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与教材分析】 1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诗歌的目标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 大历五年(770 年) 。 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 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 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 。”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大历五年暮春时节, 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
2、南长沙) ,与同 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 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 面对苦难的现实、 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 杜甫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 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 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 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教材重点】【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 悟能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已经进行背诵和默写。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
3、么: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字音字形,查阅 作者简介。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学会如何赏析。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本首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会如何赏析。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学 会如何赏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 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 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诗
4、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课标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诗文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 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课 上要求学生上黑板默写,展示,并评价书写。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 意,课代表进行评价。小组展开诵读比赛,感悟诗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导入: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四读法四读法” 。 (教师讲解) 1 朗读:朗读诗句,感受韵律美感。 2 联读:联读链接,明白文意内容。 3 品读:
5、欣赏妙点,领悟艺术手法。 4 写读:仿写创写,掌握意蕴情感。 二、二、 朗读阶段:朗读阶段: 教师提出要求:读出旋律、读出美感 (学生自读) 1 读出节奏: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读出重音:“岐王”、“崔九”、“寻常”、 “几度” “好” “又”要重读。 3 读出韵脚:“闻”“君”压“un”韵。 4 读出情感:深沉与凝重,凄凉与感慨。 三、三、 联读阶段:联读阶段: 教师点拨:1 要联系作者、2 要联系背景 1作者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 , 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6、人民寄予 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 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2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 年)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 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 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而艺术家李龟年,既是 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 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 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 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 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
7、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 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 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 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3 读懂文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 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 遇你这位老相熟。 四、四、 品读阶段:品读阶段: (学生小组自由读,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研讨。 ) 1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 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落花时节” ,是即景书事,又是别有寓托,寄兴
8、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 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3“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 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 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 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 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 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 痛的悲哀。 教师提出要求:一熟读
9、至背诵、二领悟 本诗的思想感情 (明确)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寄寓诗人 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浓缩世 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之感。全诗表达 了时世的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五、写读阶段:写读阶段: 1 展开想象, 写一段话, 描述杜甫和李龟年晚年在江南相遇时的情景。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教师选择作品展示,学生点评。 ) 2 运用“四读法”试着阅读下面古诗: 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生独立完成,各小组展示成果,大家互评,教师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