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1765156 上传时间:2021-09-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第 5 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第 5 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1 1.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3 1.1.西周至春秋.3 1.1.1.世官制 (世卿世禄制). 4 1.2.春秋战国、秦汉初时期.4 1.2.1.荐举、(军)功劳制. 4 1.3.汉.5 1.3.1.察举制. 5 1.4.魏晋南北朝.6 1.4.1.九品中正制. 6 1.5.官吏考核办法.7 1.5.1.上计制. 7 1.6.官吏监察.8 1.6.1.中央. 8 1.6.2.地方. 8 2.制作. 9 2.1.历史老师任俊.9 3.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吏选拔与管理. 9 3.1.科举

2、制.9 3.1.1.背景. 9 3.1.2.形成.9 3.1.3.发展. 9 3.1.4.标准. 10 3.1.5.特点. 10 3.1.6.组成. 10 3.1.7.评价. 10 3.2.官吏考核.11 3.2.1.隋唐考核归吏部. 11 3.2.2.宋朝考核为磨勘. 11 3.3.官吏监察.11 3.3.1.隋唐. 11 3.3.2.宋朝. 11 4.元明清时期的管理选拔与管理. 12 4.1.选拔.12 4.1.1.科举制. 12 4.2.考核.13 4.2.1.制度严密. 13 4.3.监察.14 2 4.3.1.元朝. 14 4.3.2.明朝. 15 4.3.3.清朝. 15 3 1

3、.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1.西周至春秋西周至春秋 4 1.1.1.世官制世官制 (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 标准标准 贵族血缘贵族血缘 特点特点 官位世袭官位世袭 影响影响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1.2.春秋战国、秦汉初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初时期 1.2.1.荐举、(军)功劳制荐举、(军)功劳制 产生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 商鞅变化商鞅变化-奖励军功奖励军功 秦统一后主要是秦统一后主要是“依法为教依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 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

4、官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标准标准 才能、军功大小才能、军功大小 局限局限 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 5 影响影响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1.3.汉汉 1.3.1.察举制察举制 形成形成 汉武帝在元光元年下诏汉武帝在元光元年下诏“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 内容内容 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 然后推荐为官或者提拔任用然后推荐为官或者提拔任用 标准标准 孝廉(品行)到门第(东汉)孝廉(品行

5、)到门第(东汉) 特点特点 地方官吏推荐取士地方官吏推荐取士 形式多样化形式多样化 组成组成 常科常科 岁举岁举 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 特科特科 6 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评价 积极积极 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局限局限 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 受到极大侵蚀受到极大侵蚀 1.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1.4.1.九

6、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背景背景 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受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受 到极大侵蚀到极大侵蚀 产生产生 延康元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延康元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内容内容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 为状为状 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标准标准 7 家世、道德、才能到只看家世

7、门第家世、道德、才能到只看家世门第 评价评价 积极积极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局限局限 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识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识族”的用人的用人 局面局面 1.5.官吏考核办法官吏考核办法 1.5.1.上计制上计制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概念概念 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 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上报中央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上报中央 审核审核 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御

8、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结果结果 官员赏罚的依据官员赏罚的依据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 8 1.6.官吏监察官吏监察 1.6.1.中央中央 御史制度御史制度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西汉晚期西汉晚期 大司空大司空 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 1.6.2.地方地方 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背景背景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 内容内容 将全国划分为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个州(部),每州设刺史 1 人人 特

9、点特点 刺史秩卑权重刺史秩卑权重 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依朝廷规定的六条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依朝廷规定的六条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评价评价 9 积极积极 对地方官吏起到一定监察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巡视监察制度始终延续下来 局限局限 东汉后期随着刺史权力范围的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 制作制作 2.1.历史老师任俊历史老师任俊 3.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吏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吏选拔与管理 3.1.科举制科举制 3.1.1.背景背景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

10、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 极要求参政极要求参政 3.1.2.形成形成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吏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政府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隋炀帝政府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1.3.发展发展 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两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两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 10 明清明清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3.1.4.标准标准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 3.1.5.特点特点 以分科考

11、试选拔人才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 3.1.6.组成组成 制举制举 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 常举常举 每年举行每年举行 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 3.1.7.评价评价 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打破特权垄断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11 3.2.官吏考核官吏考核 3.2.1.隋唐考核归吏部隋唐考核归吏部 隋朝隋朝 九品以上官吏每年都要考核九品以上官吏每年都要考核 地方官吏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地方官吏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

12、唐朝唐朝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 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 3.2.2.宋朝考核为磨勘宋朝考核为磨勘 审官院考核京官审官院考核京官 考课院考核地方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 3.3.官吏监察官吏监察 3.3.1.隋唐隋唐 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 长官为御史大夫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任检察官定期或者不定期巡回监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任检察官定期或者不定期巡回监察 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3.3.2.宋朝宋朝 御史台上承唐制御史台上承唐制 12 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地方划分

13、路为监察区 变化变化 台谏合一台谏合一 4. 元明清时期的管理选拔与管理元明清时期的管理选拔与管理 4.1.选拔选拔 4.1.1.科举制科举制 元朝元朝 官员选拔官员选拔 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 1313 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 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人数比例不高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人数比例不高 明清明清 乡试乡试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 考中者为举人考中者为举人 会试会试 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 考中者为贡士考中者为贡士

14、 殿试殿试 13 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持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持 通过者为进士通过者为进士 三甲 人员人员 国子监和府、州、县的学生国子监和府、州、县的学生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地域平衡地域平衡 南北卷制度南北卷制度 南北中卷南北中卷 4.2.考核考核 4.2.1.制度严密制度严密 明朝明朝 考满考满 程序程序 初考 满 3 年 再考 满 6 年 14 通考 满 9 年 结果结果 称职、平常、不称职 决定官吏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考察考察 外察外察 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 京察京察 京官六年一次考察 清朝清朝 考课制度考课制度 京察京察 京官 大计大计 外省文官 4.3

15、.监察监察 4.3.1.元朝元朝 监察机构严密监察机构严密 15 中央中央 御史台御史台 地方地方 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4.3.2.明朝明朝 督察院督察院 督察御史督察御史 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负责纠察内外百官 代皇帝巡按各省代皇帝巡按各省 六科六科 给事中给事中 负责皇帝制赦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负责皇帝制赦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 兼有纠劾百官之权兼有纠劾百官之权 特点特点 只是正七品官员,秩轻权重只是正七品官员,秩轻权重 4.3.3.清朝清朝 将六科并入督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将六科并入督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 督察院作为皇帝督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 知识提纲-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