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写作的结构技巧 技法梳理技法梳理 对于作文, 尤其是议论文, 写作要求并不高, 概括起来就是“有物”和“有序”。 其中“有序”, 讲的是结构要井然有序。所以,同学们有必要掌握议论文的几种常见的结构类型。 议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和结论, 也有人通俗地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按照这个程序写下去,就是“递进式”结构;这 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结构类型。 当然, 考场作文, 可以简单一些, 可以只谈“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办”中的一个方面,形成“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并列式”结构结构,分为“分论点并列式”“分论据并列式”和
2、“正反对比并列式(也有人把这单 作为一种结构类型)”。“分论点并列式”就是把文章的一个总论点拆分成几个(一般是三个) 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都只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一个方面。“分论据并列式”,是 总论点没能拆分的一种权宜之计, 只是在引论部分提出论点之后, 用主体部分列举几个 (大 多是三个)的事例来论证论点。这几个论据和论证之间,便形成了并列关系。“正反对比并 列式”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的对比。如写要有博大的胸怀一文, 引论部分可以指出胸襟宽广才能走向成功,斤斤计较必然干不成大事。本论部分可用对照 式布局,第一层次从正面说理,先说胸怀坦荡方能成大事,再说胸怀博
3、大有利事业,也能 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二层次从反面说理,指出心胸狭隘、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在选用具体事例时,既要有正面事例,又要有反面事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并列式,都要注意,论据之后的论述说理内容是必不 可少的,否则,议论文就会变成材料堆砌的“例子文”。 “递进式递进式”结构结构,有时需要和并列式结合起来。比如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学典 礼中,荣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全国总冠军的武亦姝上台发言。其演讲内 容的主体部分由三层意思构成: 春天有“草色遥看近却无”,新的生命萌发之际,附中学子又将展现出蓬勃的朝气。 春天常见“春色满园关不住”,是浪漫而富有想象力的季
4、节。 春天更需“三更灯火五更鸡”,在美好的季节更应抓紧时间,踏实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攀 登学习的顶峰。 以上三句话,都放在每一段的段首,也是三个分论点。前两个,是从“是什么”角度来谈, 两者之间形成了并列关系;第三个,谈的是“怎么办”,与前两个形成了递进关系。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按“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 拿来主义”和“拿来主义要求我们怎么办”的顺序来行文的,这便是经典的递进式结构。 当今,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递进式结构更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在实践中,议论文更多地表现为“时评”,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递进结构做一些优化。我把一种 模式推荐给同学们,即“
5、引提议联结”,这是对过去“引议联 结”的新发展。 “引”,即敘谈,就是引述原材料。特别指出的是,对待较长的材料,应该进行概括并作 有针对性的引述。“提”就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感想或者观点,即中心论点。很多同学喜欢把这 种观点表述得很精彩,作为文章的标题。“议”,就是对所选论点展开分析议论,对所选论据 进行深入剖析。“联”就是“引申”“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既可以“联”到传统材料,更可 以联系到当前社会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更多鲜活的材料。“结”就是收束全文,此不多赘。 当然,这几种结构类型都有大量的变化形式,同学们既要掌握这几种根本类型,又要 在实际写作中学会变通,创作出既规范严谨,又恣肆灵动的
6、好文章。 思考一下思考一下 中国诗词大会 是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类节目。 节目以“赏 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 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你有何感想?请以“读诗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 文,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例文展示例文展示 读诗 时光倒流回古代,有那么一群人,用他们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化作一首首诗,流传至 今,成为千古篇章。这些诗犹如一泓清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中,泛起诗意的涟漪,吟诵着 岁月
7、的旋律。 读诗,我读出了闲适悠然。 袅袅炊烟,潺潺流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致仕归家,找寻一片“世外桃源”。听 寺院钟声,感山中空气,看清澈流水流向远方,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如 此无拘无束,闲适悠然。 时间的流逝带不走他的悠然自得,也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的感悟和思考。 读诗,我读出了自由洒脱。 他曾在仕途上拼搏,但宫廷的黑暗险恶,凝固了他的一腔热血。于是李白甩掉了“安天 下,济苍生”的抱负,游历山川,洒下豪情,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 由洒脱。 读诗,我读出了忧国忧民。 他见证了繁华的盛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杜甫凌云壮志,渴望
8、“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迫切希望为国贡献一份力量。可现实残酷,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太多的家破人 亡,太多的妻离子散,让他无奈地喊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 埋没随百草”。安史之乱后,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站在城墙上,不禁叹出“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的哀戚与彷徨。一个文人,怎能保护将亡之王朝,他将忧虑感伤,忧国忧民之情, 化作诗歌,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世间绝唱。 读诗,我读出了历史和情怀,它们如一泓清泉流入人们的心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笔下的社会写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是周敦颐笔下的高洁独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
9、笔下的剛烈 不屈 读诗,读的是故事,是历史,是情怀,是感悟,是人生。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结构完整。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来,脉络清晰。主体部分呈现 出并列式,分别是“读诗,我读出了”,这是分论点并列式中“是什么”的一种规范样式。 作者选取了陶渊明、李白和杜甫这三个人物,并联系他们的生平,引用他们的诗句来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并展示文采,一切都顺理成章。文章的结尾处,用排比引述几位古人的诗歌 情怀,也算常用手法。 本文作者写来无比轻松,丝毫没有痛苦煎熬之感。这也告诉我们,意在笔先。确定一 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对于一篇文章的有机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读词 陈镱方 你的词树立起不朽的碑。你深情地吟
10、诵着,一首首,或清纯或绮丽或哀婉或凄冷,让 我们感动,叫我们震撼。 你的词犹如调色盘,不同时期,境遇不同,感情色彩往往不同。 “見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的世界是洁白的啊,白得没有一点渣滓。有人说,描写少女的羞涩清纯,没有谁 能比得上李清照。只是因为,她自己就是那一位眸子里闪着好奇、羞涩又兴奋的光芒的小 女孩儿啊。她接受的教育,是贤良淑德;可这,又怎能禁锢一个小女孩儿洁白的梦呢? 总以为啊,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句子了。总认为啊,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洁 白的目光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少妇的梦是粉色的啊,叫人欢愉,又叫人有些不安。你嫁
11、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 你们情投意合,琴瑟甚笃。你拥有生活的平易安宁,天天沉浸在词的生活中,把酒言欢。 虽然,丈夫总是远行,你也总是孤单,独自一人面对那抹夕阳余晖,空饮,薄裳,一个人 迈着孤单的脚步走向空无一人的房屋。 可是,纵观你的一生,这样的离别相思居然也是美丽的时光啊。你那粉红色的期盼和 寂寞赢得了旷世共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老妪的生命是枯黄的啊,就像零落成泥的桐叶。你经历了丈夫去世,遇人不淑,国破 家亡。最后你瑟瑟站立在冷风中,将一杯烈酒痛饮而下。被风吹过的脸颊,刻着满满的愁 字。一排雁行从天空掠过。梧桐落叶杂着碎雨翩翩落下。你默默写下词的最后一句:“这次
12、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曾经堆积的满地黄花,终于枯萎成了一缕缕寂寞。你把这深深的寂寞,酿成了一杯杯 佳酿供万世之人共饮。 你,少年无忧无虑,青年悠闲自在,中年却命运多舛。你用深沉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悲情,千百年来,让天下人与你共品。 读词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作者的喜悦与悲苦;读 词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人胸怀纯粹,修养清明;读词是一次生命的淬炼,它让人神交 古人、脱化俗尘。 让我们与词一起感受人生之路。 点评 首先肯定的是作者的情感。正是出于对李清照浓烈的喜爱,作者才会有这样极致的表 达。第二人称的选择,是极恰切的,可以把自己对词人的情感直接倾诉出来。长短句的结 合使用,感叹语气的反复喷薄,也都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再有就是作者选择了从“颜色”这一角度切入,概括了李清照的一生。少女的洁白,少妇 的粉红,老妪的枯黄,是那么的形象,又富有质感。 最后就是结构的精巧。我们很轻易地就能看出作者行文用的是总分结构。主体部分引 用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句,也颇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