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我们身边的数据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能有意识地开展数字化学习;来源:学科网 3、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来源来源:Zxxk.Com:Zxxk.Com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感受数据一、感受数据 1、数据是原材料,它只是描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不提供判断或解释, 数据不能
2、表达具体的含义。 2、数据的特点: 固定不变:比如圆周率 3.1415926。 不断变化:空调上显示的 25。 随机出现:教师浏览试卷看到的学生得分 87 分。 3、数据是可处理、可加工的。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的来源:直接数据(原始数据或一手数据) 间接数据(查阅资料或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数据或二手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数据(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间接数据(查阅文献资料、关注媒体资源、浏览权威网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中进行 检索、从相关数据公司进行购买) 数据分析: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 形成结论的过程。数据是不断变化的。 总
3、结总结:数据是描述事物状态的原始记录, 是信息的载体, 是计算工具识别、 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二、认识信息二、认识信息 1 1、信息:、信息: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接收者某种认识上不确定性的东西。 来源:学科网 “以数值、字符、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 能够帮助获取者了解情况、形成判断和作出决策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素养。 2 2、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 的载体。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只有被我们利用
4、才能体现价值行,有些 信息的价值因未被发现而没有体现出来。 3)时效性: 相对来说,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天气 预报中的气象信息) 4)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和利用,而且一般不会造成 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各类新闻信息) 5)其他特征:真伪性、传递性、可存储、可加工、可处理性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 1、今天是 9 月 1 日,天气炎热,李先生在 8 月 30 日的报纸上看到一条信息 “今明两天到国美电器购买空调 1 台即获 300 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国 美商场, 却并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 这个故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特性。
5、 A.时效性时效性B.共享性C.载体依附性D.价值性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计算机产品广告 C.计算机计算机 D.各班各科成绩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香农与信息论 http:/ 三、知三、知识识 1 1、知识、知识 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人的大脑通 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掌握。 2 2、知识的认识、知识的认识 1)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 2)知识是认识世界和结果,同时也是改选世界的依据。 3 3、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数据作为对事物
6、状态的一种原始记录,经过处理 并被赋予某种意义后,才会转化为信息。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 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人们综合运用知识和 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明创造或预测未来时,知识就升华为智慧。 小结:小结: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 对数据的语义解释。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相应的抽象产物。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 1. 近几年,智能穿戴的概念变得非常流行,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 镜等产品纷纷出现。以智能手环为例,它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收集你的行 走步数。 步数是 数据信息知识 2.最近班上学习
7、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大家互相交换自己的学习方法, 各抒 己见,互补不足。同学们学习劲头十分强劲,班主任高兴地说: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表达了信 息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点是 ()来源:学&科&网 Z&X&X&K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共享性 3、生活中一些零星的片段,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例如一副图像、一段 声音和一串符号等。让我们借助于网络手段,完成下述活动来探索它们背后的故 事,并且分析活动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和知识。 提示:可小组讨论和借助网络完成提示:可小组讨论和借助网络完成 (1)上图是一幅中国著名古画的局部,你能通过搜索引擎查
8、找到它的出处 吗? (2)这幅古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 画的历史吗? (3)画中有驮负 10 篓木炭的驴子。而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 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你认为古画的名字是表 示时令吗? (4) 在研究该图的时候, 于史料不足产生了很多谜团。 例如, 清明是指“清 明节”“清明坊”, 还是“清明盛世之意”?“上河”是指“河的上游”“逆水 行舟”,还是“赶集上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能否设计一份调查 问卷,了解本班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 课外作业: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了一些数字化工具帮助学习活动的开展,如搜
9、 索引擎 和网上问卷发布工具。 学习者借助于数字化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诸如此类的工具还有很多,如概念图和思维导图、RSS 阅读器等。请你设计一份 调查问卷,调查数字化技术正在如何帮助同学们进行学习。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 计算工具的发展计算工具的发展 人类不断寻求计算效能提高的技术,计算效能的提高和计算工具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从古老的“结绳记事” ,到算盘、计算尺、差分机,直到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 手动计算工具手动计算工具 早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一直延续了二
10、千年。15 世 纪,人们发明了算盘,算盘取代了算筹被广泛应用。算盘上的算珠可以表示和存储数,所有 的操作都要靠人的大脑和手完成,算盘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的手动计算工具。 来源来源: :学学. .科科. .网网 算筹 机械式计算工具机械式计算工具 1642 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首次确立了计算 机器的概念。如图 1.2.8 所示,该机器用齿轮来表示和存储十进制各数位上的数字,可自动 执行一些计算规则。帕斯卡从加法器的成功中得出结论: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 有差别,因此可以设想用机械来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
11、t z) 把这种机器的功能扩大为乘除运算,研制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器, 这台机 器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采用的方法,后来演化为二进制,被现代计算机采用。 帕斯卡加法器差分机 1832年,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 研制出具有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的差分机,这是最早 采用寄存器来存储数据的计算工具, 体现了早期程序设计思想的萌芽, 使计算工具从手动机 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时代。 机电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 1936 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受到巴贝奇和爱达 的启迪,提出用机电的方法,而不是纯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巴贝奇的分析机。
12、在 IBM 公司的资 助下,1944 年研制成功了机电式计算机 Mark-I。 事实上,电子计算机和机电式计算机的 研制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 1946 年,标志人类计算工具历史性变革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宣告竣工。它最大特点 就是采用电子器件代替机械齿轮或电动机械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因此, 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 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数 学教授冯诺依曼(Von Neumann)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 本结构,提出计算机应具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运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描述了这五大部分的 功能和相互关系,并提出“采用二进制”和“存 储程序”这两个重要的基本思想。迄今为止, 大部分计算机仍基本上遵循冯诺依曼结构。 ENIAC Mar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