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1687404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门父子三词客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 从石钟山记看苏轼教子箴言从石钟山记看苏轼教子箴言 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苏轼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苏轼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 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 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 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与 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

2、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 用现象。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 3、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 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阅读第一段思考:阅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主要针对两种说法质疑, 他的态度和理由是什么? 2、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二人说法二人说法 得名由来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态度作者依据作者依据 郦说(水郦说(水 石相搏发石相搏发 声说)声说) 下临深潭,微下临深潭,微 风鼓浪,水石风鼓浪,水石 相搏,声

3、如洪相搏,声如洪 钟。钟。 人常疑之人常疑之 客观记叙,客观记叙, 没有轻率没有轻率 的判断其的判断其 是非。是非。 今以钟磬置水今以钟磬置水 中虽大风浪不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而况能鸣也,而况 石乎!石乎! 李说(石李说(石 头发音说)头发音说) 得双石于潭上,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南扣而聆之,南 声函胡,北音声函胡,北音 清越,桴止响清越,桴止响 腾,余韵徐歇。腾,余韵徐歇。 余尤疑之余尤疑之 强调对其强调对其 说法的否说法的否 定定 石之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 者,所在皆是者,所在皆是 也,而此独以也,而此独以 钟名,何哉?钟名,何哉? 2、对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苏轼对郦元和李 渤他们

4、的观点表示了自己的疑惑,说明他在知 晓前人的观点时,并不是盲目的相信,而是有 了一定的思考,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质疑) 精神。 关于苏轼的质疑还有一段典故:他在被贬黄州期间 有闲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谈古论今。一天,父 子俩谈起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 注等古书中找到许多说法,苏轼都觉得牵强不可信, 苏迈还想继续钻故纸堆,被其父阻止,苏轼认为,做学 问不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妄下结论,要获得真知, 必须到实地考察。于是就有了苏轼父子夜探石钟山, 实地查访其得名原因的亲身体验。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

5、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 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 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焉,于是,在那里焉,于是,在那里 扣,敲击扣,敲击 聆,聆听聆,聆听 函胡,重浊而模糊函胡,重浊而模糊 桴,鼓棰;响,声响;腾,传播桴,鼓棰;响,声响;腾,传播 徐,慢慢;歇,停止,消失徐,慢慢;歇,停止,消失 阅读第二段思考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夜游石钟山重点描写了 哪些对象? 有什么作用? 大石、栖鹘、鹳鹤 阴森、雄奇、阴森恐怖、毛骨悚然、幽暗、恐怖。 这篇文章总体上是议论文,

6、而议论文中加入这样一段 描写,而且是一段阴森森,让人毛骨棘然的描写则能使 议论不显乏味,能引人入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使 读者紧跟作者思路,也很想知道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作者在发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之前,先写大石、栖鹘、 鹳鹤等景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状形、摹声、绘 态。观察的角度:由上(视觉)到下(听觉)。着重描 写石钟山月夜境界幽深,怪异恐怖,说明一般人,在平 常情况下不敢涉足。这样写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石钟山 得名的奥秘长期未能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如不 亲历险境,就难得奇绝。 此外,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下文的 “士大夫终不 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 元丰七年六

7、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 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舟,名词作状语,乘舟;适,往舟,名词作状语,乘舟;适,往 焉,形容词词尾,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的样子 固,本来固,本来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 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 当中流,可坐百人

8、,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 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于,从于,从 焉,于是,到里面焉,于是,到里面回,掉转回,掉转 为,形成;此,即前面的噌吰之声为,形成;此,即前面的噌吰之声 当,挡;中流,水流的中间当,挡;中流,水流的中间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 焉,语气助词,啊,呀焉,语气助词,啊,呀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阅读第三段思考:阅读第三段思考: 1、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心? 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得知石钟 山得名的由来? 2、作者对郦、李二人的说法各

9、持 什么态度? 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正确说法不能流传:1、郦道元的说法是正确的, 可惜“言之不详”,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们 的承认;2、士大夫不做实地考察,故莫能知”;3、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为文。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是 说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自以为得其 实”,这是得以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的 原因。 二、“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肯定郦道元 的观点,而又叹其太简略。否定李渤的观点, 并讥笑其浅陋。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 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10、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陋也。 殆,大概殆,大概 莫,副词,不莫,副词,不 所以,所以,的原因的原因乃,竟,竟然;斤,乃,竟,竟然;斤, 斧子;考击,敲击斧子;考击,敲击 其实,石钟山命名其实,石钟山命名 的真相的真相 盖,发语词盖,发语词 是以,以是,因此是以,以是,因此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读题西林壁一诗,回答问题:此诗蕴 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和课文在写法上有 何

11、相似之处?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蕴含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 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 主观成见。 相似之处:这首哲理诗,诗人不是抽象地 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 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 人寻味,和我们所学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游记。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 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 练副使时

12、,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 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 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 写了这篇文章。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 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 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归纳写作思路归纳写作思路 第一段质疑,提出问题,属议论部分; 第二段解疑,属记叙部分; 第三段质疑解释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文的 中心思想,属议论部分。 艺术特点艺术特点 1、结构独特。结构独特。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 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 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 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 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 严密,浑然一体。全

13、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 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 千古名篇。千古名篇。 2、行文曲折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文中写 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 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 3、修饰巧妙。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明喻如 “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若老人咳且笑 于山谷中者”“如钟鼓不绝”“如乐作焉”, 暗喻如“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者, 魏庄子之歌钟也”),形象的拟人(“森然欲 搏人”),贴切的拟声词(“铿 然”“焉”“磔磔”“噌

14、”“窾坎镗”),对 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 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写也因其巧妙的修饰而形 象生动见胜。 4、语言灵活、语言灵活。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 很有特色。如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手 法和顺序完全不同。 思维拓展:思维拓展: 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 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 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著, 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 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 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 也。 节选自余樾春在堂笔记 经过今人全面的科学考察,认为石钟山之

15、所以得名,应包括“主形派”所说的“形”和 “主声派”所说的“声”这两个方 面。 涂宗涛巴峡石钟山 这样看来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 由来的看法也是错误的,那么 同学们苏轼的结论“事不目见 耳闻而臆断其有”是否没有意 义呢? 明确:学习石钟山记的目的并不在于评判谁是谁非, 而在于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敢于 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着,在已知事物中可以找出未知的因素,对于已 知事物的描述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的那样 “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说的的那样,任何认识都

16、有它本身的局限性,这 种局限性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因素。 尽管这样,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尽管这样,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 地求证的精神永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地求证的精神永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 肯定的,这就是石钟山记给我们的肯定的,这就是石钟山记给我们的 启示。启示。 补充:一词多义补充:一词多义 余余 余韵徐息 余固笑而不信 自自 自以为得之矣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云云 水经云 云霄间 焉焉 崆崆焉 微波入焉 (剩余的。形容词)(剩余的。形容词) (我。代词)(我。代词) (自己。代词)(自己。代词) (从。介词)(从。介词) (说。动词)(说。动词) (名词)(名词) (相当于(相当于“然然”

17、。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 (兼词,相当于(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是” 即即“到那里到那里”) 搏 水石相搏 森然欲搏人 莫 至莫夜月明 故莫能知 得 得双石于潭上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鼓 如钟鼓不绝 微风鼓浪 (击,打。动词)(击,打。动词) (抓,扑。动词)(抓,扑。动词) (通(通“暮暮”,日落的时候。名,日落的时候。名 词)词) (没有谁。否(没有谁。否 定性无定指代定性无定指代 词)词) (得到,找到。动词)(得到,找到。动词) (能够。助动词)(能够。助动词) (一种乐器。名词)(一种乐器。名词) (拍。名词作动词)(拍。名词作动词) 始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始舍于其址 是 是说也,人常疑之 所在皆是也 遗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使人遗赵王书 (才。副词)(才。副词) (当初。副词)(当初。副词) (这。代词)(这。代词) (这样。代词)(这样。代词) (遗留。动词)(遗留。动词) (送给。动词)(送给。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 石钟山记 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