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5 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2021-2022 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 一 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 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本文 需熟读背诵。 作品梗概作品梗概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我们 可以将它看作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这些智慧理性、简练
2、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 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文展示全文展示 诫子诫子 书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主题概述主题概述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 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 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静。 2.淫慢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3.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4.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车马等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5.意与日去 古义: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二)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三)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次,远大目标) 2.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功) (四)重要虚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的) 2.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也”表示判断) (六)成语积累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 的作风
4、来培养品德。 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1.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 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的?论述又是怎样展开的? 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 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 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 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
5、目的。 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 系?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4.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 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
6、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 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 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调整好自己 的心态,就能够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5.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志”与“学” 的关系的。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 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 “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味着没有志 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全文翻译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 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