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阅读-23 三顾茅庐-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编号:e0896).zip

相关 举报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九年级上册(2018年6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六单元_阅读_23 三顾茅庐_ppt课件_(含教案)_省级优课_(编号:e0896)
    • 《三顾茅庐》课件.pptx--点击预览
    • 教案e089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23 三顾茅庐 罗贯中 拜谒 侥幸 拱立 半晌 纶巾 鹤氅 末胄 愧赧 鄙贱 谬举 屏人 迄无所就 箪食壶浆 倾颓 存恤 殆尽 疏懒 如雷贯耳 顿开茅塞 (y)(jio)(n)(shn ) (un ) (chn)(zhu ) (nn) (mi)(q) (dn ) (tu) (x)(di ) (ln) (b) (gun ) (s) (bn)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刘备言行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刘备的言行举止 ,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 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 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 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领略孔明妙计 再次深入课文, 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 刘备 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胸怀抱负 忧国忧民 喜得良才 创大业 孔明 三分天下 雄才大略 心系苍生 兼济天下 幸会明君 扬美名 探究主题 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尽刻画刘备 的诚意和谦恭? 作 业: 阅读整部作品三国演义,结合 人物的具体描写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 力。 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2、把握思想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 把握思想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 “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寥寥数语,“由是先主, 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在小说中,却演绎出如此生动曲折的 故事来,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古典小说三顾茅庐,感受中国传统 文化的魅力。 2、字词检测字词检测(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拜谒 (y) 侥幸(jio) 拱立(n) 半晌 (shn) 纶巾(un) 鹤氅(chn) 末胄 (zhu) 愧赧(nn)鄙贱(b) 谬举 (mi) 屏人 (bn) 迄无所就(q) 箪食壶浆(dn) 倾颓(tu) 存恤(x) 殆 尽 (di) 疏懒 (ln) 如雷贯耳 (gun) 顿开茅塞(s) 三、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 大业。 2、学生思考:刘备凭借什么打动了诸葛亮? 明确: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他的谦卑。 4、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体现刘备的言行举止,哪些体现了他的 诚心诚意,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 言:言:“有劳”、“且休通报”、“且勿惊动”、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开备愚鲁而赐教”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 行:行:下马步行、徐步而入 举止:举止:拱立门下、下拜、促席、避席、拱手谢、顿首拜谢 小结:刘备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他竭诚求贤的精神。支配刘备这种竭 诚求贤的举动的是他的政治抱负。作为一个比较理想的君主的典型, 刘备的政治报负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忧国忧民。而文中关、 张的表现,在作品中正好有力地衬托出刘备那种竭诚求贤的精神。 刘备求贤的精神表现得愈充分,就愈能看出他的报负。当然,对刘 备的描写也衬托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正所谓千军易得,良将难 求。 2、要求学生再次深入课文,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人一小组讨论,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势,他给了刘备什么建 议,如何具体实施。) 明确:诸葛亮紧紧抓住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阐发。他首先根据十 几年间社会发展的大势,找出一条“非惟天时,抑亦人谋”的基本 规律。他肯定了“得人”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然后决定立国的 策略。曹操已经很得人得势,所以暂时不能“与争锋”;孙权“国 险而民附”,所么只“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之”,荆州和益州的统治 者昏庸而不得人心,所以可以取为根据地,人谋要顺着形势的发展, 所以不能性急,要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准备条件,然后等“天下有 变”再两路出兵,才可以一举成功。这筹划是多么周到。“天时不 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本是古人总结国家兴亡的基本经验: 诸葛亮正是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地阐发了这一条真理,决定 了后来形势的发展,造成了三分之局。这一番隆中对策,充分展现 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文中说:“只这一席话,乃孔明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这是对诸葛亮的 高度赞美。 3、学生思考:诸葛亮为何屡屡避见刘备? 明确:诸葛亮不是一个轻于去就、朝情慕楚的投机家,而是一个看 中出处的正人君子。诸葛亮屡屡避见刘备为了考验他的诚意。因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小结: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极力歌颂的一个出色的人物,刘备 到卧龙岗,具体接触到诸葛亮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农夫的歌词, 首先向我们揭示出诸葛亮隐居不仕的淡泊胸怀,卧龙岗的景物有力 衬托出这位隐者的身份。而后一番隆中对策,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 雄才大略和战略远见。诸葛亮一方面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另外一方 面又那么孤高淡泊,对策之后还是不愿出山,直到刘备一再以“苍 生”为请,至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愿效犬马之劳”。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关心人民疾苦的态度,心系苍生, 兼济天下的胸怀。 4、要求学生完成对联。 刘备 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胸怀抱负 忧国忧民 喜得良才 创大业 孔明 三分天下 雄才大略 心系苍生 兼济天下 幸会明君 扬美名 5、探究主题探究主题 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尽刻画刘备的诚意和谦恭? (教师补充介绍作者罗贯中生平经历) 明确:首先,这是由小说的特点决定的。为整部小说“尊刘”的情 感基调服务,为小说的主题服务。这是由整部小说的思想情感决定 的。 其次,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当过张士 诚的幕僚,史书上说罗贯中这个人有志图王,他也是一个想出来辅 佐一个人成就帝王之业的,只不过在后来的斗争中,是朱元璋胜利 了,所以他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难免寄托自己的一 些想法,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就把自己比做诸葛亮了,希望自己得遇 明主,建功立业,把自己的理想融到作品中。 小结: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 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6、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你怎样评价刘备的这种诚意? (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大胆评价。) 7、作业:阅读整部作品三国演义,结合具体描写领略传统白话 小说的魅力。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刘备刘备 千军易得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一将难求 孔明孔明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课文记叙了刘 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 故事。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 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 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 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 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及教学对策。九年级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 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作为教学主方向,加之三 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把握小说 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教学难点确立为把握思想内涵,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 化行为”,我认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法:复述法、角 色朗读法、批注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 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后设计了字词检测,主要想了解一 下学情,以便确定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熟悉度。整体感知中,我设 计了两个问题:第一,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第二,刘备凭借 什么打动了诸葛亮?这两个问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又能够给学生以抓手,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课文的精读 既要关注整体性,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肢解课文,又要有一定的深 度,防止阅读流于肤浅。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讨论:“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体现刘备的言行举止,哪些体现了他的诚心诚意,分析刘 备这一人物形象。”这是关于刘备这一艺术形象的核心问题,引导 学生通过刘备的言行举止品评人物。然后深入课文,体会诸葛亮的 雄才大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最后探究主题,我 设计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尽刻画刘备的诚意和谦恭?”来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此外,我在拓展延伸中设计 了“你是怎样评价刘备的这种诚意?”,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 为开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 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个问题无疑是引导学生大 胆思考,大胆表达,大胆评价。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点的宽松度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扣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这一主线, 利用这篇教材,注重讲文以入情,紧扣文本再现课文形象、意境, 激发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文化味和人情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单元-阅读-23 三顾茅庐-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编号:e0896).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