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765955 上传时间:2021-09-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 文题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 年为 60.4%,2001 年 为 54.2%,2003 年为 51.7%,而 2005 年为 48.7%,首次低于 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 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 青年人多数说 “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没地方借书”。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 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1999 年为 3.7%, 2003 年为 18.3%, 2005 年为 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

2、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 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思路导航思路导航 材料呈现了 1999 年到 2005 年间我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一项结果: 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而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同时综合了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揭示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 要想全面理解材料,就不得不关注这几个信息间的联系:首先,调查者将“图书阅读”和“网 上阅读”两种形式区分开,进行数据对比,显然是注意到阅读形式对效果的影响。其次,从 原因分析, “没时间”“不习惯”“买不起”“没地方借书”等说法较消极, 可以判断这种影响负面居 多,甚至是可预见的阅读危机。再者,材料并未揭示网上

3、阅读率迅速增长的原因,这是出 题者有意的“忽略”,构思时不宜由此发散,大谈网络阅读的优势。 把握材料的偏重和联系后,可从如下角度展开思考: 其一,阅读形式对阅读效果有多大影响呢?阅读是为了使人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 陶冶,而非只是感官的享受。故而决定阅读效果的,是阅读的内容及阅读者的心境。阅读 形式的改变是表面的,真正使人忧心的,是互联网发展下芜杂失控的文化内容,是快节奏 时代浮躁功利的人心。 其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阅读危机呢?材料的几种说法,侧重点各有不同:困于工 作、制于经济、耽于享受、溺于习惯、惑于环境等。毕竟,“箪食瓢饮”仍安贫乐道的颜回、 身居陋室还“阅金经”的刘禹锡是少数, 要从

4、根源上化解阅读危机, 需要社会合力营造一个良 好的阅读环境,尊重图书的价值,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 其三,按照此种发展形势,可否让网上阅读替代图书阅读呢?显然不可以。不妨联系 国民阅读现状深入思考:据调查,在这六年之后,网上阅读率大幅攀升的同时,图书阅读 率已止住连续六年下滑趋势,略有回升。说明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必将相互补充、共同发 展,构成现代阅读形态的两大体系。图书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形式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而网上阅读要想得到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阅读层次的问题。深层阅读不容小觑,图书阅 读更应全民化,这体现国民素质,关乎民族未来。 在强调传统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重新审视“国民阅读”的确有重

5、要意义。写作时应联系 现实,从自身的阅读体会出发,体现思维的前瞻性和深刻性。 范文展示一范文展示一 深度阅读,充实自我 纪范彪 你是否常用手机看网络自媒体文章?是否也看电子版的大家名著?是否只有上网才会 关注时事新闻?如果是,那么你已经成为网络阅读家庭的一员。然而,你是否忘记了,你 也曾经手捧一本图书,看得津津有味?当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同时出现时,你的选择 是什么? 阅读是个好习惯,阅读形式本无对错之分,正所谓开卷有益。可是面对持续走低的图 书阅读率,网络阅读真的能够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并切实对自我有提升作用吗? 当今社会,忙碌已成常态。利用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知,便捷而又迅速,

6、网络阅读率也因此逐年攀升。从古至今,谁不希望自己博览群书,識见广阔?网络无疑为 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涉深水者观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网络书籍会给人 一种虚无感,并且网络信息繁芜丛杂,通过网络,人们只能知,而难以精通某一技巧或是 理解一本好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也不应 重新定义为“通过手机看电子书”。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透过屏幕是无法理解其中的爱 恨情仇的。唯有书籍,才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深度阅读,进而理解一部作品的精髓。 或许有人会问,阅读纸质图书就能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吗?也不能。想要达到深度阅 读的状态,先得调整好

7、阅读的姿态。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摒弃外界 的干扰,沉浸到书的世界里。其次,要有选择地阅读。对深度阅读者来说,畅销书要警惕, 一定要仔细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内涵有价值的图书。 其三, 深度阅读需要读者有定力。 不必“博 览群书”“见微知著”,务求书读成趣、善始善终。最后,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收获。读完一本 好书却不加以反思,不能称之为深度阅读。 有人要问,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书?有的,只要你坚持。不论是白领还是普通职工, 抑或是地道农民,每天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关闭手机、电脑,仅与台灯、书籍相伴,兴 之所至,吟三五个章节,做一两处笔记简单而真实,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充实自我的 阅读。网上阅

8、读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深度阅读图书必须成为一个习惯,这就是我 的选择。 忙碌的生活里,我们应当给自己放个假。捧一本好书,摒弃外界纷扰,在快节奏的时 代里,以深度阅读与思考来充实自我。 点评 快节奏的时代里应该怎样阅读?文章通过比较网上阅读和图书阅读两种形式,提出“深 度阅读”的理念,并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如何进入深度阅读”的问题,强调阅读的姿态、 选择、定力、收获、时间等,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网上阅读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但是深度阅读图书必须成为一个习惯。思考深入,论证有力。 范文展示二范文展示二 实体书和电子书,终是殊途同归 吴冰燕 近年来,我国实体书阅读率逐年下降,而电子书阅读

9、率与日俱增,有人欢喜有人愁。 我则认为,实体书与电子书,本质都是书,阅读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 书内所包含的知识,并不会因为载体的不同而出现偏差。电子书就如同说书。听书的 人没有实体书,照样可以感受书中的世界、品味书中的精彩。而且,对于普通受众,听书 更容易让人接受。如口技一文中,在善口技者的表演下,观众沉浸其中,时而伸颈、 侧目、微笑、默叹,时而意少舒,稍正坐,最后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而说书人说的内容,来自于书。书的材质可能是竹纸,抑或是丝帛,但这并不影响内 容。有人可以光凭想象,就在脑海中上演完口技中的生活琐碎和午夜大火,可见,听 书之人也像看实体书的人一般,获悉了故事

10、的完整情节。所以,书的载体只可能影响传播 的广度,内容仍是没有变化的。 实体书与电子书价格不同。买一本实体书,可以买将近三本电子书。而且,实体书还 很容易买到盗版。所以在这方面,电子书有自己的优势。而且,网上找电子书很容易,要 是想找到实体书,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再者,电子书是时代进步的表现,这点 与实体书一致。字著于竹帛谓之书,这便是最初的实体书,也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实体书 与电子书同根同源,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体现罢了。 实体书与电子书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新与旧的冲突。老一辈追求传统,大有“祖宗之法 不可变”的意思。而我们这一代青年,心性不坚,不喜束缚,总想打破陈规,追逐捉摸不透

11、 的时尚。然而时代发展太快,没有给传统一个渐进的好时机,新与旧没打招呼便冲撞在一 起。长期称霸的老虎遇上风华正茂的狼,必有一场厮杀。我们可以做的只有等待,时光会 留下正确的答案。而实体书与电子书,受众们相互理解,既然目的一致,殊途亦会同归。 所以,一切应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不要再做无谓的争论了,实体书和电子书,终是殊 途同歸。 点评 文章以“实体书和电子书,终是殊途同归”为题,明确指出实体书和电子书的载体不同, 获取知识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两者同根同源,各有优势,都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特别是谈 及两者竞争的现状,将其归结于“新与旧的冲突”,可谓抓住了矛盾的核心。全文论证层次清 晰,语言形象生动,“口技”之例,“虎狼”之喻,均是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深度阅读充实自我.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