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编者把它安排到第 一单元,其导引作用和显著地位可见一斑。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自主阅读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艺术魅力。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用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 列丰富、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中的名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他们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 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心理特征,我们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诗词基础比较差, 认识问题比较肤浅,他们的思维
2、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 的兴趣引导其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从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观, 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练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 3、通过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幻灯片、pad 平板、朗读录音、微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
3、情境 播放视频:本校录制我 和我的祖国专题 观看大屏幕用熟悉的影像激发学生 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也 再次为学生创设爱国、 爱 家、爱校的氛围 环节二 导入 师:一曲我和我的 祖国唱响大江南北, 这是对新中国的礼 赞,对奋进新时代的 礼赞。是啊,谁不爱 自己的母亲谁不爱 自己的祖国?穿越时 空,只有一种感情能 将民族的心联系起 来,那就是对祖国深 深的爱恋。早在 1938 年,著名诗人艾青就 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 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 我爱这土地。 引入新课,引起学生与文 本的共鸣。 今天,我们起去感 受诗人那澎湃的灵 魂。 环节三 学习目标及作者简介 大屏幕展示;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艾青及
4、写作背景。反复诵读 诗歌,读出诗歌的旋 律和节奏。 、 把握诗中土地、 河流、风、黎明的象 征意义。 、体会诗歌蕴含的 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 情,做新时代的爱国 者。 走进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 澄,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 为贫苦农妇哺养,对 我们民族的主体 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 情代表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 、 黎 明的通知、我爱 这土地等 指名学生朗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为朗 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打 好基础。 环节四 朗读诗歌,把握情感 1、播放朗读录音 2、提问:朗读者用什么 语调来读的? 3、朗读,是对作品进 行二度创造,不是机 械的“见字出声”的
5、过程,要淋漓尽致地 表现出作者想要传达 的意义和感情,通过 有声音的传播,赋予 整个作品以生命。要 想朗读好诗歌,首先 要理解诗歌,了解诗 歌的创造背景,作者 想借助作品表达什 么。那么,这首诗作 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 的呢? 4、大屏幕展示: 1、听读录音, 初步感知: 思考朗读者用什么语调 来读的? 2、回答:应该用深沉而 真挚的爱国情感。 3、学生小组交流 4、学生朗读、自读、小 组内朗读 5、确定诗句的感情基 调,做到以情带声 6、学生朗读, 互相点评, 互读,分角色读,齐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本诗。 通过各种形 式的朗读, 在不断的指导 中, 学生朗读
6、的感情逐步 投入,渐渐融入诗人内 心。 师点拨写作背景, 引导学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 于 1938 年,正直抗日 战争时期,当时日本 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 北、华东、华南的广 大地区,所到之处疯 狂肆虐,妄图摧毁中 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 争。诗人在国土沦丧、 民族危亡的关头,满 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 侵略者的仇恨,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师:正如大家所看到 的,日本侵略者所到 之处无恶不作,残忍 至极。在日寇的铁蹄 下,无论是青壮年, 还是白发苍苍的老 人,甚至是襁褓中的 婴儿,都无一幸免, 生灵涂炭,那么,作 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 什么感想呢?能否将 这
7、种情感读出来? 生观看国土沦丧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 文学作品, 能设身处地的 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 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 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 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 环节五 合作探究 师:1、诗歌是按怎样 的思路抒写的? 2、诗歌中作者 为什么要写一只鸟用 嘶哑的喉咙歌唱? 师:好,这只“鸟” 是一个饱受磨难,拼 尽全力,用整个生命 去歌唱的形象。那这 只鸟与作者有什么关 系呢 思考: 1、全诗以”假如 “领起,用”嘶哑 “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 容,并由生前的歌唱, 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转由鸟的形 象代之以
8、诗人自身形 象,直抒胸臆,抒发 了诗人对祖国真挚、 深沉的爱。 在朗读的基础上, 理清诗 歌思路, 感知诗歌的主要 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也为 分析诗歌的意象、 象征手 法做铺垫 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 氛围,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交流 互动中汲取知识营养。 环节六 品味、鉴赏 师讲解: 1、意象 :“意象” 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 的客观物象。这个所 谓的“象”就是客观 的事物,“意”就是 生倾听渗透本科难点, 意象及象 征, 为更好地体会作者的 情感做铺垫 作者的感情。 (鸟融 入了作者的情思,根 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 系,借助某人某物的 具体形象,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和
9、情感,叫象征)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 的某种联系, 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 (象征体) ,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 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 它 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 之处。 幻灯显示 3、全诗一共选取了几 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 写?诗人给这些意象 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 意义,请讨论每个意 象到底象征着什么? 4、诗歌中把自己比喻 成一只鸟儿,写了鸟 儿的生和死,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评说诗中“鸟”的形 象。 5、 诗人对土地、 河流、 风和黎明的描写,蕴 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 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 风和黎明的描写,形 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
10、大地遭受的苦难、人 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 的向往和希冀。) 6、诗中哪两句诗直接 抒发了“我”对“这 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 抒发了“我”对“这 土地”的热爱之情。) 7、 诗句 “然后我死了, 学生用“这是一只 的鸟”句式说话。 (pad 平板弹幕展示)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 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 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祖国的美 好未来而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因为祖国山 河破碎、人民涂炭的 灾难而痛彻肺腑的 鸟。 这是一只用生命为祖 国歌唱、挚爱着多灾 多难的祖国的鸟。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 相依、对祖国忠贞不 渝的鸟。 回答:(诗人对土地、 河流、风和黎明的描 写,形象地表达了当 时祖
11、国大地遭受的苦 难、人民的悲愤以及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 冀。) 学生理解本诗的意象及 象征, 深层次的体会作者 的情感。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 地的眷恋,将自身融 进大地,隐含了一种 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环节七 拓展延伸 师:假如诗人还健在,面 对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还用 我爱这土地 抒情, 他会怎样写? 学生 pad 平板弹幕展 示: 我爱这土地因为 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因为 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为 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因为 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为 它繁荣昌盛 训练学生写一些简短的 诗句 环节八 小结 师:同学们,“土地” 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 象之一,它凝
12、聚着诗 人对祖国大地母 亲最深沉的爱。 读 我 爱这土地,我们感 受着那个苦难年代, 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 的最真挚的爱的表 白。这心声,是历久 不衰的主旋律,更是 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唱响我和我 的祖国,齐奏华夏 最美的乐章!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 行小结 环节九 作业 回去收集整理爱国的诗 歌 环节十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假如我 歌唱爱 土地(祖国) 教学反思: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本课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歌教学 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
13、感 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著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 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 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 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 1938 年祖国状况的资
14、料,为学生 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总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 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 生转变角色,以”一只鸟“的身份舍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 倍。 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 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 的评价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 四、不足 过分遵循教学模式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 和感悟。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 自信心,他回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