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1765127 上传时间:2021-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第第 1 1 课课 中国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课标】【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 产生与演变的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政治体制:政治体制: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以某种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来实 现社会治理的。 东西方的政治体制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贵族制

2、、君主制、民主和共和制是集中 主要形式。 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 期演进的结果。 第第1 1课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夏朝(一)夏朝(约(约BC2070BC2070约约BC1600)BC1600):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制传统,建立了世袭制。 (二(二)商朝商朝(约约BC1600-BC1046):内外服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三)西周(三)西周(BC1046BC1046BC771BC771):): 1

3、1、贵族等级分封制:、贵族等级分封制: 内容内容: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 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 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 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 2、宗法制:、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 3、礼乐制、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 4、商周政体特征商周政体特征: 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 的,原始民主遗

4、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一)背景(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22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 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政治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 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秦统一结束了长期混乱局面。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1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皇帝制度(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 特点:特点:皇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本质

5、:君主专制。名称由来名称由来: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 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三公三公: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 太尉 (掌军事) 、 御史大夫 (副丞相, 掌管图籍、 文书, 监察百官) 。九卿九卿: 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运运 作:作: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 3、郡县制郡县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 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 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 央直接任命。评价评价: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国家

6、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基本原则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但郡县制下,地方听命于 中央,缺少独立性。 4 4、文书行政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 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的三、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的演变:演变: (一)中央行政体制:(一)中央行政体制: 1 1、西汉、西汉(1 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设立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中朝”。中朝:又称 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加强了皇权。 (2 2)西汉晚期后,三公制取

7、代丞相制,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2 2、东汉:、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3 3、魏晋:、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4 4、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 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 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六部: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评价评价:三省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并加强皇权。三省六 部

8、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 5、宋朝:、宋朝: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 另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 但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枢密 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所以宋代为二府三司制。 6 6、元朝:、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相权加强。 7 7、明朝明朝:(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 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2 2)内阁制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 首脑。性质: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内侍

9、顾问机构,无决策权。作用: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8 8、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特点:特点:简、速、密。地位:地位: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 政事务的中枢。 影响: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二)地方行政体制:(二)地方行政体制: 1 1、西汉:、西汉:郡县两级制。 郡:太守(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各曹属 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 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 王国与侯国:景帝和武帝后,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2 2、东汉晚期:、东汉晚期:

10、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3 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 枝强的局面。 4 4、隋朝:、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5 5、唐朝唐朝: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 ),作 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唐中期后,设节度使(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6 6、宋朝:、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 制。 7 7、元

11、朝元朝: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 后 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咼一级行政机构。形成省、路、 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 意义: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8 8、明朝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原本行省权 力由三司分割)。明朝后期,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9 9、清朝:、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级行政体制。 【重点阐释】

12、【重点阐释】 1 1、商朝内外服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制度的特点: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商朝弥漫着神 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2 2、西周的、西周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1 1)分封制)分封制(古文中“封建”指的是分封制):目的:目的:拱卫王室、巩固周朝的统治;对象:对象:主体是同姓 亲族;另外还有:功臣、姻亲、古老方国、殷商降族;主要封国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 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 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

13、影响:消极影响: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易形 成分裂割据,威胁中央。 特点特点:分封对象的多元化;等级森严;层层分封;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2 2)宗法制宗法制:性质性质: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最大最大特点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作用作用:宗法制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与分封制相结合,形 成族权与政权的结合,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注意注意:与血缘亲情有关的节日、 风俗都渊源于宗法制 (3 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将宗法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 3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与郡县

14、制的不同:血缘与地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 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最大区别:世袭还是任命:分封制下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实 行世袭制,郡县制下官吏由皇帝或中央任免调遣。有无封地: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封地,郡县制下官吏 只有俸禄而没有封地。 作用不同:分封制下诸侯王独立性强,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4 4、隋唐三生六部制隋唐三生六部制: (1 1)名称名称、职责职责(2 2)特点特点: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 相之职,相权三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 3)运行运行: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

15、审核诏令 尚书省负责交执行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4 4)评价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有利于弥补政务繁多而丞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同时对皇权有一 定的制约。 5 5、列举秦列举秦、汉汉、隋唐隋唐、宋宋、元元、明明、清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清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体现体现出来的趋势?出来的趋势?秦朝:三公九卿制, 左右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代: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 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二府三司制,枢密

16、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三司分割了 宰相的财权。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加强。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6 6、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总结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总结: 朝朝代代地方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制时代郡县制时代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郡国并存) 州制时代州制时代东汉晚期、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 道路制时代道路制时代唐宋时期道州县或路府县三级制 省制时代省制时代元明清时期省路府州县多级或省府县三级制 趋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7 7、总结:与少数民族的相关的较好

17、政策:总结:与少数民族的相关的较好政策: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加奠定了中国疆域。 8 8、中国古代中专制主义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趋势?、中国古代中专制主义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趋势? 发展演变发展演变:战国:初步形成; 秦朝:正式确立;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代:加强;元代:新发展; 明清:强化顶峰。 趋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思 想控制和文化专制日益强化。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8、】 1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比较图 9 9、图、图 10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摘编自历代地理志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年代年代省数省数道、路数道、路数州数州数郡(府、国)数郡(府、国)数县县(侯国侯国)数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不详 西汉平帝(西汉平帝(15 年)年)131031578 东汉

19、顺帝(东汉顺帝(126144 年)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隋大业五年(609 年)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年)15 道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宋宣和四年(1122 年)年)26 路路2881234 元朝元朝12 省省183 路路971425 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任何制 度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

20、神所在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即 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 然生长。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变动”与与“不变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 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变动”与与“不变不变”的具体表现的具体表现。 (1212 分)分)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参考参考答

21、案答案 1 1、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说明:唐代“道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示例三: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示例三: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 地区的州少。地区的州少。说明

22、: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 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 示例四示例四:信息信息:吐蕃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与中原 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 示例五:信息示例五:信息: :汉代交州与唐

23、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 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示例六:信息示例六:信息: :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 。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 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 。 2 2、变动表现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州府等中级地 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方行政区域不断

24、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元朝新增省级 地方行政单位地方行政单位。 (4 4 分分)不变表现不变表现: 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在地方行政 机构内分化事权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加强对最基层地 方的控制不变方的控制不变。 (6 6 分)分)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 2 分)分) 【当堂【当堂练习练习】 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 “自

25、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 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 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确保文书安全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 3、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按察司和都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对这 一举措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本质

26、上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C三司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D明初地方改革的核心是军政分开 4、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 “密揭” 、 “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 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 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5、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 ,他 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

27、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这一做法()A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6、有学者认为: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 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7 7、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地方行政制度的

28、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16 分)分) 材料一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 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 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 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 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

29、绪,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 1787 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 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1)(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4(4 分分) ) (2)(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6 6 分)分) (3)(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

30、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从中有何启示?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从中有何启示?(6 6 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 2、C 3、A 4、C 5、C 6、D 7、(1)原则:犬牙相入。原因: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2)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 权。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1787 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3)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启示:农业文明时代中央集权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工业文明时代实行中 央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已成为先进国家普遍的选择;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中 央集权制度与近代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