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687640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PT 页数:770 大小:57.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0页
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0页
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0页
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0页
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讲:裴根 电话:13668885327 Email: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采集 经济生活猎人穴居、巢居或游猎(没有固定的 居住地)。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旧石器时代晚期转入定居出现土窑。 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部落居民点出现。 逐水草而居良好水源之地,以帐篷为家。 渔 猎 中国: 龙的传人 凤的传人 渔民: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采集块茎植物 为主滨水而居(选址受自然条件影响) 中石器时代主要特点 出现细石器 发明弓箭 驯养家禽

2、 新石器时代(中期 约10000至12000年前): 农业革命(第一次革命) 1、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农业革命(新石器中期)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永久定居居民点出现 陶器出现 (尼罗、两河、印度、长江、黄河) 三星堆、河姆渡 2、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金属工具出现 3、第三次劳动大分工:城市革命(第一 批城市诞 生于40003000BC) 商业出现 城市开始形成城市出现 河流河流 居民点居民点 窑址窑址 公共墓地公共墓地 壕沟壕沟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1.1.选址:靠近河流选址:靠近河流 . .功能分区:居住、功能分区:居住、 手工业、墓地手工业

3、、墓地 . .防御:河流与壕防御:河流与壕 沟共同防御沟共同防御 二、城市的形成 第三次劳动大分工:城市革命(第二次革命) 商业出现 城市开始形成 第一批城市诞生于4000 3000BC 城防御 以武器守卫土地 市交易的场所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居民的人 口规模和居住形式的集聚程度。 人类最早的城市大约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 会初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在农业居民点 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城”即代表防御,“市”代表 贸易、交换。这种有防御功能和以商业贸易及手工业为 主要职能的居民点,才能叫做城市。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受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同时也

4、受到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宗教、文化艺术等) 的影响,这一基本规律贯穿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 程中。 三、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 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 的意义。 四、城市的职能: 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 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 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商品交易的场所 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前工业) (一)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外国古代城市 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为代表。 (1)古埃及城市:人类最早的城市

5、可能是古埃及的 卡洪城,它出现在公远前3000年左右。与此同时, 在西亚的两河域,建有规模巨大的巴比伦城,其皇 宫被称为“空中花园”。 (2)古希腊城市:欧洲最古老的城市是雅典城, 建于公元前12世纪。最为突出的是城北山顶 的雅典卫城,是一组重要的宗教建筑,主要 有帕提农神庙和伊瑞列克先庙。 另一代表城市是米列都城,是由著名的建筑 师希波丹姆规划的,他创建的“希波丹姆规 划模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以几何形状和 棋盘式道路网为特征,对西方的城市规划理 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奴 贵 族 居 住 区 坟 墓 区 隶 居 住 区 (3)古罗马城市:公元前3至公元1世纪是古罗 马的鼎盛时期,其代表城市

6、有古罗马城,建 有华丽的宫殿、浴池、斗兽场等。另外在被 征服的地方还建造了一些营寨城,后来成为 许多欧洲城市的基础,如巴黎、庞贝等。有 代 表 性 的 是 阿 尔 及 利 亚 的 提 姆 加 德 城 (Timogad),建于公元100年。 (4)中世纪城市: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 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欧洲分裂 成许多小的国家,出现了许多封建城堡, 如布拉格城、华沙城、佛罗伦萨等。此时, 欧洲盛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兴建了许多 哥特式的教堂,教堂与广场组成了城市的 中心。由于战争频繁,城市的平面及城防 设施都是从防御出发的。 10世纪后,欧洲许多城市中手工业与贸 易逐步兴盛,出现了一些自由布

7、局的商业 都市。14世纪以后,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 响下,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市政厅、学校、 医院等公共建筑,成片住宅也兴建起来。 市中心建成了一些优美的城市广场,如威 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罗马的波波罗、圣彼 得等。 2、中国古代城市 (1)奴隶社会的城市:我国最早的城市是 商城,距今约有3500年历史,位于今郑州 市中心一带。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 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地,城中 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 城市中明显反映出阶级差别、对立。 周代按规划建城对后代影响大,早 期城市与农业密切关系,与一般农村的差 别还不大。公元前11世纪周取代商,建 有都城丰、镐(hao),均在今西

8、安西南的 丰水附近。以后东周在洛阳建洛邑及成周, 城市中有“城”与“廓”之分,“城”指 中心的王宫部分,“廓”指外城,即一般 平民居住的地方。都城都有城廓之分。城 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 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 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周代王城的布局如周礼考工记描 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其规划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 封建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 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代的代表城市 有齐临淄、燕下都、赵邯郸、秦咸阳等,城 市规模大,防御作用突出。 周王城平面想象

9、图 中国古代城市多由政治或军事需要而建立,城 市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它们是按 照预订的计划建设而产生的。城市多由外而 内城市的建立基于人的主观性多于自发的 自然地形成。其中心点是鼓楼、衙门军政 办事处 欧洲的城市多为自内而外的发展,中心在于它 的广场、市场、街市、市政厅。当然,欧洲也 有以军事、政治为中心的堡垒型城市;中国同 样也出现因商业等经济而自发形成的都会。不 过二者显然有着不同的对城市的理念和建城思 想。 (2)封建社会的城市;秦汉时期的著名城市有秦咸 阳,建有豪华巨大的宫殿阿房宫。这一时期的代表 城市是汉长安城,史称斗城,因城外形与北斗星相 仿之故。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城市是唐

10、长安城,布局 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城市。北宋东京(汴梁)是封建社会中期的又一代 表城市,与唐长安城的布局严谨、等级森严有所不 同,布局较为灵活,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和许多瓦 子(一种商业、游艺、酒楼相结合的场所),经济 繁荣。宋代著名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 给了当时的城市盛景。元朝定都北京,称元大都, 按照周记对城制要求建设,为以后的明清北京 建设打下了基础。明清两代均定都北京,使北京的 建设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顶峰。 除都城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城市,有:州 府城市,是各省会、府、州、县的封建统治中心, 一般规模较大,布局较为规整,大都是两重城墙, 内城往

11、往是政府机构衙城。如宋平江府城,即 今苏州,留有珍贵的城市平面图宋平江图;商 业大城市,如扬州、泉州等,一般位于交通枢纽和 港口处,城市布局往往受交通(如运河)影响较大, 较为自由;边防城堡,是从军事要求出发所建的边 防城市,如汉朝的武威、张掖,明代的威海卫、金 山卫等,城市布局适应巷战要求,城门都筑有瓮城; 手工业城市,如纺织业中心松江、苏州,陶瓷中心 景德镇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工业化时代) 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城市结构的巨大变化 人口激增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聚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三)城市与环境 (四)科技发展带来城市的集聚效益及高质 量的城市生活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

12、国,19世纪40年 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 纪内相继完成。 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 蒂芬发明机车。 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 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 会制度趋于成熟。 1、外国近代城市 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出现了大片的工厂和仓库区,城 市功能趋向复杂,并随之出现了布局混 乱、工业污染、交通堵塞等矛盾。各国 统治者试图进行城市改造,其中较有影 响的是巴黎的改造和纽约的规划。 巴黎自17世纪以来,一直按照古典美学原 则进行规划建设,讲究轴线、构图,如著名的 凡尔赛宫规划被奉为典范。工业

13、革命以来,为 解决城市中出现的混乱,从18521870年开始 对巴黎进行了改建,即著名的奥斯曼改建规划。 主要对城市的干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完成巴 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另外扩建了 上下水系统,修建了火车站,加强了街道绿化, 形成了开阔、宏伟的城市景观,对欧洲及世界 各国大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改建仅着重于 形式和外表,并没有根本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城 市问题。 1811年的纽约总体规划是在律师和 测量师为主的人员主持下进行的,目的 在于在有限的用地上,尽量增加沿街的 建筑面积以收取更多的地产利润。因此, 把整个城市划分成了密密麻麻的小方格, 绿地很少,道路间距很小。当城市交通 量增加后,

14、造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同 样的规划还有芝加哥、费拉特等。 2、中国近代的城市 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 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出现了与封建社会完全 不同的城市。主要类型有: (1)租界城市:主要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天津、 大连、青岛等,都进行了规划,城市工程设施也达 到当时较先进的水平。 (2)随交通及新兴工业发展而出现的新城市:如 随铁路发展而兴起的郑州、蚌埠(bengbu);因矿 业发展而产生的唐山、萍乡等。 (3)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新城市:以南通为代表。 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工业家张謇(jian),在南通开 办实业,进行城市建设,使整个城市建成组团式布 局,取得了较高的建设

15、成就。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1 、战后初期城市面临恢复重建; 2、20世纪50年代中经济恢复、工业发展城 市化 进程加快。 3、20世纪90年代世纪城市人口达50 4、城市发展,必然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5、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致使港口城市结构布 局的 变化。 6、环境问题与汽车交通的发达出现郊区化、空 城、 老城中心复苏 7、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已高度城 市化,以城市内部 更新改造为主,发展中国 家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仍是外延扩展(大城 市呈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放射发展; 中心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发 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形态) 8、城市的集聚效益与辐射效应

16、 9、城市带(城市绵延区)形成:美国东北 部、芝加哥地区、西海岸城市带、日本的 阪神地区、英国东南部地区(伦敦、伯明 翰、曼切斯特)、欧洲中部地区(德、荷、 比、法)、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等。 10、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规划体现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11、对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认同。 12、信息时代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 农业地城市转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改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 从

17、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程度。 城市产生后至产业革命的5000年中,城市人口 大约只占10%左右,而产业革命后的约300年中, 城市人口已发展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国 家以达到7090%。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 规模急剧扩大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大机 器生产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打破 了封建社会中封闭式的生产方式。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增强,使之取代 了封建庄园或城堡的中心地位 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 A.发达迅速的交通使世界变小了 B.便捷迅速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世界城 市连为一体

18、 C.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有高标准的消费 城市 特殊性质的城市 首都华盛顿 堪培拉 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 他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 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 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初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 市连绵区,吸纳劳动力 过城市化现象: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 超过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 逆城市化现象: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 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 向郊

19、区发展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 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 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 左右。 中级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 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就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 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由转 向第三产业。 英国19世纪末进入稳定期。 美国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最快,现已稳定。 我国20世纪末初期,21世纪加快。 我国现在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不足 经济使城市发展的保障 城市基础设施薄弱 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构成方面

20、,现在欠账太多 城市规划理论、设计和管理 苏联计划经济的城市规划理论 欧美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法、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自由量裁、市民与市长、民众参与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中国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慢, 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较快,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70年代末约14,1986年约26,1999年约29.5,2000年 约36。 21世纪我国将会有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多余的大量人口 是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压力。预计大量的人口要转化入城镇。, 但这条城市化的道路该如何走?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情况,即大量农

21、村人口,或失 去土地的农村人口,或弃农进城的人口,盲目地流入大城市, 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墨西 哥城、加尔各答等城市。 2、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这课比作要在河流的支 流修建小水库,拦洪蓄水,以免直接冲向大江河,形成灾害。 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社区形式,从 生产发展的角度和人类生存的条件来看,城 乡各有利弊,两者都不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 区。综观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 进程,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城市产业的高度集中和城市人口的过分 密集,随之而来的城市问题如热岛效应、交 通拥挤、绿地不足、空气污染、人情淡漠和 能源危机等。上个世

22、纪80年代的“改革开 放”,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动 力,21世纪我国部分较为发达的地区将面临 大规模的城市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 路应走向何处? 农村劳动力多余的问题,早已存在,由于二元经济 结构体制的限制,过分严格地对农转非控制,农村 多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形成 “ 隐性的失业”。 农村多余劳动力是城市化的压力,又是推进城市化 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苏南一些地区的农 村终于打破种种阻力,创办了乡镇工业。改革开放 后,乡镇工业受到支持鼓励,政策优惠,乡镇工业 在苏南地区迅速发展,大量农民“ 进厂不进城, 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是城市 化道路的“苏南模式”

23、。这种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城镇密集地区均有很大的发展,这种以城市化 工业扩散,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也可以称为地方推动型。 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 地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 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 这种城市化地道路可称为“温州模式”, 也可称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 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乡镇工 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不仅使本地区农村人 口大量转移,而且吸收 了大量外地打工人 口,这种类型的城市化道路也可称为外资 促进型。 由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 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的道路也有区别, 东

24、部地区以发展城镇工业、外资企业等发 展小城镇,而西部地区目前还以发展中小 城市为主,增加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 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为发展 乡镇工业及小城镇创造条件。 关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据以发表的 不同专业的研究报告,对今后50年的城市 化水平预测,具体数字虽不同,但十分接 近。 主讲:裴根 电话:13668885327 Email: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 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水 平提供、审美趣味的改变、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 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它涉及 建筑学、地理学、测量学 心理学、社会学 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 风水等等。 一

25、、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文明中有关城镇修建和房屋建 造的论述,总结了大量生活实践的经验,其中 经常以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方式出现。虽然至 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 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 礼、商君书、管子、墨子等政 治、伦理和经史书中。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 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 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 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 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 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

26、情性可 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 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 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 都十为师,师七为州。夫始分于井则地著, 计之于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1.文献通文献通 考卷考卷12职役一职役一,历代乡党版籍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1、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了“九夫为井” 田制的沟洫xu制:“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 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 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 深二仞,谓之浍hui,专达于川。”又:“匠人 为沟洫,耜si广五寸,二耜为耦ou。一耦之伐, 广为深尺,谓之畎quan。田首倍之,广二尺深 二尺

27、,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 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 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 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其中的畎、遂、 沟、恤、浍,是小到大的沟渠。沟渠是从田中 小渠畎开始,按照遂、沟、洫、浍的顺序, 逐级由窄而宽,由浅而深,最后汇集于河川, 达到排水防涝之目的(见图)。 2、“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 沟上有畛zhen;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 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 路”(周礼地官遂人) 3、井田制的道路规划是和水系规划相傍 而行的,其道路和水系一样,分为五个 等级,即径、畛、途、道、路。遂上有 径,沟上有畛,洫上有途,浍上有道

28、, 川上有路,使得大小水路必有垄埂,以 其上为陆路,小路可行人和走耕畜,大 路可通车。“井田制时期的土地规划不 仅,而且强调排水防涝。 4、韩诗外传中曰:“古者八家而井 田。方里而为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 为一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 一亩。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八家为邻, 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 田十亩,余二十亩为庐舍,各得二亩 半。” 5、周礼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 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 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都。以任地 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乃分地域而 辩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 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测,国民开始

29、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聚集, 向城镇方向发展。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 遗迹表明,当时已具有了一定的工程技 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等,但 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 原始。夏代的天文学、水利学和居民点 建设技术为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规划思 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 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开始 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商代早期建设的河 南偃师商城,中期建设的位于今天郑州的商 城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以及位于今天 安阳的殷墟等都城,都已经有发掘的大量材 料。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这直接 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中国中原地区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1年)

30、已经结束了游牧生活,经济、 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这期间兴建了丰、镐两座京城。在修 建洛邑城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 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 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的城市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 记载的城市规划。 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公元 前256年)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 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平原 规整布局)同时,周礼书中还记述了按 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 “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系 统

31、、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 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 系的论述。 匠人营国: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方九里:方九里:每边长九里,约每边长九里,约1600丈。丈。 旁三门:旁三门:每边有三个门。每边有三个门。 国中九经九纬: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经涂九轨:经涂九轨:路的宽度为车轨的路的宽度为车轨的9倍。倍。 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左为祖庙,右为社稷。 前朝后市:前朝后市:前面是朝,后面是市。前面是朝,后面是市。 市朝一夫: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夫,井田的基本市与朝

32、各方百步。夫,井田的基本 单位,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单位,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 祖祖 庙庙 社社 稷稷 商业商业 街街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 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居民按照职业分区居住。 国语齐语记管仲对齐桓公说:“昔 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 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士农工商四民分居。 所谓使士“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 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云云,都 是为了便于士农工商四民各司其业的

33、方 便。 士之“就闲燕”是指使士居住在清净优 越的地方以讲求孝、敬、尊卑以维护宗 族贵族统治秩序;工“就官府”是工商 食官使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 自然要“就官府”;商以贸易,故“就 市井”;而农夫的任务是耕种,所以 “就田野”,由于在春秋时代,未有后 世的城乡分野的,农夫都住在城中。 管子大匡云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 下,分配住宅的原则是“凡仕者近宫, 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儿的 “不仕与耕者近门”之“门”是指都城 城门。为处理公务方便而“仕者近宫”; “工贾近市”则是交易需要;而农夫和 那些没有作官的人为了出城耕作的方便 而住在城门里侧。 战国时代(东周),周礼的城市 规划思想

34、受到各方挑战,向着多种城市规划 布局模式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 局模式。除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周制建造外, 吴国国都规划时,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 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 城,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 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示了水乡城市规划 的高超技巧。越国的范蠡则按照孙子兵法 为国都规划选址。 临淄城的规划锐意革新、因地制宜,根据自 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向沿河道蜿 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 功能完美结合。即使在鲁国,济南城也打破 了严格的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 的分布并不对称。赵国的国都建设则充分考 虑北方的特点,高台建设,壮丽

35、的视觉效果 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而江南淹国国 都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利于 防御。都说明了对于平原地区采取了规整对 称与因地制宜的措施。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创造,首先得 益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另外更重 要的是出现了管子和孙子兵法等论著,在 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创造。管子度地篇 中,已有关于居民选址要求的记载;“凡立国都,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 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 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 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管 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谐调 起来,农业生产的

36、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对于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管子 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 商业和手工业。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 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 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 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 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其影响 极为深远。 另一本战国时代的重要著作商君书则更多 地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地角度,对城 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商君书中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 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 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 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战国时期

37、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 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 住在称为“王城”的小城。列国都成基本上都采取 了这种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 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伍子胥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吴越春秋记述了伍子胥筑造大城的大致情况: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周回四十七里,陆门 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 八风:东北曰八风:东北曰炎风炎风(艮气艮气所生);东方曰所生);东方曰滔风滔风 (震气震气所生);东南曰所生);东南曰熏风熏风(巽气巽气所生);南方所生);南方 曰曰巨风巨风(离气离气所生);西南曰所生);西南曰凄风凄风(坤气

38、坤气所生);所生); 西方曰西方曰飓风飓风(兑气兑气所生);西北曰所生);西北曰厉风厉风(乾气乾气所所 生);北方曰生);北方曰寒风寒风(坎气坎气所生)所生)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火德,秦代周德,从所 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统一中国后,在城 市规划思想上也曾尝试过进行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 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 具体。秦国都城咸阳虽然宏大,却无统一规划和管理,贪 大求快引起国力衰竭。由于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规划中的 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同时, 秦

39、代城市的建设规划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 的城市交通系统,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 的意义。这期间,我们熟知的故事就是项羽火烧阿房宫。 (?) 秦发展了秦发展了“象天法地象天法地”理念理念 主要采用了主要采用了“渭水贯都渭水贯都”“法天法天”的指导思的指导思 想想, ,实现了天人理论的实践。具体而言实现了天人理论的实践。具体而言, ,以咸阳宫以咸阳宫 为中心对应天帝为中心对应天帝( (太一太一) )居住的居住的“紫宫紫宫”, ,渭水贯都渭水贯都 比附天上银河比附天上银河, ,横桥连接北南城区象征牛郎、织女横桥连接北南城区象征牛郎、织女 相聚的鹊桥相聚的鹊桥, ,阿房宫与二十八

40、宿之室、壁组成的营阿房宫与二十八宿之室、壁组成的营 室相对室相对, ,咸阳宫西部的市井、手工业区、商业区与咸阳宫西部的市井、手工业区、商业区与 紫宫西部的织女、扶筐、辇道、天厨等星相对紫宫西部的织女、扶筐、辇道、天厨等星相对. . 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的里,或是“百户一里”, 或是“五十户一里”,说明既然里的户数相同, 它就是一个户籍管理单位,而不是一个地域单 位。那么高爵之里和低爵之里、穷人之里和富 人之里的面积自然有大小之别。里民的身份不 同,住宅面积也不同。因而,汉代之里应不是 整齐划一、面积相同块状区划。秦汉时期的里 虽规模大小不一,其建制并非任其自然,而经 过严格的规划。里的建制就在于

41、强化对编户齐 民的人身控制,因而体现了国家的行政权力。 这一点通过墙院道路系统的严整性、住宅面积 的法定标准性和里民居住的严格分域性集中体 现出来。 里有着严整的墙垣系统,从而为国家对 里民控制提供有效的保证。据先秦文献 记载,当时的里外都建有里墙,或称 “墙”,或称“垣”,如诗经郑风将 仲子曰:“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 折我树杞。”“无逾我墙,无折我树 桑。”把里和墙紧密联系在一起。管 子八观曰:“大城不可不完,郭周不 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大城 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奸 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盗窃不 止。” 所谓“里域横通”即里与里之间不设里 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以的。

42、(臧知非) 里与里之间、户与户之间设城垣相隔, 里民的生活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 云梦秦律法律答问“越里中之与它里 界者,垣为完(院)不为?巷相直 为院;宇相直者不为完 (院)”(【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8第231一232页) “垣”即墙垣,里与里之间的墙称为垣; 家与家之间的隔墙则称为院。作为里与 里之间界限的垣若处于两巷相对的位置 就是院,否则就不算作院。既然每里都 有里墙,那么自然皆置有里门,以作为 里内外出入的通道,二者是不可缺一的。 里门在两汉史料中又称为闾、闾门、闾 阎(yn)、里闬(hn)等。这些不同的称谓 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分

43、裂所形成的地域 性差别在秦汉时期的遗留。 建墙置门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里民的 控制。每里设里门若干,定时开闭,各 里都设有里典和里监门等专人管理,统 一时间出入。户律谓“居处相察, 出入相司”之“出入”就是指统一出入 里门而言。里门按数字和方位编排,里 中民户的居住面积也有着严格等级标准 规定,独立构成居住单元。秦和西汉前 期都实行严格的授田制和赐爵制度,所 区别的只是在于秦对军功爵的重视和汉 代爵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赐爵渠道多元 化。 里与里之间有统一规划的道路供居民交 通往来,沿道路设置沟渠,种植树木, 并有一定的公共用地。二年律令田律 云:“盗侵巷、術、谷巷、树巷及垦食 之,罚金二两(【2

44、】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 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第166页)。 说文谓“巷,里中道也,从邑从共, 皆在邑中所共也”。“術(sh) ,邑中道 也。”巷、術都是居邑中间的道路,邑 大于里,一个邑包括若干个里。里内的 公用道路称为“巷”,里与里之间的道 路称为“術”。按说文:“泉出通 川为谷”。从文意上看,律文所说的 “谷巷”应是指因溪水而设的道路, “树巷”是林木间的道路。个人不得侵 占里邑内的交通道路,也不能垦种溪流、 林木间的荒地,违反者“罚金二两”。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公元250 年)国都长安的遗址发掘表明,其城市布局 并不规则,没有贯穿全城的

45、对称轴线,宫殿 与居民区相互穿插,说明周礼制布局并没有 在国都规范实践中得到实现。 汉长安城建设,实际上是对秦代首都南扩汉长安城建设,实际上是对秦代首都南扩 计划的某种继承,是在秦宫殿基础上扩建而计划的某种继承,是在秦宫殿基础上扩建而 成的成的 斗城之说斗城之说 汉代王莽代汉取得政权后,受儒教的影响,后期 力图使长安城符合考工记,但是城市内部已经 建成,他只好在城外南郊建庙、树社稷,结合城北 的东、西市,符合“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理想 蓝图。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导入祭坛、明堂、辟雍等大规模 的礼制建筑,在国都洛邑的规划建设中有充分的表 现。 洛邑城空间规划布局为长方形,宫殿与市民 居住生活区在

46、空间上分隔,整个城市的南北中轴上 分布了宫殿,强调了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 得到全面的体现。 由于周礼经典的儒学思想,曹魏邺城、隋唐长 安城、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都体现了考工记 三国期间,吴国国都原位于今镇江, 后按诸葛亮军事战略建议迁都,选址于 金陵。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 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 防御,皇宫位于城市南北的中轴上,重 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形胜”是对周 礼制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发展,金 陵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 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魏王曹操公元213年营建的邺城规划布局 中,已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47、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长安布局松散, 宫城与坊里间混杂的状况。邺城功能分 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 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邺城的规 划布局对此后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以 及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朝时代(晋公元265年公元 420年),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 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开始影响中国古 代城市规划思想,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 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具体有 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城市布局中出现了 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 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理念;另一方面城 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

48、念,强调形 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和自然环境的整体 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城(唐公元618 年公元907年),是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的。 长安城的建造按照规划利用了两个冬闲时间由长 安地区的农民修筑完成。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 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整个城市布局严整, 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 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 明确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 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 局。有些方面如旁三门、左祖右社等也体现了周 代王城的体制。 里坊制在唐长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与

49、城市道路的连 接方式都相当成熟。而108个坊中都考 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 地。在长安城建成后不久,新建的另一 都城东都洛阳,也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其规划思想与长安相似,但汲取了长安 城建设经验,如东都洛阳的干道宽度较 长安缩小。 五代后周(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世 宗柴荣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关于改建、扩建 东京(汴梁)而发布的诏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城市建 设的一份杰出文件。它分析了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 矛盾,论述了城市改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城市 人口及商旅不断增加,旅店货栈出现不足,居住拥 挤,道路狭窄泥泞,城市环境不卫生,易发生火灾 等。它提出了改建、扩建的规划措施,

50、如扩建外城, 将城市用地扩大4倍,规定道路宽度,设立消防设 施,还提出了规划的实施步骤等等。此诏书为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代表性 文献。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开封城 的扩建,按照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诏书,进行了 有规划的城市扩建,为认识中国古代城市扩建问 题研究提供了代表性案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了千年的里坊 制度逐渐被废除,在北宋中叶的开封城中出现了 开放的街巷制。这种街巷制成为中国古代后期城 市规划布局与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区的基本特征, 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重要的新发展。 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出现 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城市规划原理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