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成都七中初中“创生型”助学案(语文) (九年级上期使用)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岳阳楼记 (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生思维能力欠缺。这一能力缺失,只凭记背,只凭 积累,语文能力仍然无法提升。 岳阳楼记前 2 节课已经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于是,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范仲 淹“先忧后乐”的动人情怀上。在实现此教学目标的同时,如能从纵横两个方向(即时间和 空间)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岳阳楼记的理解是否更深入?视野是否会更为开阔?这 一次尝试,是一个点,这个点如“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 赏析精彩的景物描写。 2、 感知三重境界,并思考其高下之别,进而明确全文核心主张。 3、 感受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动人情怀。 4、 提升纵横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以岳阳楼为出发点,将思维向纵横延伸,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理解范仲淹“先忧后乐” 的动人情怀。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对三重境界的寻找及理性思考。 2、 跨越时代隔阂,感受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动人情怀。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和过程】 : 预习任务预习任务: 岳阳楼记写景句中,你最欣赏的是?以下关键词可供参考:1、善炼字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多
3、角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 ) 4、对称、对 比6、修辞 传到班级论坛。 (学生活动:课前,齐背岳阳楼记 ,书声朗朗。 ) 一、引入一、引入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这样高度评价岳阳楼记 : 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 岳阳楼记的影响力为何穿越古今、长久不衰?今天的课,我们由一个点出发去探寻一 番。这个点,就是岳阳楼。 (板书课题、作者) 二、岳阳楼二、岳阳楼 1、补充介绍:洞庭湖岳阳楼扬名过程 2、赏美景、赏美景 2 岳阳楼记中精彩的景物描写,是使其扬名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第一时间吸引 了我们。所以,首先,我们来赏美景。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写了赏析文字,现在,拿出班刊,我们一起
4、来分享。 (设计意图:前 2 节课已经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 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借助班刊这一平台,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班刊 见后) 。所以,这里的分享,是前 2 节课充分铺垫后的延伸、收束。并非本节课教学重点, 但却为本节课通过景与情的关系进一步领会范仲淹的思想境界,作了必要的铺垫。 ) 【学生活动】 : (1)诵读。你觉得写得特别美的句子。 (2)分享。印发的赏析文字中,哪些内容你很赞同或觉得精彩? (3)思考。精彩的景物描写,是岳阳楼记熠熠生辉的一大原因。在同学的赏析之外, 你还有何补充? (学生分享、互相评点,教师适时追问、点拨) 3
5、.分角色分角色诵读诵读 诵读指导:3、4 段应分别读出什么情感?在原文找答案。 (悲、喜!圈画出! ) 【学生活动】 :齐读第 2 段,男生读第 3 段,女生读第 4 段。 三三、过渡过渡、深化深化 1、同学们,讲到这儿,如果我们对岳阳楼记的了解,到岳阳楼景色的欣赏,就停止了, 无异于井底之蛙,只窥见了头顶的那一小片天空,而遗漏了浩瀚的星海。 2、老师想起,之前的作文课,给大家读过一篇文章美丽的插曲 。 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位同学的文章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立意更高)为什么他能做到立 意更高?(眼界更宽广)眼界由什么决定?(思维)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积累引入, 实现教材与课外积累的沟通,
6、 从而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 3、回归文本 师:回归文本,如果我们以岳阳楼为一个点,将思维向纵横方向拓展。纵,即时间。横, 即空间。接下来,跟随老师的引领,我们继续探究,看看我们的眼界和境界将会发生怎样的 改变? (设计意图:向纵横两个方向延伸,将关注区域扩大,以此来观照岳阳楼,观照岳阳楼记 , 是否会产生更深入、更多角度的领悟和理解。) 四四、纵向纵向 (时间)(时间) (一一)内容解读内容解读 1、师:时间上,我们要关注 3 个或 3 类人(板书:古仁人、迁客骚人、范仲淹) 补充文体知识“记”:“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 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阐述作
7、者的某些观点主张,抒发作者的情怀。 3 迅速浏览全文,找出这三者各自的人生观。 (学生寻找、勾圈、发言。教师点拨、板书。) 2、 三者的心境有无不同? 3、哪一个是全文核心,即文章主旨? 4、既然如此,为何要先提迁客骚人和古仁人? 5、那么,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属于哪一类呢?为什么? 6、作者表现出的境界如此之高,他自己做到了吗?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从小就立下“不能 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说: “士当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可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广为 人知
8、道。 另外,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也是这一信念的极好诠释:天圣七年天圣七年,30 岁的范仲淹 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 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 寿;第二年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 朝文武, “无敢言者” 。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景祐三年景祐三年,范仲淹再向宋仁宗进 百官图 ,指斥宰相结党营私,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又遭贬斥。 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用自己的俸禄,在 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 无以为
9、丧” 。 (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 。 这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范仲淹个人经历,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境界,进一步感知文字 中包含的复杂情感,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 (二)(二)情感升华情感升华 1、主问题主问题:回顾回顾“记记”的的知识,知识,全文全文,作者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作者情感表达最强烈的,是是哪一句?哪一句? 预设预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 “记”这一文体的特点,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品析写景段后,进一步探寻作者最 终想借此文表达的复杂情感。学生通过文字领会到的情感,又反过来加深其对“记
10、”这一文 体的理解。 ) 2、读一读读一读,你你能出哪些情感。能出哪些情感。 预设预设:(1)劝慰(朋友)。 (2)噫!(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字?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字?)强调情感。(强调了强调了什么什么样的情感?样的情感?) a、孤寂、悲凉。(生读)生读) b、不甘。(生读,强调“噫”、“微”) c、劝勉、号召、期待。(生读,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字拉长,句末声调上 扬。)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全天下的人)。(再齐读,深情,语调上扬,“谁”、 “归”二字加重) 4 师: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让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孤寂、悲凉,不甘,也读出了他的 劝勉、号召、期待。屡遭贬谪仍然坚守抱负,身
11、处逆境还能心忧天下,这就是范仲淹,也是 中国知识分子最崇高的风骨。 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感受这最美的情怀。(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多角度发掘情感内涵。 ) 五、横向五、横向(空间)(空间) 回顾整个单元的课文, 眼界在空间上有没有体现?对个人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畅所欲 言) (设计意图:该单元其余课文是小石潭记 、 醉翁亭记 。此环节顺势将整个单元勾连起 来,将岳阳楼记放到更阔大的视野里去理解,得出新的体会。没有预设,设置一个开放 性的问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 六、六、纵纵横横交集,交集,课堂课堂提升提升 同学们,我们现在把时间、空间两条线,连
12、起来看。你会发现,除了时间、空间,这当 中还有很多的不同。也许,他们唯一的相同,就是?(政治上受挫) 。将你的思维拓展开来, 想想这些同与不同、变与不变,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领会了怎样的境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 1、 个人静思以岳阳楼为延伸点,将思维向时间、空间纵横拓展,除了洞庭湖那一片烟 波浩渺,你还产生了怎样的感悟?领会了怎样的境界?试着有文学味儿、有思辨性地抒 写下来。句式不限。 2、 集思广益以小组为单位,传阅交流,大声诵读,选出最好的一个,举荐或自荐。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理解与体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达成学习目标。 ) 七、七、收束收束 1、白落梅:真正的宁静,不是远
13、离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 师言:真正的伟大,不是在心里修篱种菊,而是明知前路荆棘,仍心怀天下,义无反顾 (?)喧嚣!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你们会填入什么动词? (学生结合对课文的进一步领会和理解,填词,并说明理由) 2.师:让我们带着慷慨激昂,再读倒数第 2 段,将最崇高的敬意给予伟大的范仲淹! (生齐读:“嗟夫 ”)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培养学生基于准确理解之上的概括能力,再次明确和巩 固教学目标。 )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将在课堂中抒写的感悟性文字上传到班级论坛,分享文字,分享思想。 2.互相阅读,给有思想深度的文字点赞,写评语。 5 【板书【板书】 : (时间)(时间)
14、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空间) 岳阳楼 小石潭醉翁亭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 延续了这位老师的一贯风格,设计新颖独特而有深意,在引领学 生层层深入文本的同时,通过适时的背景补充和诵读指导,以情动人。层层环节 的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融入范仲淹的精神境界,且有效提升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感染力强,让听者为之动容。 附 美丽的插曲 江南哪里还像江南? 在父辈的记忆中, 江南是大抵是浸泡在微雨里的青瓦白墙, 杏花下乌篷船醉也似的摇过, 惊扰了一池春水。巧笑倩兮的姑娘一袭青衣,执了水墨点染的纸伞,丁香似的站在巷口。
15、达 达的马蹄从青石板上敲过,踮着脚,伸着脖,也望不穿温软的杨柳烟。 弦子铮铮弹起,将湖光山色都编织成一曲清歌,婉转低回地弥散在江南的土地。末了, 还附两三声弦歌, 是清雅的主旋律之外的, 俏皮轻巧的插曲, 终日伏案的学究也会扬起嘴角。 等到机器轰鸣着制造的剪刀绞断琴弦,无端五十弦,一根根卷成锐利的匕首,撕破杨柳 软烟,折了油纸伞。人们终于看见一个明晰的江南,只剩主旋律孤鸣。 江南还是江南,就像古树被剪去枝桠也仍剩一根干枯的树干,干巴巴地站在那里。 人们说,那是累赘,消耗了太多的纸张去填写无关紧要的插曲,不如都省下来谱写一支 壮丽恢宏的主歌,建设出一个轰轰鸣鸣的江南。 于是他们也这样做了。 江南
16、的主旋律越来越激昂, 液晶屏上的数字逐年上涨, 与它一同上涨的还有密密麻麻的 高楼, 像原始森林里的树木拼了命地要寻找阳光。 它们也拼了命地层层叠叠堆积起那一点点 的小数位。人们都变得激昂了,投身于谱写那一支单调的主旋律中,纸伞哪里受得住他们风 里雨里地往返,便被摔折在门后,透过铁窗向外反射出白花花的光芒,有些刺眼。 只有那年的青衣姑娘, 如今白发苍苍地坐在门前叹息, 她曾经编织的弦歌都化作眼泪一滴滴 滚落下来,啪嗒啪嗒的像极了当年的插曲。 6 真是越活越没劲。 人们叹息着,却不曾想过那婉转低回的插曲。那美丽的插曲啊,如今连歌谱都找不全。 其实何止是江南,从南往北,自西向东,何处不是这样?人们不知道一支完美的歌需其实何止是江南,从南往北,自西向东,何处不是这样?人们不知道一支完美的歌需 要美丽的插曲,当主旋律的孤鸣越来越汹涌,千篇一律的世界又将如何调节?淹没在数据要美丽的插曲,当主旋律的孤鸣越来越汹涌,千篇一律的世界又将如何调节?淹没在数据 里的人们早已死亡里的人们早已死亡。 而我依然时时想起,那曾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