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独立价值之上的“打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打赏,古时指身份尊贵的人给低层、下属的赏赐或为报答别人服务而给与的钱。现 在,继“点赞”之后,凭意愿自由、数额随意等特征,网络“打赏”成为互联网新宠,直播 平台、明星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网络处处可见“打赏”字眼,人人可以成为“打赏 者”。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金钱而是感觉心情,也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感觉心 情而是自我需求,还有人说网络“打赏”就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来表达你的观点。 写作解析写作解析 所给材料让我们思考分析的对象是“网络打赏”
2、这一社会交往活动和现象。 “网络打赏” 一方面应用广泛并颇受好评,另一方面随着“打赏乱象”丛生、社会批判不断,其本身所具 有的争议性可以作为二元思辨论述的话题。同时,材料第二段的阐述旨在提倡学生也能够用 多元的思维角度来思考和写作表达。文章写作切入的几个维度: (1)对“网络打赏”现象本身的论述评价分析: 有人认为“网络打赏”是“你情我愿”的简单的“自由交流的形式”,社交时代人们特 别是年轻人寻求互动交流,满足自我需求的新型人际交往形式,体现了自由平等交往的互联 网精神;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以金钱为标准的商业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 “网络打赏”模式本身是促进了互联网生态的发展,还是网络世界打开的又一
3、个潘多拉 盒子。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说,“打赏”是一种支持原创、鼓励作者的好方法;同时,连续 出现“网络打赏”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也折射出不少社会问题。 (2)对打赏者行为、心理的论述评价分析: 对于打赏者而言,随便敲一下键盘,便可以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只要是心甘情愿,无论 奉送出去多少银两,旁人管不着。所以有人这样说: “我打赏你,是满足我自己,与你无关。 ” 其次, 网络打赏的行为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对知识和劳动的尊重, 是实现自我需求的途径。 对于被打赏者而言,因为自己付出了劳动,奉献了自己的表演、作品和智慧,所以赢取粉丝 崇拜和打赏,无可非议。它是一种自由交流的形式,金钱流通只是它的副产
4、品。 也有人认为网络打赏者的行为仅仅是虚荣心的体现。仅靠金钱维系的网络关系和需求是 空洞的。 对“网络打赏”背后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层次论述评价分析从文化上来看,“打赏”成 为粉丝大众表达对草根偶像崇拜的一种特别方式,有人将“打赏”看作草根文化的胜利,因 为“打赏”打破了文化和娱乐精英在写作、表演等领域里的垄断地位,给了更多默默无闻的 青年展示自我的机会。 (3)针对“打赏乱象”,板子不能都打在青少年身上,网络平台和某些媒体在某种程 度上扮演了“推手”“诱饵”和“教唆”的角色。“打赏乱象”反映出青少年缺乏现代法律 意识,但是网络舆论监督和网络管理的缺位也是问题的一个诱因。 (4)这也与国人长期形
5、成的“围观”“看客”的文化心态有关。我们既习惯于聚拢围 观,又喜欢看到有人“玩票”“捧角”。 【立意】 (1)打赏是一阵风; (2)打赏也是真爱; (3)莫让打赏腐蚀纯粹的心。 【素材】 (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文化层出不穷,继“点赞”之后,“打赏”文 化横空出世,它像一阵风在互联网中丝丝入缝。有的人否定它,有的人接受它;有的人深恶 痛绝,有的人乐此不疲。而在我看来,“打赏”是一阵风,风起于世,不如随之而不逐之。 面对大批的否定者,哲学家黑格尔会说:“存在即合理。”“打赏”的出现也断然不是一日 之风起,要正确看待“打赏”,我们势必要抛开旧观念,用自己的内心去审视。 (2)“打赏”确
6、实是一阵风,它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这一点它也像雨。鲍勃迪伦 的话可谓黄钟大吕:“下雨了,有的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湿。”“打赏”作为当 今社会大众生活的一个剪影,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情感变化息息相关,“打赏”在一定意义 上是一种“精神消费”。而这个对于精神满足的消费是用物质来表达的。大多数人之所以否 定它,是因为认为人们用物质衡量精神需求,是对文化的摧残。而我想说这种观点孤立了物 质与精神,你的精神终究需要栖身之所,而这个栖身之所往往是物质。就像人们认为文人一 定是安贫乐道的,但实际上精神与物质并不矛盾,只是不通过出卖精神来换取罢了。我们可 以感受海子的诗:“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太阳强烈,
7、水波温柔。”而这些精神却都是自然 成就的,自然也是物质的,连风也是。“打赏”是一阵风,四季变化,其势不同,而我们与 其被风刮得不安,倒不如去感受风。 (3)“打赏”究竟能否积极地影响文化产业的变革,取决于受众的态度。近来受众对 打赏的热情高涨,在我看来,是处于一种对“表达认同”的需要。由于打赏金额可量化,它 可以较好地反映认同的程度深浅;由于创作者直接受益,表达的过程更简单、直接,没有距 离感。 但这个模式要发展, 不仅要求受众有较高的参与度,还要求他们有辨别良莠的好眼力。 做出一个“打赏”决定需要的时间并不长,恐怕许多时候会是情绪而不是思考占了上风。我 不知道在这种“自主定价”的形式里,马克
8、思说的“价格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还是否成立。但目前的情况是,定论简单粗暴、站在舆论高地上指责的那些文章往往会 因为获得暂时性的共鸣而获得重赏。那些调查严谨、支持资料翔实的文章却常常门庭冷落。 受众以“打赏”的方式表达认同固然可喜,但创作者为了非理性受众的打赏而依附认同 却是可悲的。往往是这种心态,而非这种形式本身沖击了精英文化。安娜拉佩曾说,“最 理想的境界莫过于,你花出的每一笔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唯愿我们小小的打 赏能给那些步履维艰却认真说话的人一片自由的天空。 范文范文 独立价值之上的独立价值之上的“打赏打赏” 在享受和被享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寻求自我情感传达的
9、表达途径,可以是对付出者的 一句赞扬,一次推荐,甚至通过金钱实现自我需求的双向互动。而在当今网络中打赏行为屡 见不鲜,这当中既有对传统激励方式的创新,也有令人心寒的种种忧患,其存在和发展值得 深思。 其实打赏行为所折射的心理是个人对付出劳动者价值的肯定,也是付出者对其劳动的自 我认同渠道。三毛曾说:“人们常常不愿探索自身的价值,将自我依附于他人之上,离开了 他人,我们惶恐不安。”正因人们普遍存在的共情心理,才倾向对他人价值认同的输出和索 取。 当然,适当合理的打赏行为,对于尊重劳动成果的社会风气导向大有裨益,特别是对幕 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来说,既带来些许额外收入,更是维持精神动力的强心剂。可是
10、,如今 在网络潮流的裹挟下,一方面非理性庞大网络群体的涌现,另一方面为逐利突破道德和法律 底线创作者的增多,俨然使“打赏”变了味,成了滥俗文化的滋生源头。 打赏行为之所以蒙上恶俗趣味,抄袭作品,亵渎文化的阴影,很大原因在于拜金主义盛 行从而一味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部分打赏者缺乏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更为逐利者提供可 钻营取巧的漏洞,一批批趋之若鹜的受赏者无形中成了消蚀社会正能量的有力推手。如马尔 库塞所说,工业社会的人失去创新性,批判性,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死气沉沉。 因此,要让打赏用之有道,取之有道,必须把打赏建立在个体的价值观之上。殊不知,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是积聚成群体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要个体持有打击恶俗劣行的正 气,牟利者便缺乏个体金钱来源的生长土壤乃至因此付出代价,打赏自然也不会沾染世俗逐 利的污浊。个体心中有衡量对错的标尺,打赏行为才不至于沦落为一场虚假的集体狂欢,社 会正气向心力也就得以助长。 如果说打赏行为本是一张白纸,原来描绘的是打赏者发自内心赞赏的缤纷,那么切莫因 金钱肆意涂抹,给打赏行为涂上不该有的色彩。而不被表象同化,拥有自由思想人格的人, 必然能不被眼前浮云遮望眼, 他们看到的, 依然是那些真正付出者诚挚的灵魂,他们赞赏的, 依然是真正付出者不甘平凡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