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使至塞上.mp3
- 使至塞上.mp4
- 使至塞上.ppt--点击预览
- 教案1054c.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经经 典典 咏咏 流流 传传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初读课初读课文文,余音绕梁。,余音绕梁。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再读课文,读懂意象再读课文,读懂意象。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细读诗文,优美翻译。细读诗文,优美翻译。 同学们尝试用优美语言翻 译本诗。 背诵诗背诵诗文文,朗朗上口。,朗朗上口。 同学们练习背诵全诗同学们练习背诵全诗。 微微课课小结小结,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同同学学们们,你还你还能能想能能想起起 哪些诗人哪些诗人的的哪些边塞诗?哪些边塞诗? 谢谢!谢谢! 作业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2.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本诗。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本诗。 3.将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出一幅风景画。画出一幅风景画。 1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边塞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2抓画面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情感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熟读成诵,品味诗词意象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课前学习: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 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评 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边塞诗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其中写景的佳句广为流 传。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 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 出塞途中 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 寂之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欣赏式导入:一、欣赏式导入: 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今天,当我们 再一次翻开那些古老的诗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在这当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和 对生命的感悟。这些经典的诗词流传至今,传承的绝不仅仅只是诗词和文字,还有当中所 蕴涵的精神。今天,让我们跨越时间的维度,来和王维一起出使边塞。 二、初读诗文,余音绕梁。二、初读诗文,余音绕梁。 (一)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停顿得当。 (二)听范读,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试读诗文。 生 1 生 2 (三)同学们再次体会韵律,尝试朗诵。提问一名同学试读。 生 3 (四)全班齐诵。 过度: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 戈壁, 看到的是边关冷月,想起的是龙城飞将, 吟诵的是万里长城,怀抱的是家国情深。 那么王维出使到边塞,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读诗歌,读懂意象。 2 三、再读课文,读懂意象。三、再读课文,读懂意象。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来汇报。) 生 4 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是诗的首联,它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 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有“单车”“边”“居延”,这些意象写出了“随从少,仪节 规格不高”,“出使的目的是边疆”,“途中经过居延”这三方面内容。从中我 读出了诗人失意情绪。 生 5 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是诗的颔联,它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这次 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如蓬草根离大地,随风飘卷,如归雁飞入胡天,流露 出诗人孤独、寂寞、抑郁又身不由己的悲愤之情。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是“征蓬” “归雁”,“征蓬”是飘飞的蓬草,“孤雁”是孤独的大雁,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生 6 我补充一点,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也是这个意 思。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 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 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生 7 你对“征蓬”的意象解释我同意,我还知道李白得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 万里征。”,李商隐的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蓬草” 都是多用来自叹身世,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但是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有的人出塞都 像王维这样有飘零之感,西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是何等的威风、气 派,尽展一代辞赋家的外交才华。这与本诗作者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 景况迥然不同。 生 8 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诗的颈联,它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 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两句诗向读者展现了两幅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 在升腾。俯瞰蜿蜒的河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 妙的时刻啊! 生 9 这两句诗的意象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大漠”写出边疆沙 漠,浩瀚无边;“孤烟”写出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长河”是 没有山峦林木的沙漠上横贯其间的黄河;“落日”是傍晚的一轮红日。这四个意象看 似简单,但是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句诗是描写边塞风景的千古佳 句,它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 壮观”的名句。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生 10 我查的资料里坤雅说:“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话是在说本句诗中“孤烟 直”的妙处的。 生 11 我想说说这两句诗里的色彩和线条,第一个,从画面色彩的角度:黄色的沙漠中,青 烟一缕,波光粼粼的白色长河,映衬一轮红日缓缓落下。黄沙漫漫:黄;夕阳: 橘红色;河水:闪着白光;一缕青烟不着笔墨,却有黄(沙)、灰(烟)、白 (河水)、红(落日)等颜色,画面色彩丰富。第二个,从画面线条的角度:一 望无垠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单的线条 勾勒出景物的基本状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寥寥几笔,却有纵(烟) ,横(河),圆(落日)等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状态。这大概就是苏 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原因吧。 3 师: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 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 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 有理有情的。” 生 12 读“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诗的尾联写了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 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它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 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诗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都护,一 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士正在燕然前线呢!诗人的行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 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读了王维的这两句诗,我们似乎看到 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 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生 13 同时,这两句诗引用典故:后汉书.窦宪传中窦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 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同时虞世南在拟饮马长城窟中有 这样的句子“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 生 14 我认为“ 萧关逢候骑”这句写诗人离家出塞,独行多日,终于见到了本土之人,按 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欣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 一声:“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便继续进行他的侦察巡逻去了。唉,他是这么不 近人情,而诗人这条孤寂的羁旅还得继续走很久呢!反过来想一想,就算相遇的真的 是个“故知”又能如何?凄苦境地之下得遇知音,不过是把那凄苦再放大一倍罢了。 总之,此时的诗人,是进亦忧、退亦忧!矛盾的心理。 师: 同学们探讨一下应该是那种情感呢? 生:七嘴八舌讨论 师:我觉得是都有。 过渡:同学们对这首诗的体会很到位,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诗人用简练的诗句,拂 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引领我们在诗的海洋中体会他们的情怀和智慧,点亮我们的眼睛。 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诗歌,优美翻译。 四、细读诗文,优美翻译。四、细读诗文,优美翻译。 生 15(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 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 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生 16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护疆守边的将士,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 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 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 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 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生 17“我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已经过了居延进入胡地。一路漂泊,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 4 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凄凉地飞人胡天的长空。在浩瀚无边 的沙漠荒野中,远处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的落日静穆浑圆。迎面碰到前线巡 逻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的军部还在离此很远的燕然山呢” 师:同学们翻译的都很不错。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舍先生 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大师们一语道破了背诵的重要性。接下 来就让我们背诵吧。 五、背诵诗文,朗朗上口。五、背诵诗文,朗朗上口。 同学们练习背诵全诗 1. 男生背诵 生 18 2. 女生背诵 生 19 3. 全班齐诵 过渡:我们在吟诵诗歌的时候,也在体味着诗人生活时代的人间百态,所以无论我们身在 何方,读诗体会到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都是诗歌绽放出来的光 芒,那也是诗词永恒的魅力。今天我们学习的使至塞上是边塞诗这片沃土上的一棵大 树,刚刚我们通过读、悟、译、背四个环节,让使至塞上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接下来, 我们通过拓展和练习,让边塞诗这片沃土上路树成荫。下面请看微课。 六、微课小结,知识拓展。六、微课小结,知识拓展。 微课展示边塞诗的知识点 师:同学们,你还能能想起哪些诗人的哪些边塞诗? 答案: 生 20.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 2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 22.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生 2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生 2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生 2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 26.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生 27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 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 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老师总结:我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诗歌的海洋里有金戈铁马,有琴棋书画,有大漠孤 5 烟,有水墨江南,有忠肝义胆更有千里婵娟。一首首诗词歌赋,让我们感受到炎黄子孙的 家国情怀。仅靠今天一节课来学习诗歌是不够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用你 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你们的才情和学识,传承最美的中国诗歌文化。下课。 七、作业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本诗。 3.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出一幅风景画。 板书: 反思: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加上现在电视 节目的“诗词大会” 、 “朗读者” 、 “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对国学和朗读的重视,我选择了这 样一节课,引领学生走入场、诗歌,感悟诗歌的魅力。通过读、悟、译、背、拓和练六个 环节来学习诗歌。实际上这节课的是个很简单,应该在拓展上再做做文章,若是学生也能 吟唱一首诗会更好。 读读 背背 拓拓悟悟 译译 练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