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突破一 单项选择题 找得准,读得精,比得狠 第 二 章 专题二 辨别信息正误 内容索引 辨别信息正误 辨别信息正误 掌握关键能力 浙江卷实用类 、 论述类文本阅读前两道题均是单项选择题 。 第 1题侧重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 、 句子的含义 (意 )的理解 , 针对的是文本中某个具体段落的阅读理解 。 第 2题侧重考查筛选 、 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 针对的是较大段落范围乃至全文的阅读理解 。 尽管考点不同 , 但做这两道选择题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必须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内容 , 并精读该方面内容 , 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 “ 狠狠地 ” 比对
2、 ,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一 、 找得准 , 读得精 1.找得准 要想找得准 , 正常情况下只要根据选项内容就能找到原文段落中对应的语句 , 且对应的语句最多三句 。 但个别题目要找的范围不限于该段 , 有时会跨越段落 。 从浙江卷近几年的情况看 , 选项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 突破了以前只是对某句话的转述 , 有时是对一段文字的转述 , 甚至是对好几段文字的转述 。 如 2015年浙江卷第 9题 C项是要联系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判断 。 针对这种情况 , 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 特别注意信息前后间是否存在因果或条件关系 , 仔细辨析有无强加关系或颠倒关系的现象 。 另外 , 要
3、找得准 , 还有个快速诀窍 , 就是题号往往是与原文段落顺序对应的 , 选项顺序与段中语句顺序相一致 。 如第一道题目往往对应的是第一段 , A项对应的是段中的前几句 。 当然 , 命题总有意外的 。 2.读得精 对确定好的原文信息文字 , 一定要精读 。 所谓精读 , 指逐词逐句细致地阅读文章 , 主要包括把握关键词语 、 句意和句间关系 。 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 , 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精确把握句意及其侧重点;对于语意有紧密联系的句子 , 要准确把握句子间的语意关系 。 请看下例: 原文信息句: (2017全国 )2000年前后 , 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
4、影响进行伦理审视 , 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 第 1题 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 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 提出了气候正义 。 原文信息句是一个由三个分句组成的承接复句 , 前两个分句是第一层 , 也是一个表承接关系的分句 , “ 非政府组织承袭精神 ” , 选项第一个分句表述与它完全一致; “ 开始 ? 审视 ” , 在选项中变成了目的状语 , 很显然 “ 伦理审视 ” 不等同于选项信息 “ 应对气候变化 ” ;原句第三个分句是 “ 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 , 但在选项中却表述成了“ 提出了气候正义 ” , 两者显然不是一码事 。 如果像这样精读原文信息文字 , 并与选项稍作比
5、对 , 那么 , 信息的正误就一目了然了 。 二 、 比得狠 , 识陷阱 做实用类 、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 , 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 “ 比对法 ” , 就是把选项与原文有关文字放在一起 , 逐字逐词逐句地进行比对 , 识破命题人在进行信息转述中所用的设误手段 (陷阱 )。 1.识破 “ 偷换概念 ” 陷阱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 , 故意弄错对象 , 迷惑考生 , 使考生 “ 误入歧途 ” 。 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 、 作用 、 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 、 改变或混淆 ,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 识破时应注意看选项与
6、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现象 , 尤其看选项的主语 、 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 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 , 看是否有 “ 偷换概念 ” 现象 。 原文:文艺文本对空间问题的把握既包括物理性质的传统空间场域的展现 , 也包括心理空间的展现 。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空间呢 ? 心理空间是指主体的内在心理图式对客观空间的一种审美反映 , 是主体关于空间经验长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 。 选项:心理空间是主体思想情感长期积淀的结果 , 是传统空间场域的内在心理展现 。 比对分析: _ 答案 边 练边 悟 1 答案 有 。 将原文 “ 空间经验 ” 偷换成 “ 思想情感 ” 。 2.识破 “ 曲解文意 ” 陷阱 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 , 对某些词句的含意故意加以曲解 ,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 识破时应整体上把握材料 , 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 , 如对词语的解释 、 对语段的理解等 , 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 , 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 , 逐项检查 , 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