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12 唐诗五首-黄鹤楼-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50a64).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教案50a64.doc--点击预览
    • 黄鹤楼.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黄鹤楼黄鹤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中的气韵。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最想去的哪些地方呢? 出示课题,请学生说说对黄鹤楼的了解。 (学生畅谈,教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 料及图片。 )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 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 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 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 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 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2: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 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 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 ) 3: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 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 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 古人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 茫,再读这四句诗。 4: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 呢? 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理解“晴川”。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崔颢诗中的情景。 5: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补充。 想象着画面,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 6: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 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生读,回答。 (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 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 7:“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学生感受“日暮”带来的愁绪) 8: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那种愁绪 更是深入骨髓。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9: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 踪,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 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 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东升的圆月追问: “日暮乡关何处是?” 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乡汴梁却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见丝毫的影踪,真是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再读“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三、全班诵读,拓展升华。 1、请学生诵读整首诗。 2、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 了这样的情感? 3、动动手中的笔,写一段话或画一幅画,来表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黄鹤楼黄鹤楼 崔崔 颢颢 黄鹤楼简介: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 丽,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 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 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 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 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崔颢、李白 、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 ,吟诗作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 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 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 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 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 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 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 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 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 叹。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黄黄 鹤鹤 楼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 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 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 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 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 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全班全班 诵读,拓展升华诵读,拓展升华 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 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全班全班 诵读,拓展升华诵读,拓展升华 动动手中的笔,写一段话或画一幅画,来表 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新华社武汉月日电(记者张晶罗鑫)日 ,来自两岸中医药界的逾位人士齐聚湖北,共 同纪念李时珍诞辰周年,其中台湾嘉宾近 人。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阅读-12 唐诗五首-黄鹤楼-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50a64).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