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部分 作 文 第四节 标新立异领风骚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 “ 有创新 ” “ 有创新 ” 是就文章 总体而言 , 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 , 更是对创新 精神的一种倡导。高考作文设立发展等级 , 尤其是设立 “ 有创新 ” 的条目 , 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 , 改变考生作文的保 守状态 , 鼓励考生创新思维。 “ 有创新 ” , 在写作中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总要求 , 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 一 ) 见解新颖 1 “ 见解新颖 ” 的内涵 常事见常理 , 这是 “ 正常 ” 的思维。常事见新义 , 换一种角度思考 , 换一
2、种眼光看问题 , 这是创新思维。文章常因新颖的见解而高出他文一筹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 “ 新颖 ”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悟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 , 别人 只看到人所共知的 , 他却看到其他角度的 , 这可谓之 “ 博 ” ;二是于常事中看出别人看不到 的深度 , 别人只看到表面 , 他却看到实质 , 这可谓之 “ 深 ” ;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的相反的事理 , 别人按 “ 正常 ” 的思维想 , 他却看出蕴涵在 “ 正常 ” 之外的意思 , 这可谓之 “ 新 ” 。见解新颖 , 就是要能 “ 言他人之所未言 ” ,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 “ 新 ” 来 , 而不是
3、老生常谈。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 , 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 ,独到的见解 , 能使作文个性鲜明 , 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 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 , 才能使文章 “ 标新立异 ” , 才容易吸引人 ,打动人。古人的 “ 千古文章意为高 ” 就是此意。 2 “ 见解新颖 ” 的方法 ( 1 ) 多角度分析法 。我们可以在 把握主旨的前提下 , 从题目或材料的各个意义点 去分析、探究,从而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或主题来。比如对于 “ 东施效颦 ” 的故事,至少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A 、西施角度。这是常规的角度 , 不赘述。 B 、东施的行为角度。东施去模仿为什么会更丑?可见 , 盲目模仿要不得。东施模仿
4、西施后 , 乡邻们都避开 , 可她仍在模仿 , 可见东施无自知之明。 C 、东施乡邻们的行为角度。东施乡邻们像对待瘟神一样避开东施 , 为什么就不去帮助她 , 向她指出?可见我们不能像东施的乡邻们那样 , 我们应该热情地帮助、关心她。 ( 2 ) 逆向分析法 。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仍以 “ 东施效颦 ” 为例 ,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 “ 东施无自知之明 ” 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望使自己变得美些。这比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吗?可见,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
5、,值得赞颂。 ( 3 ) 假设推理分析法 。假设某种情况成立 , 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 “ 东施效颦 ” 为例 ,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 , 去模仿西施 , 那会怎样?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 , 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 , 因为 美需要创新。一 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 4 ) 引申拓展法 。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 , 向前引申一步。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深入地想 , 是向纵向发展;二是扩展地想 , 是向横向发展。这样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 ,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
6、 ,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 , 讲真话是 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 , 这个社会就会扭曲。 ( 二 ) 材料新鲜 1 “ 材料新鲜 ” 的内涵 材料新鲜 , 是指在选材时 , 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 实外 , 还要力求选择吸人眼球的新颖、鲜活、别致的材料。不少考生写记叙文 , 材料陈旧 , 有骨无肉 , 难以以情动人;写议论文 , 往往多是程式化的 “ 观点例子结论 ” 的保底文 , 面目可憎 , 缺乏时代气息 , 难以以理服人;或者舍本逐末 , 盲目追求形式的新颖 , 花里胡哨 , 玩弄无聊的文字游戏。这样的作文怎么能够拿到高分呢?究其原因 , 乃是选材 “ 撞车 ” 所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