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友人中,蔡元培重塑北大, 严修创办南开,办的都是大学。蔡元培说: “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 小学师资哪里来?”张謇却认为,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是 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之法。 张謇友人办的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化精英,友人也成为一脉脉学派的领袖,名 满海内外。而张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农技师,一 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 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
2、为这两种做 法殊途同归,可以互鉴互促。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 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 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分析】 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背景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命题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真实情境中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引导当代青年紧贴时代脉搏,聚 焦热点问题,培养思辨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一)背景材料 分
3、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张謇和蔡元培的不同理念和做法展开,第二部分围绕他 们取得的成绩展开。在第一部分中,张謇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 ,主张走出 当时教育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与此同 时,蔡元培应当也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 ,却主张走出当时教育困境的根本 措施在于“只有办好大学,才有好的中学师资;只有办好中学,才有好的小学师资” 。二人 在“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这一根本目的上应当没有差异,但是张謇更强调“自下 而上”的努力,蔡元培更强调“自上而下”的努力。应当说,这两种做法互有短长,难分 轩轾。从第二部分来看,二人也都
4、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为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 (二)情境任务 可以从内容指令、写作情境、写作主体、读者对象、写作文体等角度理解,考生应当 相应具有问题意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 1从内容指令看,材料引导语提示应当围绕不同的教育观去写作。考生可以分别从张謇、 蔡元培的教育观点出发,也可以从“殊途回归” “互鉴互促”的角度综合张、蔡二人的 教育观点。考生不能脱离“教育观”来写作,否则容易偏离题意。 2从写作情境看,考生不应忽视张謇、蔡元培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状元”这个 称谓表明张謇是从旧的科举制度中走出来的, “重塑北大” “创办南开”则说明这是新型 教育
5、的开端。在材料所涉的历史背景下,旧的教育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新的教育 观念尚未全面形成。 考生应当基于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 去谈论张謇、 蔡元培两人观点的是与非、得与失;脱离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考生 关于教育观的论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从写作主体看,考生应当身临其“境” ,成为与张謇、蔡元培同一时代的“青年学生当 事人” ,或“以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 ,或“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 份” ,或“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 (注意这里是“当时”而非“当代” ) ,设身处地, 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阐释自己对张謇、蔡元培教育观的认识。忽
6、视了“青年学生 当事人”这一身份,而以“当代青年学生旁观者”的身份去阐释“自己的教育观” ,这 是不妥当的。 4从读者对象看,考生应当注意写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在教育观上的“对立”关系,在此前 提下可以超越这种“对立”关系。 “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写作的对象是蔡元培, “蔡 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写作的对象是张謇,均具有“对立”关系; “当时一名青年 学生”写作的对象是张謇、蔡元培两人,可以更多地超越这种“对立”关系。但无论是 表现或者超越这种“对立”关系,文章都应具有“破立结合”的鲜明特征。 5从写作文体看, “信”与“公开信”有所不同。给蔡元培或者张謇的“信” ,可以视作“私 信” ;而给
7、张謇和蔡元培的公开信,表面上的写作对象是张謇和蔡元培这两个人,但从 写信者的角度看,无疑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也就是说, 公开信要体现更普遍的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材料一:2021 年两会期间,一名教育工作者说的一段话刷屏了:“好的教育应该是培 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 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教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过程,“分数”远远不是成长的全部。 材料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什么样的教
8、育才是好的教育?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透过现象看 本质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材料一中的话说出了教育的真谛。 材料二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这两段话都紧扣时代焦点。 第三段点明写作任务: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 角度来写作: 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教育回归本真,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是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绝不能被利益至上的逻辑牵着走。现实中,无 论是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
9、利益,还是大搞教育商业化,或者是制造教育焦虑、抬高教育 成本,都背离了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必然弊病丛生、贻害无穷。 必须正本清源,聚焦人的健康成长,擦亮教育的民生底色,不断净化教育生态,还教育以 本来面目。 让孩子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三维一体齐心协力创佳绩。“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 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 的教师,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老师“教好”,学生“学 好”,学校“管好”,家庭和社会“育好”,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好、行稳致远。 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也应该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拉丁
10、美洲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 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因此也应该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面对多样的选择与各种诉求的社会群体,教育者要始终 保持一种定力,要勇敢承担“爱的责任”,用全部的爱去成就学生的未来,以自身的爱与 智慧引领社会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只有把所有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教育者 才称得上是好老师。在孩子情感最纯洁的时期,用自身最纯洁的情感投入和他们构建一种 纯洁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的伟大所在,也是其职业幸福的源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编) (1)1933 年,29 岁的郑大章获得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后,拒绝了导师
11、居里夫人的挽 留,回国筹建镭学研究所,筚路蓝缕,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 。 (2)1950 年,26 岁的旅美物理学博士朱光亚归心似箭。他在给旅美同学的一封公开 信中写道: “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 (3)1989 年,26 岁的著名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退役后,创立了自主研发专业体 育用品的“李宁”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全球的民族品牌。 (4)2020 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里随处可见洋溢着自信的青春面孔。数 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 后” “90 后” ,平均年龄仅 33 岁。 结合以上材料,你对“志气与争气”有怎样
12、的认识和思考?请以“志气与争气”为题 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 作文解题: 1.作文类型:新材料关系型作文,命题作文。 2.材料的理解:四则材料都谈论的是不同时期中国青年“志气”与“争气”的表现。 有志气的体现: 1933 年,29 岁的郑大章获得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后,拒绝了导师居里夫人的挽 留,回国 1950 年,26 岁的旅美物理学博士朱光亚归心似箭。 1989 年,26 岁的著名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退役后,致力于打造领先全球的 民族品牌。 2020 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里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 为“80 后” “90 后” ,平
13、均年龄仅 33 岁。 争气的体现: 1933 年,29 岁的郑大章回国筹建镭学研究所,筚路蓝缕,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 奠基人” 。 1950 年,26 岁的旅美物理学博士朱光亚: “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 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 1989 年,26 岁的著名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退役后,创立了自主研发专业体 育用品的“李宁”公司。 2020 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里随处可见洋溢着自信的青春面孔 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 后” “90 后”平均年龄仅 33 岁。 3.立意:材料既有开放性也有约束性。开放性表现在关系型概念的关系具有开放性, 立意时
14、只要能对“志气”与“争气”建立某种关系,就算立意正确。可确立为并列关系: 中国青年需要为国奉献的志气,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争气;可确定为递进关系:青年人不但 要有志气还要争气;也可确定为条件关系:青年人要想争气必须先有志气。 约束性表现为 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 多则材料都涉及中国青年,所以立意时最好从青年人角度展开。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 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 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奉献,有
15、的说 是竞争,有的说是自信,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 审材料,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 力。在此处,风度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所追求或呈现出来的时代风尚,是现代国人共同表现 出来的群体特征,是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融合 后表现出来的整体风格与气韵。本题中整个材料是围绕“风度”展开的,并列举了各朝各 代推崇的风度,要回答现代风度是什么?可以从材料中选择,比如创新、竞争、奉献、休 闲等,也可以另立炉
16、灶,因为材料中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关键词作为现代风度的 代表,比如交融、自信等。 写作角度:选择创新,写现代中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风尚。当创新的意识和 风度融入国民的灵魂并成为共识,那么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个人的幸福将指日可待。 如结合中国科技的发展等分析,引出论点“生活离不开创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 述,如创新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深思与行动;创新可以理解为探索、发现、发明、发展;不 断创新一些新形象和新事物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完美等。最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期待或 做法等,如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们的时代 里创新才是王道。 选择自信,写现代中国的昂扬与朝气,特别与国外的对比中,我们不再崇洋媚外。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个体的幸福 充满期待;科技领域我们奋力追赶,已经进人第一梯队;文化领域,孔子学院开遍全球, 中国的文化享誉世界;基建领域,我们不断刷新世界的认知,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列车 选择交融,这是一个交流融合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各领域交流融通。 我们已经突破时空的界限、思想的壁垒,中外各领域交融、国内各领域各地区交融,带动 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 【立意】 (1)创新是现代风度; (2)竞争是现代风度; (3)奉献是现代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