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课时ppt课件(含教案.zip

相关 举报
  • 【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课时ppt课件(含教案
    •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doc--点击预览
    • 七上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写作目标写作目标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 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增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如何下笔 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大家的生动写照: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 来 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 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 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 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 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 忽略。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这节课就 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2、热爱生活热爱生活 积累素材积累素材 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如 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 向和情趣。 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 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3.如何积累素材? 明确:留心观察生活、多读多记、摘抄、有灵感时随身记 3、选取素材选取素材 书写生活书写生活 (一)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 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二)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取材料。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 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 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 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 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我妈一边为我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咽着”;送别时,父亲给我 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 化。 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 田。 (三)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4)选材的注意事项 1.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 2.运用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 述。 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的感受和体验。 四、写作实践四、写作实践 (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着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 别致的题目。 1.分小组讨论: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2.经典回顾。 (1)春片段。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的色彩多么美丽。)花里带着甜味儿,(花的味道多么怡人。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怀。 (2)济南的冬天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 3.写景方法点拨。 (1)善于观察和发现。 多角度观察。 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并能动静结合。 调动多感官体验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可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描写其特点,也可从自己的感受 (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3) 情景交融。可直抒胸臆,也可融情于景。 (4)运用恰当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4.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点拨:可以直接以描写的景物命题,如“秋天的校园”、“九月的天空”等。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让题目吸引读者的眼球,如“落叶归根”、“秋天的眼泪”等。 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准备拟个什么题目? 5. 例文赏析(PPT) 评析: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一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二段则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 深秋的植物。文章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察,而是把它们当作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 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 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 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 秋天”,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的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 动,富有韵味。 (二)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 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 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1.自由发言。 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细说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发言应紧扣“成长”这个关键词,深入感悟成长经 历事件的意义、人生的启示。 紧扣“成长”的主题,让成长的某次经历形成一个各要素齐备的叙事链,其中有人物、事件和场面, 有详写、略写,最后有感悟,一一地在脑海里有个大致的预想,为接下来的动笔写作作好铺垫。 2.写作点拨。 (1)交待清楚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 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3.例文。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 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 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 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 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 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 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 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一针一 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 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 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 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 轻 4.例文评析 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文章第一层,从 “爸爸对我说”展开回忆,在对奶奶任劳任怨的概述中,特写“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第二层,仍从“爸爸说”的视角出发,描写奶奶用这双手为儿女创造的幸福,如“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 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 棉被”,“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第三层,则转化为小作者的视角,描写奶奶用双手为孙辈 创造的幸福童年。结尾处则含蓄地点明“亲情”,而这正是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 本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将爸爸的回忆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全文不仅有细腻 的叙述描写,也有动情的议论抒情,段落起承自然,情感深沉内敛,写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 重感。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本课任务:一、本课任务: 1.学习、讨论“写作任务二”。 2.研读范文。 3.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打草稿) 二、写作实践二、写作实践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1.分小组讨论。 (1)彼此刚认识的第一印象,和其他同学相识过程中的趣事,对每位任课老师的第一印象,对校长的第 一印象。 (2)选取一个记忆深刻的相识场景,隐去老师或同学的姓名,描述当时相识的情景、对方给自己留下的 印象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感受。 2.写人方法点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别的人和事物等来表现人物。 (3)细节描写: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为体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情思。(人物、景物、场景都可以进行 细节描写。) (4)注意:无论哪种描写方法,都是为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征服务的。 3.例文。 就是你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初中遇到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是他。 第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澳门。只见他陶醉地微闭双 目,两手仿佛在轻柔地抚摸琴键,优美的前奏流淌而出,我们齐声歌唱,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音乐 带到那个海风吹拂的地方。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 “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 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后突然 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 40 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 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 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 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乐无处不在。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 放他精心剪辑的电影片段,带领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电影音乐欣赏课。回想小学六年,我 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没 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的艺术修养折服了。从此,下一节音乐课成了我快乐 的期待。 4.例文评析。 被老师表扬,当然是件开心事;如果第一次上课,就被老师点名表扬,学生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可 是如果不及时把当时的情景以及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再鲜明的印象也会被时间冲淡,甚至无从寻觅。 全文从弹奏、辨听、学识三个角度表现音乐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但小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以 “就是你”这一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 人物特点鲜明。 小作者注重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景鲜明生动,感情真诚饱满。比如第二段着重描写老师 弹奏时的神态动作以及作者的遐思,暗示老师已经用弹奏征服了学生;第三段到第七段,通过动作、对话、 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盛赞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 全文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钦敬之情。 三、当堂作文三、当堂作文 1. 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字数不少于 500 字。 (一)审题:看、读 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呀”:表达感情-高兴、惊喜、兴奋;“上初中”:指明写作对象范围 (2)立意 1.概念: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 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2.立意: 表达“我”对新学校新阶段的憧憬;“我”对自己又长大一点的激动、兴奋。主旋律:积极昂 扬,充满正能量。 (三)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 的感受;“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我所见到的新学校;我结交了新同学;我认识了新老师;我见 识了新课程;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四)下笔成文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同学们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如何 下笔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大家的生动写照: 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横批:写不出来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 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 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 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 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 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 得难了。 敢写能写会写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令我们刻 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 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是 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 因为太熟悉。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 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 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 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 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 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写作目标 第一课时 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 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 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热爱生活 积累素材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 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的感受、体验。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 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如何积 累素材? 留心观 察生活 摘抄 多读 多记 有灵感时 随身记 一、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 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 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选取素材 书写生活 二、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取材料。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 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 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 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 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 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 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 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我 妈一边为我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咽着”;送别时,父亲给我 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 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 润心田。 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 大: 空: 俗: 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选取的材料陈旧 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 运用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 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 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选材的注意事项: 一 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 们穿着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 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 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分小组讨论: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 春(朱自清)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 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经典回顾 花的色彩多么美丽。 花的味道多么怡人。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 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 百花争春的气氛。 】 【 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怀。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可爱 秀气 淡雅 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绿 清 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 写景方法点拨: 1. 善于观察和发现。 多角度观察。 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并能动静结合。 调动多感官体验景物。 2. 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可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 描写其特点,也可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3. 情景交融。可直抒胸臆,也可融情于景。 4. 运用恰当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 式。 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点拨:可以直接以描写的景物命题,如“秋天的校园”、“九 月的天空”等。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题目吸引读者 的眼球,如“落叶归根”、“秋天的眼泪”等。 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准备拟个什么题目? 例文评析例文评析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一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二段则 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深秋的植物。文章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 察,而是把它们当作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比 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 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 “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 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 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的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富有 韵味。 三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 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 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自由发言: 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细说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发言应紧扣 “成长”这个关键词,深入感悟成长经历事件的意义、人生的启 示。 紧扣“成长”的主题,让成长的某次经历形成一个各要素齐备的 叙事链,其中有人物、事件和场面,有详写、略写,最后有感悟,一 一地在脑海里有个大致的预想,为接下来的动笔写作作好铺垫。 写作点拨: 1. 交待清楚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 2. 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例文例文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 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 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 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 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 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例文例文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 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 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 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 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 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 相继离开了家。 例文例文 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 象,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 ,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 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 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 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 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 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例文例文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 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 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 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 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 后托着我,很轻很轻 例文评析例文评析 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 回忆。文章第一层,从“爸爸对我说”展开回忆,在对奶奶任劳任怨的概述中, 特写“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第二层,仍从“爸爸说”的视角出 发,描写奶奶用这双手为儿女创造的幸福,如“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 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连夜缝制一床 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第三层,则转化为 小作者的视角,描写奶奶用双手为孙辈创造的幸福童年。结尾处则含蓄地点明“ 亲情”,而这正是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 例文评析例文评析 本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 将爸爸的回忆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全文不仅有 细腻的叙述描写,也有动情的议论抒情, 段落起承自然,情感深沉内敛,写出了一种时 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第二课时 本课任务: 1.学习、讨论“写作任务二” 2.研读范文 3.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打草稿) 二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 学,你一定有许多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 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分小组讨论: 1. 彼此刚认识的第一印象,和其他同学相识过程中的趣事, 对每位任课老师的第一印象,对校长的第一印象。 2. 选取一个记忆深刻的相识场景,隐去老师或同学的姓名,描 述当时相识的情景、对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感 受。 写人方法点拨: 1.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心理描写。 2.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别的人和事物等来表现人物。 3. 细节描写: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为体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情 思。(人物、景物、场景都可以进行细节描写。) 4. 注意:无论哪种描写方法,都是为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 征服务的。 例文例文 就是你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初中遇到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是他。 第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 歌澳门。只见他陶醉地微闭双目,两手仿佛在轻柔地抚摸琴键 ,优美的前奏流淌而出,我们齐声歌唱,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 音乐带到那个海风吹拂的地方。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 “我从大家的 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 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后突然 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 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 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 ?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 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 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 歌唱。 例文例文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 乐无处不在。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放他精心剪辑的电影片段,带领 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 电影音乐欣赏课。回想小学六年,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 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 用。没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的艺术修 养折服了。从此,下一节音乐课成了我快乐的期待。 例文评析例文评析 被老师表扬,当然是件开心事;如果第一次上课,就被老 师点名表扬,学生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可是如果不及时把 当时的情景以及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再鲜明的印象也会被时 间冲淡,甚至无从寻觅。 全文从弹奏、辨听、学识三个角度表现音乐老师深厚的 艺术修养,但小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以“就是你”这一 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 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 小作者注重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景 鲜明生动,感情真诚饱满。比如第二段着重描写老师 弹奏时的神态动作以及作者的遐思,暗示老师已经用 弹奏征服了学生;第三段到第七段,通过动作、对话、 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 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盛赞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 全文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钦敬之情。 审题 审:看、读 审题: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 “呀”: “上初中”: 表达感情-高兴、惊喜、兴奋 指明写作对象范围 当堂作文 1. 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字数不少于500字。 立 意 概念: 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 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呀!我上初中了!” 立意: 表达“我”对新学校新阶段的憧憬; “我”对自己又长大一点的激动、兴奋。 主旋律:积极昂扬,充满正能量 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 学校环境的变化 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 “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的感受 “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 1. 我所见到的新学校; 2. 我结交了新同学; 3. 我认识了新老师; 4. 我见识了新课程; 5. 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 6. 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下笔成文 呀! 我上初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课时ppt课件(含教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