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5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 治理期中复习: 第 1-3 单元+期中共 4 套测试卷合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 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表明当时毛泽东认为() A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召开全国人大
2、的条件不足 C政协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全国人民拥护新生的政权 2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 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 A重商抑农B农商并重 C重农抑商D重本抑末 3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家族社会和睦B贵族王位世袭 C宗法观念浓厚D分封等级森严 4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 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 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 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 C汉书记载有
3、失公正 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 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 时法国()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 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第 2 页 共 45 页 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 6“为什么是希腊而不是其他地方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巨人?因为自由是一种力量。”在古希腊拥有“自 由”的人是() A妇女B外邦人 C全体公民D奴隶 7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某地旅游广告中提到“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如图)。据此推知,该地是() A
4、.江苏南京B江西瑞金 C陕西延安D河北西柏坡 8关于夏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 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 9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 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 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 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 10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
5、机处 11“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 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12柏拉图说:“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 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 第 3 页 共 45 页 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意在强调() A法律约束了自由 B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 C雅典人崇尚自由 D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131979 年 7 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
6、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 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 额选举。以上举措() 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41980 年,北京一市民到工商局办理了餐馆营业执照。她贷款 500 元作启动资金,早上买了 4 只鸭 子加工销售,晚上用赚的钱又买了 7 只鸭子。之后,餐馆的菜谱越来越丰富,顾客越来越多,连外国记者 和驻华使馆官员也来吃饭。北京市领导对该餐馆给予鼓励。材料旨在说明() A民营经济艰辛起步B个体经济取
7、得突破 C人民生活水平提升D开放促进经济活跃 15在古希腊雅典城邦,五百人议事会本来是行政机构,却又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陪审法庭主 要职能是司法权,却也有一定的立法权;执政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能行使审判权。这反映出雅典 民主政治() A权力交叉相互制约B机构设置三权分立 C权责不清权力滥用D效率提高避免集权 16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 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 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8、、人民团体的 政治协商机构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B C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 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第 4 页 共 45 页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 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
9、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 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18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深刻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 机构
10、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 9 个“卿 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 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 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 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 材料二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 年, 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 展
11、,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 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1791 年,乾 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第 5 页 共 45 页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三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 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 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 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
12、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主编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2)亚里士多德认为: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 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 是按照“主权在民
13、”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 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 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 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 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实行过较为广泛的民主政治。在农村,村长 第 6 页 共 45 页 是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选民参与率各村平均超过百分之八十,妇女在选举中的表现也十 分踊跃。在
14、整个根据地,不只在政治生活中,在其他方面,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中也充满着民主精神。 来自德国的王安娜女士回忆:根据地政府由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组成。在选举中,为了 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美国驻华使馆外交 官谢伟思评论:共产党在根据地“以良好的政制来改进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民有了民主的自治、政治意识 和权利观念。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普通人民知道 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 摘编自王建民根据地的宪政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背景并概括西方民主政治建设
15、的主要特 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0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 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 年后, 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 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 年基本实现了成年 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 普选。 摘编
16、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自 1953 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 第 7 页 共 45 页 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 的原则分配。 根据 19532009 年我国实 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 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 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 2010 年 3 月 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7、(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第 8 页 共 4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C 【解析】由材料中“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可推断出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选 C 项;A、 B 两项材料未涉及,均排除;1949年
18、 10 月 1 日新中国才正式诞生,排除 D 项。 2B 【解析】根据题干中“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等信息可知,张居正强 调农业与商业均衡发展,二者可以互补,可知是农商并重,故选 B项。 3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题干中“长兄”“长孙”体现的是宗法观念下嫡长子的主要地位, 故选 C 项;家族社会和睦与材料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 A 项;材料考查的是宗法制而非王位世袭制,排除 B 项;分封等级森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4B 【解析】材料中“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 一定的限制”都体现了对官吏行为
19、的一种立法约束,故 B 项正确。 5B 【解析】题干中总统的名誉权力与实际权力不符,内阁理论上应该很稳定,但实际上经常被倒阁,理 论与实践不符,故选 B 项;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题干无提及,排除 A 项;责任内阁制是一种议会内 阁制,题干未提及内阁对议会负责,排除 C项;D 项表述不对,排除。 第 9 页 共 45 页 6C 7B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中国进入“家天下”的社会,即君主政 治的社会,故 A项正确。 9A 【解析】三省分权,容易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提高行政效率, 进行合署办公,有的省甚至被废止,这些做法适应
20、了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 A 项。 10B 【解析】西汉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汉景帝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 威胁中央,并导致了七国之乱,目的和结果适得其反。直到汉武帝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解决王国问题, 本题选 B 项;其他三项都达到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目的。 11A 【解析】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执行也比较隐蔽, 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 B项错误;C、D 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12B 【解析】材料中强调“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以及受不了的表现,甚至不把任何法律放在心 上,说明雅典的民主
21、制存在弊端:过度强调个人自由,而忽视法律,故答案选 B 项。题干强调的是泛滥的 直接民主过度强调自由,不是法律约束了自由和雅典人崇尚自由,排除 A、C 两项;“理性”是指分析问题 的方法具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 13B 【解析】根据材料“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 第 10 页 共 45 页 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故 B 项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 A 项;C 项是 1954 年,D 项是 201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均排除。 14B 【解析】该市民开办的餐馆属于个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22、,甚至受到北京市领导的鼓励,说明个体经 济发展取得突破,故选 B 项。该餐馆的发展得到贷款扶持甚至是领导的鼓励,并没有反映其起步的艰辛, 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这一个餐馆的发展,不能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餐 馆开办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与背景,无法说明是开放促进经济活跃,排除 D 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五百人议事会本来是行政机构,却又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陪审法庭主要职 能是司法权,却也有一定的立法权;执政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能行使审判权”可以看出,雅典的 国家权力之间相互渗透,同时也可以相互制约,故选 A 项。B 项中“三权分立”、C 项中“滥用”
23、、D 项中“效 率提高”均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16C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 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排除,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政治协商机构,排除,故选 C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
24、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 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 【解析】第(1)问,只要知道人物是林则徐即可。第(2)问,材料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主张变法图存。第(3)问,洋务运动的致命弱点 是只学技术未学制度,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的进步之处体现在学习西方制度。第(4)问,“变 官制”的意思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它和材料三中的“君民共主”意思相同。 第 11 页 共 45 页 1
25、8(1)侧重行政机构改革;围绕相权开展;以皇权为中心;中央机构的职能综合性强。(任答三点) (2)雍正以前,清朝的权力中枢是由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最高决策权,说明这一时期,清 朝是贵族政体;雍正以后,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直至乾隆时被废除;而军机处大 臣由皇帝亲信组成,听命于皇帝,无决策权,说明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加强。 (3)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三公”“九寺”可知,侧重行政机构改革;根据材料一“三公行政级别平行, 联
26、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得出改革围绕相权开展;根据材料一“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得出 改革以皇权为中心;根据材料一“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得出改革实行大 部制,职能综合性强。第(2)问,根据材料二“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可知议 政王大臣会议是政治权力中枢,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贵族政体”;军机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体现,符合“君主 政体”。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并结合所学得出 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三“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 于元以后的省,充分
27、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并结合所学得出县以上的地方行 政机构在不断调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三“汉代就有 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 直接管理州县”得出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统治。 19(1)背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社会 问题的暴露。特点:形成和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理念;实现了较为 有效的社会治理;有健全的民主运行机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 (2)影响: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改善了农民
28、的生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有利于人民民主意识的养成;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 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并结合所学得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和工业革命后社会问题的暴露。第二小问,根据“西方民主政治,按 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法治机制等”得出形成和完善 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理念;根据“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维护 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
29、极作用”得出实现了较为有效的社会治理;有健全的民主运行机制;体现资产阶 级的意志。第(2)问,根据“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 普通人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能够促进 第 12 页 共 45 页 根据地经济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能够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战的胜利;有利于人民民主意识 的养成;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20(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1832 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 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
30、全民普选。 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男人就是城邦”就是指雅典的公民,雅典只有成年男性 公民才能参政议政,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1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 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1866 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 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 权
3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总 结出选民人数的增多男性获得选举权女性获得选举权全民普选的递进过程,说明普选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是广大人民斗争的结果。第(3)问,对比材料三“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 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与材料四“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可以 得出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再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分析时 代背景。第(4)问,属于开放型问题,但要言之有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 度全面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社会进
32、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第 13 页 共 45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1928 年 10 月,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 “付托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分设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国民政府总 持全局。这说明() A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得以实现 B选官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33、分 C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正式建立 D西方近代政权模式在中国发生异化 2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见客、不收书、 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 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 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 3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封建制度的腐败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国家治理的需要 D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1854 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 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
34、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 官等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5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 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 A减少决策失误 B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第 14 页 共 45 页 C加强君主权力 D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
35、才之风”“要树 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尚贤” 8下表为明朝永乐九年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 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 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 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 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 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 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 A以考核作为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 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C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的考核制 D为掌握官吏真实情况实行考满制 9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36、。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 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由此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 变()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10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 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 第 15 页 共 45 页 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1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恩赐官职”,
37、革命后出现了所谓“政党分肥制”,导致腐 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 度的呼声不断高涨。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 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知,促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 A革命斗争B工业革命 C政党政治D思想解放 1219 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 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 党共进退。对这种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38、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B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13有学者指出,汉代选举,大体而言,被选人最先要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才获察举。这就形成 了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由选举而考试、由考试而被任用的流程。而在当时,读书机会 本就难得,所以往往会造就“书生贵族”。这反映出察举制() A使政府得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B使地方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使经学世家容易变成士族门阀 D使考试做官成为社会风气 14新中国新型干部人事制度在形成与发展时期的主要表现为() A改革人事管理体制B建立各级人事管理机构 C人事法规制度建设D确立起党管干部
39、原则 1520 世纪 50 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 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 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6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 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第 16 页 共 45 页 A英国是考试制的源头 B西方文官制照搬科举制 C考核制源于中
40、国科举 D孙中山欣赏文官考试制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 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 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套机 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御史巡按”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全
41、国 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造 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连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 予表彰。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 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 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
42、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第 17 页 共 45 页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 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 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 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
43、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 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 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 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 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
44、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材料二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 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 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 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 第 18 页 共 45 页 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
45、官员考察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 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 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 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 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 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
46、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 19 页 共 4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考试权是五权之一,同时设立考试院,这说明选官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故选 B 项;A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与一党专政无关,排除 C 项;“异化”的说法错误,排除 D项。 2B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朝对各地巡视御史制定诸多限制,减少与被监察地方官吏的接触,这一做法 有利于巡视御史秉公行使监察职能,提升监察效果,故选 B 项。 3D 【解析】1718 世纪,西方已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A
47、项与事实不符;B、C 两项不是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故 D 项正确。 4C 【解析】内阁制度发生变化不是此时期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且该项中的“根本变化”一词表述不 符合史实,故排除 A 项;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和民众科学素养提高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排除 B、D 两项;英国在 1854 年进行文官制度改革,重视官员专业水平,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 度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但当时的文官制度存在着许多的腐败和弊端, 所以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故 C项正确。 5C 【解析】东汉政
48、府把地位较高的御史大夫改为司空,而以地位较低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更便 第 20 页 共 45 页 于皇帝控制监察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故选 C 项。 6B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才的重视,这与墨子的“尚贤”思想相符合,故 D 项正 确。A 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排除;B 项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主 张治理国家时,统治者不能过多地干预,排除;C 项与人才观无关,排除。 8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是以年限考察 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图表考核情况说明政府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力图掌握
49、官吏真实情况,D 项 正确。明代考核分为“考满”“考察”“考成”三种,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黜陟,从不同的 角度促成廉政,故排除 A项;B、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D 【解析】材料“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 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表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 单一性体系的演变,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故选 D项。 10C 【解析】“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 级官僚机构”体现了法家思想,这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吏
50、,提升统治效能,故选 C 项,排除 B 项;阻断了贵 族入仕之路的是科举制度,排除 A项;隋唐时期科举制实行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 D 项。 11B 【解析】“19 世纪中叶,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日益复杂,改革官员录用制度的呼声 不断高涨”,由此 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发展在 上层建筑上的要求,故 B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是“政党分肥制”,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英 第 21 页 共 45 页 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了政党政治,故 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故 D项错误。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