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课时 压缩空气 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 1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是一种物质,有着物质的一 些共有属性。但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能否改变众说纷纭,也不能给 出有理有据的猜测。本课希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 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占据的空间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运用绘画等形式描述空气微粒之间压缩前后距离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
2、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知道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游泳圈等。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难点运用绘画等形式对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质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靶盘、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聚焦 1.用课件展示一张游泳圈的照片,提问:夏天我们去玩水的时候是否 都有使用过游泳圈呢?你们知道游泳圈里装的是什么吗? 2追问:那
3、空气是怎样被我们装人小小的游泳圈里的呢?请你想一 想。 (学生讨论回答) 3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和水、石头一样 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那空气与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 我们就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板书课题) 通过熟悉的游泳圈的话题引 入,将问题聚焦到本课的关 注点上的压缩。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探索 活动:感受空气的压缩。 1.出示注射器,介绍注射器的结构。 2用课件展示具体的活动要求。 3学生进行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组织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现象。 (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缩 和拉
4、伸。 (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给我们的感 受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 去探索,养成良好的科学 态度,重视事实和证据, 在探究中收集证据,并以 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运 行机制。 、研讨 1.通过微视频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画小圆圈的方式 来表示预测结果。 2让学生用小圆圈的图示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画出向下 压、向上拉后颗粒数量、颗粒间隙、颗粒分布情况,并说说这样画 的理由。 3教师利用压缩海绵等实例来解释空气被压缩的原理。学生交流 观点,发现问题。 (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间隙大小变化) 4学生修正所画图示。 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认 识到空
5、气是由许多微粒组 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可 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压 缩和拉伸。 四、拓展 1.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2举例说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 将本课学过的知识加以应 用。 板书设计 压缩空气 装水:压不动,拉不动 注射器 装空气:能向下压,也能向上拉 原因: 向下压 向上拉 0 0 0 0 0 0 0 0 0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注射器。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在玩的 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活动中渗透科 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点不足,规定使用注射器来探究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 思维。如果不限制实验使用的器材,让学生自由设计验证活动(比如利用塑料袋、气球等) ,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方式发展呈多样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宽,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