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有关光的思考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简析】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道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如何,这 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本课的观察活动是从认识光源开始的。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 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 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引出光源 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和非光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太阳是光源,电灯是光源 等,但是他们的认识
2、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 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 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
3、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 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 、夜视仪、教学 课件等。 小组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红苹果、黑布、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光的思考(预设 5 分钟) 1.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光的图片(太阳光、月光、萤火虫、烛光) 2.思考:这几幅图中都有什么?(光) 3.讨论: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哪些?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4.揭课:有关光的思考(板书课题) 5.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 造成伤害。 二、探索:认识光源(预设
4、10 分钟) 1.思考:光从哪里来?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2.讨论:说说这些发光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的? 2 3.结论: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板书:光源等) 4.分辨: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 (板书:非光源等) 三、研讨:没有光会怎样?(预设 20 分钟) 1.思考:我们能看到光源,因为它们自身能发光,那些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到的? 2.讨论: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 3.演示: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在盒子中。如果把实验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 关掉,把门关上,然后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盒子,不让一点光进
5、来。 你能看见这个红苹果吗?请说明理由。 4.辨析: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下面有三个选项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 其他的选项,完成活动手册。 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4.活动:黑暗中的红苹果。 5.交流: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 6.小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当没有光的时候,就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
6、也就不会看到这个红苹果。 四、拓展:夜视仪原理(预设 5 分钟) 1.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体? 2.讨论: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但是可以借助仪器拓宽人 的视野并看清目标。 3.展示:夜视仪: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夜视仪一般是安装在照相机中的一种发光仪,它可以在 “黑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到的光,这种光能照亮物体并被照相机感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 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 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4.记录:学习了这一课,你对光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请你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并试着 探寻答案。 5.强调: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高亮度光源等发出的非常强烈的光,它们会对 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作业设计】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B.月亮C.燃烧的蜡烛D.点亮的灯泡 2.如果没有光,下列将会发生的是() 。 A.我们听不到任何声音。B.我们无法进行呼吸。 C.肉眼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D.等眼睛适应一会就能看到。 3.我们看到了某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反射的或者发出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