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93066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47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 治理期中复习:第 1-3 单元+期中 共 4 套测试卷合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明朝冯梦龙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 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中国疆域版图基本奠定 B中央加强

2、了对地方的控制 C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D君主专制权力已有所削弱 2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 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 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是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341954 年 9 月 15 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 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D明确

3、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4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5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 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6民国初期,政党、社团迅速兴起,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 第 2 页 共 4

4、7 页 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这说明() A辛亥革命的任务已完成 B民主共和形势迅速发展 C北洋政府推动政党政治 D国民党的组阁获得成功 7“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成功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 D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8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D

5、统一度量衡 9“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 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枢密院B中书省 C内阁D军机处 10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 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目的是() A消灭法国的家族势力B.为了恢复等级制度 C保障平民掌

6、握政权D.防止复辟,巩固共和 12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给这三幅图片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 这个主题应该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 3 页 共 47 页 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 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131940 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 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 “政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14下图反映的是 2011

7、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数量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 A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顺利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C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 D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1518 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 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 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1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 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

8、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第 4 页 共 47 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 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

9、、明三代 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的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 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 就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 现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 接受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

10、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 犯大错误。” 材料二毛泽东还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 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 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哪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 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 会出毛病。” (1)材料一中三位伟大领袖所阐述的共同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个词的时候,都

11、是加上了引号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 解。 第 5 页 共 47 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论”。他认为,冷战的结 束不仅仅意味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束,更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 主将是所有国家的必然归宿。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时是如何地心高气傲,但面对客观存在的无情现实, 即他心中的“样板”美国出了种种问题,在国际上广受争议和诟病,而被他宣布即将灭亡的社会主义的中 国却日益兴起,成绩斐然,他也不得不低下他“高贵的头”,开始批评起美国和赞扬起中国来了。他认为 “中国奇迹”主要得益于中国

12、模式政治方面的优势。这一转向,实际上说明“历史终结论”业已破产。 陈学明、李先悦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 终结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终结论”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 第 6 页 共 47 页 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 之间的;民宪党则是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 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

13、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 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 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 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 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的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 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 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 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

14、力走向两个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第 7 页 共 47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材料中的“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从而达 到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目的,故选 B 项;中国疆域版图基本奠定是在清朝,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中“或 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的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

15、强君主专制 的措施,排除 D项。 2A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任务基本一致,故选 A 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排除 B 项;“三三制”指的是抗 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 指三权分立,排除 C项;“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 D项。 3B 【解析】1954 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 1954 年宪法,与材料中“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相符,故选 B 项;194

16、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 A 项;1997 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排除 C 项;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 设是改革开放后,排除 D项。 4B 5C 【解析】雅典的陪审团成员是直接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了各阶层,而罗马则是由职业法官和法学家 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雅典是直接行使司法权,故 C 项正确。A 项指罗马,排除;从材料来看,二者主体 不一,雅典是公民,而罗马是职业法官,排除 B项;“所有人”表述错误,排除 D 项。 6B 【解析】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排除 A 项;从政党的名称“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 第 8 页 共 47 页 和建设讨论会

17、”以及“1912 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可知,政党、社团迅速兴起,民主共和形势迅速发 展,B 项正确;袁世凯欲独裁,制造了“宋教仁案”,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 治名存实亡,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7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等信息可知,“它”是 指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此可知,该宪法确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排除 A 项;1949 年 9 月所召开的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8、,排除 C 项;新政协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第一届 全国人大,排除 D 项。 8C 【解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县 的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 C项。 9D 【解析】 “南书房”是清代官署名,A、B 两项时间不符,排除;由“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 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该机构成员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应是军机处,故排除 C 项,选 D 项。 10B 【解析】据材料“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官员品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 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是正式官职,且品级很高,故 A 项错误

19、;明朝设内 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高,故 B 项正确;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很高,故 C 项错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正式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故 D项错误。 11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材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 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辟,保证了共和派的执政,有利于巩固共和制,故 D 项 正确。宪法这一条文并非消灭法国的家族势力,而是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限制 了原来统治过法国的家族当选为总统,不是为了恢复等级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保障平民掌握政 权,故 C 项错误。 第

20、9 页 共 47 页 12C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体现了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C 项正确。A、B、D三项均不全面。 13C 【解析】材料“1940 年”“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是抗战时期民主 政权的建立,主要是有利于抗战群众基础的建立,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37 年,排除;B 项属于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排除;D项“先河”不符合史实,排除。 14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并

21、未涉及工业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工业结构,故 B 项 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故 C项错误;材料中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得出不能仅靠人口的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故 D项正确。 15D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使英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使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有利于政治民主,所以责任内阁制 旨在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 16C 【解析】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

22、既可 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 计问题,故选 C 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 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 A 项;“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 无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

23、共分,共 52 分分) 17(1)表现:秦设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 宰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趋势: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越衰弱直至废除。 阐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 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第 10 页 共 47 页 【解析】第(1)问,秦代为三公九卿制,唐代为三省六部制,明代为内阁制,据此结合皇权与相权的关 系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组织。第(2)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

24、 越衰弱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了宰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宰相 制度来讲述,从宰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18(1)共同论点:关于中国共产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必要性。 (2)理解:民主党派提不同意见不是与共产党分庭抗礼,而是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这里的“反对派”不是反对党,而是诤友、挚友。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2)问,注意引号的作用以及结 合上下文进行归纳。 19示例: 论题:中国政治模式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阐述: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

25、,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国 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 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不同 的政治模式。中国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坚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一制度安排,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

26、义民主法治的 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证明了中国 模式的成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新。中国政治模式 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由材料可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认为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 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将是所有国家的必然归宿。但是后来,美国出了种种问题,在国际上广受争议和诟病, 社会主义中国却日益兴起,福山开始批评美国,赞扬中国。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 合史实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政治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可以提炼观点,中国政治模式的成功

27、宣告了“历史终 结论”的破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列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第 11 页 共 47 页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并阐述这一制 度安排,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20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 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均以 失败告终。 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 责任内阁

28、制;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 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是由国民党分 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逐条概括回答。第二 小问,结合民国初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第 12 页 共 47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

29、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 成绩优秀者开放,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了 制度。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C改变了西方的阶级结构D得益于工业化的完成 2美国文官部门是由各类专门委员会和上千个类似的官僚机构组成的。这些官僚机构对国会制定的 每一项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条规章细则。美国此举() A导致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冲击 B有助于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 C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D

30、完善了司法机构的法律依据 3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封建制度的腐败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国家治理的需要 D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 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 第 13 页 共 47 页 5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实行职务常任制度B国家设文官委员会 C推行考试录用制度D文官政治中立制度 6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 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

31、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 者。”由此可知列宁() A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指出了公务员制度的实质 C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 D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 7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 年进 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岁月中说:“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差错和最 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

32、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这主要得益于() A责任内阁制B君主立宪制 C文官考试制D文官常任制 91841 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 年,林肯当选总统, 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 年,因分官不均导致了加菲尔德总 统被刺事件的发生。这表明() A“政党分肥制”影响政治稳定 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 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 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10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 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

33、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1119 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 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 第 14 页 共 47 页 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121906年,清政府彻底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

34、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3下表为明朝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永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 初考再考 三 考 最终 等第 称职 未予 考核 称 职 称职 未予 考核 未予 考核 称 职 称职 未予 考核 称职 平 常 平常 平常 未予 考核 称 职 平常 未予 考核 平常 不 称职 不称 职 A对官员考核结果是官员升降的唯一依据 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C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 D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 14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 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

35、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 丝、邮电等 30 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第 15 页 共 47 页 15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 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 汉()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16下面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情况统计表。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考试名称 考试 日期 应考 人数 录取 人数 录 取率

36、史料来源 第一届高 等 文官考试 1915年 6 月 不确定194 不 确定 东方杂 志第 12 卷 第六号 第一届普 通 文官考试 1917年 4 月 2482405 16.3 2% 政府公 报1917年 4 月 27 日第 464 号 续表 考试名称 考试 日期 应考 人数 录取 人数 录 取率 史料来源 第二届高 等 文官考试 1919 年 10 月 7800480 6.15 % 申报 1919 年 10 月 7 日 文章文官考 试杂谈 第二届普 通 文官考试 1920 年 10 月 400040010% 申报 1920 年 10 月 11日报道 A文官考试分为高等和普通两种 B文官考试

37、录取率处上升趋势 C申报比东方杂志可信 D北洋政府时期政局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科举制的演变 第 16 页 共 47 页 时间事件 1888 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 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 年 清廷实行新政,各地官吏上奏,重提改革

38、科举,恢复经济特 科 1904 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虽未废除,但已改八股为 策论 依据材料,概括科举考试在近代出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 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 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

39、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 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 第 17 页 共 47 页 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 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

40、,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 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 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 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833 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 步。1855 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 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 度初步形成。1870 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

41、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 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充, 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 英国 19 世纪 70 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业、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 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 摘编自唐莹莹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 19 世纪英国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 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 第 18 页 共 47 页 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2、。 材料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 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 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 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 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 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 19 页 共 47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43、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A 【解析】西方国家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文官制度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各级政府均选用成绩 优秀者担任文官,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 A 项,排除 B、C、D 三项。 2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主要是从宏观上制定法律,文官机构为法律制 定了详细的规则,有助于美国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故选 B 项;文官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并没有损害国会的 立法权,排除 A项;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文官部门属于行政机构,排除 D 项。 3D 【解析】1718 世纪,西方已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A项与事实不符;B、C 两项不是根本原因;

4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故 D 项正确。 4B 【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 利于教育的普及,是科举制促进教育发展的表现,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 入学资格的变化,无法体现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排除 A 项;材料只是反映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 学校入学资格逐步放宽,无法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与理学无关,排除 D 项。 5C 【解析】西方文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中国科举制影响,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故选 C 项。 6B 【解析

45、】根据“公务特权”可知列宁说的是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 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可知,公务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故 B 项 正确。A、D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揭露弊端是表象,故 C 项“意在”表述错误,排除。 第 20 页 共 47 页 7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 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 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的稳定,故 B 项正确。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执政 党在议会选

46、举基础上产生,政党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国 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君主立宪政体,C 项错误;责任制内阁具 有分权制衡的特征,D 项错误。 8C 【解析】根据材料“绝对专业化素养最低差错和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应是文官考试选拔制, 故 C 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与专业化素养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A、B 两项;文官常任制与政权 结构稳定、连续有关,故 D 项错误。 9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政党分肥制”带来了政局不稳等种种弊端,这表明其影响政治稳定, 故选 A项;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宪法的制约,排除

47、B 项;美国并未实行恩赐官职制度,排除 C 项;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排除 D 项。 10B 【解析】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 这明显违背了近代化潮流,内容和形式存在背离现象,故选 B 项;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说明其并未 完全背离时代潮流,排除 A 项;C 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身有助于近代中 国社会的转型,排除 D 项。 11D 【解析】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故 A 项错误;文官不再属于任何政党,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选总统的文官任免权,进而弱化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8、故 B 项错误;作为典型的 两党制国家,两党依旧牢牢掌控着白宫和国会,故 C 项错误;文官不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减少任人 唯亲和贪污腐化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故 D 项正确。 12D 第 21 页 共 47 页 【解析】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1912年清政府宣告灭亡,所以 D项说法存在问题,符合要求, 故选 D项。A、B、C 三项说法皆属于废除科举制的作用,叙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13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是以年限考察 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图表考核情况说明政府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力图掌握官吏真实情况

49、,故 D 项正确。明代考核分为“考满”“考察”“考成”三种,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升降,从不同 的角度促成廉政,故排除 A 项;B、C 两项在图表中未体现,均排除。 14C 【解析】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 科学化程度,故选 C 项。从 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 1933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 A项;由材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的专业化,故排除 B项; 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故排除 D 项。 15B 【解析】西汉对官员的约束在制度建设上使“权力不至妄为”,故选 B 项

50、。官僚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 不能用“臻于完善”,排除 A 项;对官员权力的约束,不是国家机构设置上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西汉仍然 是君主专制,排除 C项;西汉是君主专制制度,还是“人治”,排除 D项。 16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A 项正确。录取率从 16.32%到 10%是下降趋势,故 B 项错误;作为报刊无 法印证哪个更可信,故 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政局是否稳定,且北洋政府时期政局动荡,故 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特点:趋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 共4套测试卷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