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九年级上册(2018年6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三单元_阅读_13 诗词三首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ppt课件_(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_市级优课_(编号:1031a)
- 教案1031a.doc--点击预览
- 歌曲《明月几时有》.swf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x--点击预览
- 水调歌头FLASH.mp4
- 音频材料.mp3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人教 2011 课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3 课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是一首 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苏轼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 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 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 限热爱。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读、思、品、说、反复诵 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诗句,感受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而言,学生们已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作者苏轼,学 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也有初步的了解。这首词,是借景抒情,借 月抒怀之作,所以学生学习这首词会顺利得多,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课,学生也会对我国 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表现出来的人生哲学。 本节课素养目标:本节课素养目标: 1.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2.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4.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5. 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内 容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 和想像,体会诗歌的音韵 美,把握诗歌意象,体会 词中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 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豁 达的生活态度 1、诵读法 2、品读法 3、合作讨论法 4、拓展延伸法 2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教学 环节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古古 诗诗 世世 界界 寻寻 月月 影影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 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幅斑斓的画。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 的确,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在漫漫 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对月抒 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先到古诗世界里去寻找月影吧。请大家 调动我们的大脑仓库,说一说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关于月亮的古诗俯拾皆是,但词评家胡仔曾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 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么在苏 轼的眼中,月亮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魅力?寄托 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水调歌头,去感受 一下这首词的独特魅力吧! 初充:词的相关知识 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 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 词。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 也是格律诗。 教师深情并茂地 导入,引导学生 回忆有关月亮的 诗句,既联系旧 知,又拓宽了学 生学习的知识面 学生调动思 维,联想,听 讲并积累有关 月亮的相关诗 句 营造诗词吟咏的良 好氛围,在有关月 亮的诗文中感受月 亮的魅力,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 淀。 3 知知 人人 论论 世世 识识 苏苏 轼轼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一、了解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 王安石、韩愈、柳宗元 二、熟悉背景 苏轼与苏辙自幼情谊深厚,苏轼比苏辙大三 岁,兄弟俩从小并肩携手,长大后更是患难与共。 写此词之时,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 受到压制,宦途失意,虽然他一心报国,最终还是 被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其弟苏辙正在济南 任职,兄弟二人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 赏月,面对皓月当空,作者欢饮达旦,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于是就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了这首词。 教师介绍作者的 相关知识及时代 背景 学生听讲,回 忆,批注,记 忆 通过“知人论世” 的方法,了解苏轼 及其豪放的词风。 通过背景介绍,帮 助学生和文本、作 者建立联系,从而 为深刻理解文本作 铺垫。 书书 声声 琅琅 琅琅 诵诵 明明 月月 苏轼曾说过: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诗词是 经得起反复诵读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书声琅琅 诵明月”。 学生初读文本,读准字音 播放范读录音,读准句读 借助配乐,自由朗读。 展示诵读要求: 1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阕”“胜”“绮”等字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注意 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读出味道与感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教师进行有效的 诵读指导,借助 美丽的画面和声 情并茂的朗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 放松心情 学生听范读, 在古韵悠扬的 乐曲中自由诵 读,感受词的 音韵美,初步 领会词的意境, 理解诗人的感 情和胸襟 诵读是唯一不可替 代的融通语言和精 神的言语感知活动。 运用配乐,营造浓 厚的诵读氛围,调 动学生读词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感受诗词的文 化魅力,增强记忆 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读诗词讲究情味,但必须是在理解诗词内容、 意境之后。请同学们借助页下注释,扫清文字障 碍,读懂词的字面意思。 结合文下注解,理解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大 意。 深入文本、合作探究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含含 英英 咀咀 华华 悟悟 情情 深深 展示问题设计: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明确: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解析小序: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 怀念子由。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阕(琼楼玉宇) 整首词既写到实景,又写到虚景,这是虚实 结合的写法。 词人的虚景描写,也正是词人发挥了想像。 4.上阕作者遇到的艰难抉择是什么?他最终 选择了什么?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他最终在矛盾中做 出抉择,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词人对 人间生活的热爱。 5.下阕作者无眠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转朱阁,低绮户”指月的移动,暗 示夜已深,但作者却相思难眠。“不应有恨,何 教师设疑,组织 学生讨论,小组 交流,明确答案 学生深入 文本,结合文 体进行讨论, 交流,在学习 中成长,完成 教学目标中的 重、难点问题 发挥学生学习的能 动性,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情育 人,初步感受作者 的感情变化轨迹。 5 事长向别时圆?”可以看出作者经受离别之苦的 惆怅与浓浓思念。 6.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月月 有有 圆圆 缺缺 蕴蕴 人人 生生 7.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像天上的月亮 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 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 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柰的一种感叹,这里 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 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 经验。 8.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 享美好的月光。 9.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 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明确: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教师设疑,采 用启发式教学和 情境教学法,组 织学生讨论,小 组交流 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通过 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式, 解决关键问题, 把握诗歌主题 在学习、欣赏、理 解的过程中,让学 生把握作者对生活 的热爱和乐观旷达 的胸襟,培养学生 积极、健康、乐观 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千千 古古 文文 章章 传传 新新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 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 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 去在词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词人 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人生。我们每 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 教师小结, 提出殷切希望 学生倾听, 反思 与课前音乐遥相呼 应,使课堂始于歌 又结于歌,在优美 的旋律中再次感悟 诗词的意蕴。 6 意意到不如意,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 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悲伤;苦闷时,莫 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音乐来演绎这首中 秋咏月词,请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 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好的方面: 1.采用“板块式”教学,整节课设计为“古诗世界寻月影”、“知人论世识苏轼”、“书声琅琅诵明月”、 “含英咀华悟情深”、“月有圆缺蕴人生”、“千古文章传新意”六个板块,条理清晰,重点分明。 2.将诵读贯穿于课堂,在教学中将诵读、品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3.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调动学生各 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不足方面:不足方面: 1.由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而又历史久远,学生依旧未能积淀一定的文化内涵,仍需要注重积累。 2、对于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教师分析得略显仓促,讲解不够到位。 7 古诗世界寻月影古诗世界寻月影 中秋词自水 调歌头 一出, 余词尽废。 清清 胡仔胡仔 水水 调调 歌歌 头头 苏 轼 词的相关知识 词来源于民间,原 是配乐的歌词。后乐 谱失传,学者依椐前 人的词制成图谱,词 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 府、长短句,是诗歌 的一种,也是格律 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 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 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 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 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知人论世识苏轼知人论世识苏轼 苏轼(1037 1037 1101 1101 )字 )字 号号 文学家、书文学家、书 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独具风格,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独具风格, , 是是 词人的代表。词人的代表。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豪放派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自幼情谊 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因为反 对王安石变法,宦途失意,贬 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 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有 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 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 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分诗 七分读 并是十分 苏 轼 书声琅琅书声琅琅 诵诵明月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 . .字正腔圆地读字正腔圆地读 2 2. .有板有眼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含英咀华悟情深含英咀华悟情深 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 的。 丙辰中秋中秋大醉 怀子由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 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阕(琼楼玉宇) 虚实结合 想像 4.上阕作者遇到的艰难抉择是什么?他最终 选择了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 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可以看出他最终在矛盾中做 出抉择,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流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5.下阕作者无眠的原因是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指月的移动,暗示夜 已深,但作者却相思难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可以看出作者经受离别 之苦的惆怅与浓浓思念。 6.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月有圆缺月有圆缺 蕴人生蕴人生 7.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 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8.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 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 染力,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苦闷 矛盾 豁达祝愿 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 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 ,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在词中,我们学到了很 多东西,词人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人生。我 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不 如意,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 :失意时,莫悲伤;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 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