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3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1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25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50 分分。 ) 1有专家依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梳理出一张有关尧舜传说的全国地理位置分布 图,图中有关尧的传说地点共计 59 处,有关舜的传说地点共计 68 处,用同样的方法梳 理出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地点 16 处,祭祀大禹的宗庙 66 处。据此可以说明() A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范围特别广泛,影响深远 B古书上关于尧舜禹
2、的记载都是虚构和值得怀疑的 C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祖先记忆 D这些尧舜禹的遗迹与祠庙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 2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 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3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 4000 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 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 4周代统治者把礼、乐、刑政并列,将约束人的行为的“礼”和移风易俗的“乐”结
3、合在一起,“乐统同,礼辨异”成为周王统治的内外支柱。为保证此制度的有效运行, 西周统治者() A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用礼乐文明强化了儒家文化认同 C建立起天子的绝对权威D对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 5 周礼篇首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即 周天子在封邦建国的时候,先要确定地理位置,再划定国野的区域,最后行分设官职的 工作,以完成管理百姓的措施。从“体国经野”来看可用来直接研究中国古代() A土地制度B职官制度C行政区划D礼俗文化 6 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 第 2 页 共 13 页 尧、舜、禹、汤之子孙,列
4、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 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是为了() A巩固周王统治秩序B确立男权家长地位 C维护宗法伦理纲常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7韩非子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 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由此可知,韩非 子认为() A法治优于德治B德法兼用可治国 C先遵法后重教D法治易产生暴政 8早于孔子 100 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 的关卡) 、“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5、孔子的学生子 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硕鼠B 小雅C 诗经D 关雎 10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 ,及至文 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11据墨子记载,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大布之衣, 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鲜冠组缨,
6、缝衣博袍,以治其国”;越王 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服饰形象特征明显 C治国理念的统一性D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12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 成文法、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 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 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 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
7、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14战国时期,县统于郡的制度最初行于三晋。例如,魏的上郡有十五县;赵的上党郡 有二十四县。秦、楚、燕的郡县制度是效法三晋的。只有齐国始终没有设郡,却有类似 郡的都的设置。一郡首长叫做守,也尊称为“太守”,都以武官充任。由此可见,战国 时期() 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B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趋于弱化 C中央集权制度完善D军事与行政组织渐趋于合一 15有学者认为:“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 整体观念深入到边远地区。”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B郡县制促进了中国古代皇权国家
8、形态的形成 C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D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 16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 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 A御史大夫B郡守C县令D监御史 17先秦祭祀制度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诸侯祭名山大 川之在其地者。”而秦始皇的策略是为我所用,兼收并蓄,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 还是日月星辰,只要有来历有说法的,全部作为祭祀的对象。这一变化表明() A人文意识逐渐在淡化B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 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秦始皇不断神化专制皇权 18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
9、更具稳定 性,也更符合统治管理的精神”。材料中的“精神”() A消除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B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直辖权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19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 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 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第 4 页 共 13 页 A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 C中央地方权力之争激烈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20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实施的某些政治举措,推动了汉代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 治”的巨大转
10、变。这些举措() A废除了郡国并行下的封国体制B推动汉代儒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C促进了汉代思想多元化的发展D有利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 21汉初,中央政府在东方原六国旧地主要分封诸侯王;在西部基本沿用郡县制。由此 可见,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意在() A以血缘关系拱卫皇权B安抚功臣 C推动边患问题的解决D从俗而治 22“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 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说明() A当时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西汉君主专制出现了重大问题 C西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彻底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23“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
11、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 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24某文体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 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喜堆砌词语,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该文体是() A楚辞B汉赋C唐诗D宋词 2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像提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 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这一言论() A反映出汉代民间迷信思想浓厚B成为汉初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C反映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D否定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二、综合
12、题(二、综合题(3 题,共题,共 50 分)分) 26(17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 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 农夫耕种公 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 面。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 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 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 第 5 页 共 13 页 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 赋税制的变化, 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这种巨大的变化, 因铁制农具
13、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 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 27 (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成就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 商鞅“法及太子,黥鼻其傅”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商 鞅“徒木”) ,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尚首功”)的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就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
14、多怨望者” (公元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即位)“商君车裂于秦”“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车裂于秦”的原因。“秦法未败”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28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 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 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史记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
15、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 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 6 页 共 13 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秦始皇以什么方式来取名号?其奠定后来的什么制度? 其名号制度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李斯为什么主张郡县?综合上述材料,全部过程体现了 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DCDC6AAD
16、CC11DCCAD16DCCBB21DCABC 26 (1)变化:废除公田制,实行税亩制。原因: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开垦增多;战争 频繁,军费巨大;农夫耕种公田与供应军役的矛盾。 (2)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保障 赋役的征收、征派;促进了新的阶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重农和民本思想的发展;促进 了社会转型。 27 (1)秦受六国鄙视,深感羞辱,变法决心坚定;以严苛的法律来保障变法的推行; 以各种手段树立变法的威信;变法措施与秦地尚武之风相结合。 (2)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反对;秦孝公死去,商鞅失去支持和依 靠。 第 7 页 共 13 页 商
17、鞅变法顺应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推 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8 (1)廷议(开会讨论) ;朝议制度;1911 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2)分封制使得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发展壮大后相互攻击引发战乱,郡县制会使 天下安宁,容易统治;君主专制制度。 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2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25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50 分分。 ) 1 荀子儒效篇记
18、载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关于这一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C它分配土地、人口和军队D它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2良渚遗址的一处墓葬出土了玉琼等大量的玉器。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权 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贵人物,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B还未出现私有制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D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这表明 第 8 页 共 13
19、页 A夏朝已经出现分封制B夏朝实现了天下为公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夏朝建立了封建制度 5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 绝。这主要是因为 A炎帝和黄帝创新了青铜技术 B炎帝和黄帝被共尊为华夏始祖 C炎帝、黄帝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 D陵园山水环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 6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他们的共同点是 A重建政治秩序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德治教化D主张尚贤节用 7“维鹊有巢,维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 两将之。从诗词的特点来看,它出自于 A诗经B楚辞C唐诗D宋
20、词 8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分家)者,倍其赋”。以下关于这一规定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B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D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开田畴,勠力农业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周游列国,著书立说 10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能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监察御史D丞相 11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 飞烟灭的命运,
21、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 1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 年) ,除道,道九原(今包头 市九原区) ,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 ,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加强北部边防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突出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13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第 9 页 共 13 页 A御史大夫、奉常、卫尉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D卫尉、丞相、廷尉 14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包括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
22、强势力的膨胀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王莽施政的危害 ABCD 15孔子开始由凡入圣的标志性事件是 A君权神授思想的提出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 C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D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16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 不可问。”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诸侯国势力强大B豪强地主的发展C士族门阀的干涉D藩镇割据的威 胁 17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18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
23、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 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A扶植豪强地主B强化中央集权C以“柔道”治天下 D遏制地方势力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创立行省制度 20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 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主要得益于 A罗马帝国的征服B中国商品的优势 C丝绸之路的开通D两国官方的支持 21秦灭六国后,为改善北方交通、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 A筑长城B挖灵渠C修驰道D修五尺道 22
24、“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 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第 10 页 共 13 页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23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 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井田制D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 2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 要表
25、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2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候而少其,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 一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推恩令”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4 题,共题,共 50 分)分) 26(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 ,黄帝之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巨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1
2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2)这个制度主要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分别列出来。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27(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怎样说法家之学,是按切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的呢?这时候,最要紧的,是 (一)裁抑贵族,以铲除封建势力。 (二)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这两个条件,秦国 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当时,毕竟是最能实行的,所以卒并天下。 第 11 页 共 13 页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法家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家的上述主张。 28(14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東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 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 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 从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 238 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 123 年,关东六 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 150 多万军队,领 土从
28、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 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 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 展。 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 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
2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 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9(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 第 12 页 共 13 页 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候,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 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候王势力逐渐强大, 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
30、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 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 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第 13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5DDBCB6-10AADBA11-15DACBB16-20BDCBC21-25CCBDD 26 (1)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传播了周文化,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31、贡赋、朝见述职。 27 (1)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变革;打击贵族,削弱分封势力;实现富国强兵,以完成国家的 统一。 (2)法家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秦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得到了秦统治者的 赏识和推行,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条件。但是,法家主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强调严刑峻 法等。 28 (1)原因: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统一成为各阶层 民众的共同愿望;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日益强 盛,军力强大。 (2)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3) 历史功绩:灭六国,完成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敢于创新制度,其创立的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现固大一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为后世所沿 用,影响深远。 29 (1)观点:分封制、郡县制。制度: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2)制度:郡国并行制;调整:实行“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