但产品质量不能降低。 ” 听了刘师傅的话,小伟使劲儿点头。 第二天一早,小伟就到了工位上,开始用废料练习车螺钉。第三天、第四.小伟天 天都第一个到工位。下了班吃完饭,他不去电影院,也不打游戏,而是拿着一本中级车床技 术手册 ,如饥似渴地读着,看累了就去山包上仰望天空,想象着当年从

18、这里飞过的飞机, 没准用的是自己工厂生产的螺钉。 转眼 5 年过去,小伟宿舍里的奖杯奖状已经快放不下了。这天,他又和刘师傅在小山包 上看星空,小伟发自肺腑地说:“没有您的教导,我就还是那个毛头小子。 ”刘师傅拍拍他厚 实的肩膀,说:“你现在真是成熟了!加油!说不定有一天,现在的飞机也会用上咱们生产的螺 钉!” 名家分析名家分析 解读解读 2021 高考作文题高考作文题 辩证思维与矛盾分析触及辩证思维与矛盾分析触及“活的灵魂活的灵魂” 一一 统观 2021 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谓形式纷纭,风格各异。 全国卷的时代精神十分明显。全国甲卷列数党史“百年历程” 。从节日如“五四” “七一” “八一” “

19、十一”,到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再到经典为人 民服务X 沁园春.雪)荷花淀 ,再到革命先烈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以及当代 科技战线上的英雄措模钱学森、黄大年,等等,表面上纷纭繁复,似无头绪,但是命题又提出以 “可为与有为”为纲,就变得很单纯,说明命题者意在将单纯的主题寓于丰富的感性材料之 中。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不过,也许这个思路的空间太广阔了,难免有些考生一时理 不出头绪,时间仓促,发挥不出正常水准。 二 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新高考 I 卷,其素材取自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 究一文。此文专论体育,于非专于体育者不适,命题者乃以“体育之效”一节的观点

20、为基 础进行阐发:“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 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 而为强。 ”这里表面上说的是体育,是生理上的问题,但其内涵乃是强弱矛盾的转化。 “目 不明可以转明,耳不聪不可转聪” ,隐含的哲理乃是弱可以转化为强,这就超越了生理 的外延,而成为普遍的规律。从正面说,矛盾可以由弱转强;从反面说,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 其强, 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 其深度在于,转化不是无条件的, 而是有条件的, 即如果滥用了强项,必然走向反面,变成弱项。确立了这样的辩证转化主题,接下来的励志

21、 性论述就顺理成章了:“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 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这是作者身处五四时期,在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危亡之时,以 历史的强者的前景自诩。当时列强视我们为东亚病夫,我们的前驱也着力于文化自我批判。 这样高瞻远瞩的气度,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仍然在理论上有坚定民族自尊自信的鼓舞 性。 对于这样的题目,要想作文有竞争力,关键在于立意不能停留在“论点一论据论证的 直线性思路上,因为这里不是一点论,不是固定的,而是两点论(强项和弱项),是不断转化的。 这道题还立足于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两点上,要依赖举例证明,这不仅复杂,写不好的话还 会自相矛盾。

22、第一,矛盾的正反两面,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要把这一点写好, 考生就需要把思路拓宽,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内盘活自己心灵的库存,把与之相关的素材凝 聚起来, 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格言和故事运用起来。 表面看来, 调动记忆并不困难。 但实际上, 耳熟能详的素材,考生由于过分熟悉, 不容易写出新鲜感;考前准备的形形色色的格言、 故事, 在高度紧张时可能会限制考生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极强的素材选择与加工能力。比如,谚 语“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都很熟悉,很多人都会想到,但如果用它来说明弱者转化为强者 的哲学观念,它就活了。有了这样的素材自觉,内容就源源不断流淌出来。毛泽东曾通俗地 讲过,好事

23、可以转化为坏事,坏事也可能转化为好事;汲黯对汉武帝说, “譬如积薪,后来者 居上”;葡子曾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想到这些,思路马上就活跃起来,素材就 变成了自己的,获得了新生命。 第二,对立的两面存在于统一体中, 互相不能分制,并在某种条件下相互转化。 “学而 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处于对立之中,丢掉了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没有 条件,不能转化,性质不变;有了条件,就能转化。如“温故而知新”,故之所以转化为新,就是 因为温习,因此论语第一向就是“学而时习之” 。若是条件不足,操之过急,双方非但不 能转化,反而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孟子有“揠

24、苗助长” “邯 郸学步”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失败的原因皆在于没有条件,或者转化的条件不足。用旧的材 料说明新的道理,文章就活了。思路一打开,材料便纷至沓来。这些看起来是常识性的素材, 在文章中就变成了亮点。 三 2021 年高考作文命题虽然异彩纷呈,但在根本观念上高度一致,几乎所有的命题意图都集中 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上(个别试题例外)。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的省份,所提供的作 文材料几乎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国甲卷是“可为与有为” ,全国乙卷是“理想的追 求”与“实现理想” ,北京卷是“生不逢时”与“生逢其时” 。上海卷的命意与其基本一致, 但是稍稍深邃一点,它提出矛盾转化的条件可能不太

25、简单事 物的价值被人认识与否,时间的 沉淀是不是唯一的条件呢?这个问题思考的自由空间更大。浙江卷更精致一些,提出“有人把 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着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这个一看并不是二元 对立,而是三元,但归纳后会发现,它还是二元:把得失看成起点和终点,都是绝对化的, 只有将其看成过程,看成永不中断的过程,才可能是全面的。全国新高考 II 卷比较有难度。 由于书法比较专业,题中的“藏而不露” “不偏不倚” “迂回出头”等说法可能给考生带来困 惑。但是,更可能被忽略的是最后一幅“人”字描红,可能很少有考生会把个体的独立和描 红作为对立面展开叙述。 虽然十个指头有长短,但总体来说

26、,2021 年高考作文命题在体现辩证思维、矛盾分析 的根本观念上高度一致。这一点,在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是空前的,甚至是历史性的。回.想 最初,我们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反对封闭性、强制性命题,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受到了广泛称赞。 命题开放性问题解决后, 对高考作文题改革的呼吁变成 重视开放性中的导向性,这是第二个阶段。现在这个问题也基本解决了,进入了第三阶段,提倡 导向的深度。仅仅对观念进行提示可能是不够的,更为根本的是要有导向的深度,引导即将 进入大学的青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统编语文教材已经收录了毛泽东的 人的正确 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八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是把世界看作 在内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不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的主观思想,都是在内部、在矛盾中不 断变化的。故我们的方法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点上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值得大大肯定的。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01-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家解读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