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97045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8 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1.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最大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 千米 3.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 P2 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 后见船身 P4 地球卫星照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4.经线和纬线(见经线和纬线(见 P5P5P7P7) 纬线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 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

2、 的半圆 形状圆半圆 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等长 指 示 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相 互 关 系 平行相交 5.5.经度和纬度(见经度和纬度(见 P6P6P7P7) 经度(子午线)纬度 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 经 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 南纬 判断方法往东变大是东经往西变大是西往北变大是北纬往南变大是 第 2 页 共 18 页 经南纬 数值范围0180 180W 和 180E 重合 090 90N(北极) 90S(南极) 代号东经 E 西经 W北纬 N 南纬 S 半球划分20W,160E赤道 半球判断 方法 经度160 为西半球;2

3、0160东经 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纬一定位于北 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纬一定位于南 半球 另另 1 1: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 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另另 2 2: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高纬度 6090 常见题型 写出一点的坐标写出一点的坐标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 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判断东、西经,南、北纬:向东增为东经(E) ,向西增为西经(W) ,向北增为 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2.2. 判断点的半球位置判断点的半球位置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根据纬度判

4、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 N 即北半球,为 S 即南半球,既无 N 也无 S 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经度160为西半球; 20-160 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 W 和 160E 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3. 判断点之间的方向判断点之间的方向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东经向东变大;西经向西变大 第 3 页 共 18 页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 综合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注:若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只可能是正南或正北;若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只 可

5、能是正东或正西; 4.4.极地经纬网读坐标极地经纬网读坐标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箭头所指方向为东) ;判断出东西 南北四个方向。参照“1. 写出一点的坐标写出一点的坐标” 5.5.极地经纬网判点之间方向极地经纬网判点之间方向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判断东西方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 ,从 A 出发到 B 点 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 B 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 判断南北方向:离北极点 (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 综合判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 第二节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1.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形式 自转公转

6、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一天(约 24 小时)一年(365 或 366 天)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更替、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季更替、五带产生 昼夜长短变化 注: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2.地球公转知识归纳(地球公转知识归纳(P13P13,会填出二分二至点并分析),会填出二分二至点并分析) 日期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节气节气昼夜长短昼夜长短 太 阳 直太 阳 直 射 点 运射 点 运 第 4 页 共 18 页 动方向动方向 3.21赤道赤道春分春分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往北往北 6.22 北回北回 归线归线 夏

7、至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 昼现象;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以昼现象;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以 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 往南往南 9.23赤道赤道秋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往南往南 12.22 南回南回 归线归线 冬至冬至 北半球夜长昼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北半球夜长昼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 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 内出现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内出现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 往北往北 发现:发现:1.1.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

8、各地昼夜等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3.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P14P14,会填图),会填图)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天文特征天文特征 第 5 页 共 18 页 南南 回回 归归 线线 赤道 0 00 0 23.523.5 0 0 23.523.5 0 0 66.566.5 0 0 66.566.5 0 0 北北 回回 归归 线线 北北极极圈圈 南南 极极 圈圈 9090 0 0 有太阳直射现 象 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北寒带北寒带 南寒带南寒带 北温带北温带 南温带南温带 热热 带带 9090 0

9、0 第三节第三节地图地图 1.1. 地图的定义地图的定义: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 像。 2.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 1)比例尺)比例尺 a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又叫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 小的程度) 常见题型: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b 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重点:比例尺大大,表示的范围小小,内容详详; 比例尺小,小,表示的范围大大,内容略略) 常见题型:比较比例尺大小、选用合适的地图 c 表示方法: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第 6 页 共 18 页 常

10、见题型:三种比例尺相互转化 (2 2)方向:)方向:a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 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参考第一节) (3 3)图例与注记:)图例与注记:牢记 P18 常用图例 3.3. 地图的种类地图的种类: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 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第四节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判读 1.1.地面高度的的计算方法:地面高度的的计算方法: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点

11、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2.2.等高线: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3.3.地形图的种类地形图的种类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P25P25) a. .山顶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 .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 .鞍部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 .陡崖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 .陡坡和缓坡陡坡和缓坡:等高线分布密集,

12、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5.5.地形的类型地形的类型 第 7 页 共 18 页 高原:高原:海拔较高500m 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平原:海拔很低500m,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第二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 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名叫 北冰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名叫南极洲。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13、,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最大的大 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 最广、纬度最高) 5.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重点重点:会填会填 P33P33 页图页图)全球陆地共分 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 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 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 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

14、和北美洲; 主要位于北半 球的大洲是北美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被三大洋包围 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 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第 8 页 共 18 页 6. 大洲的分界线: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的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 其海峡;亚非的分界: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 分界是白令海峡; 北美、 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 南美、 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 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海

15、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例如填海 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 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 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 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a 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 P37,认图认图) b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16、活跃。 (注: 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 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 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 地表会 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 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 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 地中海面积不断 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第三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 9 页 共

17、18 页 第一节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多变的天气 1.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气候:气候: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长时间;变化不大) 天气天气: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 可能很大(特点:短时间;经常变化) 2.2.名词名词 (1 1)降水概率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 100,表示肯定“有雨” ; 降水概率为 0,表示肯定“无雨” 。 (2 2)气温)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3 3)风向)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 , 说明风来自北方。 (用风杆表示,风尾在哪端表示什么风) 风力风力是风

18、的强弱,共分 13 级(012 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用风尾表示: 一道尾表示两级) 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熟记(熟记 P49P49 图图 3.53.5) 注: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 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 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 健康有害。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

19、动影响(熟熟 记记 P51P51 图图 3.73.7 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1.5 米。单位:(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 8 时、14 时、20 时、2 时四个 第 10 页 共 18 页 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 (会做 P54 活动题) 日变化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年变化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0、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南 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 1 月最高,7 月最低;海洋上 2 月最高, 8 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3.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纬度位置纬度位置的影响 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海陆位海陆位 置置的影响 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 摄氏度/100 米(同纬同陆)地形地形的 影响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

21、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 中心 6.6.等温线判断:等温线判断: 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第 11 页 共 18 页 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 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 (若为夏 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 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第三节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

22、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 ,一般每天 8 时 和 20 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 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 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纬度影响纬度影响 2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位置影响海陆位置影响 3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

23、坡少雨 -地形影响地形影响 第四节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般 变化不大。 2.气候的两大要素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的影响) 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 12 页 共 18 页 寒带寒带气

24、候寒带气候 分布规律 2 在温带地区(海陆位置的影响) 温带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4.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温降水 纬度纬度 位置位置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低气温高 赤道附近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海陆 位置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 差小差小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南北回

25、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大 陆西岸降水少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大陆内部降水少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地形地形 海拔每上升海拔每上升 100100 米,米, 气温约下降气温约下降 0.60.6 迎风坡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少 5.5.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6.6.能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能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P

26、63P63)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1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常用炎热、寒冷、温和、 凉爽) 2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常用多雨、少雨、湿润、干燥) 第 13 页 共 18 页 3 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 注:关注时间为一年,变化大分季节,变化小用全年注:关注时间为一年,变化大分季节,变化小用全年 常见气候类型的特征:常见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

27、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 7. 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根据自身情况非必须掌握) 解题方法: 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若 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则为北半球; 若 12、1、2 三个月气温最高则为南半球 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若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气候 若最冷月均温在

28、015之间则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若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则为温带气候 若最热月5则为寒带气候 结合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 若热带则为热带雨林气候若温带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 14 页 共 18 页 夏雨型 若热带则为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或热带季风气候(1500 2000mm );若亚热带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若温带则温带大陆性气候(0 人口增长;=0 人口不增不减;0 人口减少 即负增长)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4. 2011 年,世界人口总数达 70 亿,现

29、在世界每年新增加人口近 8000 万 5.5.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一个 国家或地取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总面积(km 2) 6.6.人口的分布特征: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特征:不均匀(P72 图) 四密四密: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 密集) 、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第 15 页 共 18 页 四疏四疏:常年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常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 高峻的高原山区 8.8.人口问题:

30、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人口问题。人口 过多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 人口过少导致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9.人口问题对策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 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 10.10.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有较好的医疗、 教育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住房拥挤、交 通堵塞、固体垃圾、噪音污染等 11.11.三大人种

31、三大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 主要人种。人类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深受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 应环境的特征,大体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人的肤色和眼色逐渐变深。 12.12.人种的分布人种的分布(见 P75 图 4.7) 同一人种在世界上的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零星分布既有大范围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零星分布 人人种种主主要要分分布布地地区区 白种人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南美 洲的东南部 黄种人黄种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西北部地区 黑种人黑种人 非洲、 大洋洲西北部地区 (由于奴隶贸易黑

32、人在美洲和印度有零星 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1.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第 16 页 共 18 页 2.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见 P78 图 4.9) 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汉语 (人数最多人数最多)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英语(最广泛)英语(最广泛)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语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法语欧洲西部、非洲等地区,法国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

33、语阿拉伯语亚洲的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3.3.三大宗教三大宗教 宗教发源地信奉对象经典建筑分布 基督教 ( 第 一 大) 亚 洲 的 西 部 上 帝 和 耶 稣 圣经教堂、十 字架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伊 斯 兰 教 ( 第 二 大) 阿 拉 伯 半 岛 安 拉 ( 真 主)穆罕默 德 古 兰 经 清真寺、 星月形标 志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 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 部 佛教 ( 第 三 大) 创 始 于 古 印度, 后传 入亚洲 释迦牟尼金 刚 经 佛塔、寺 庙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 部 4.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 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

34、一派) 。中国的本土宗教为道教 第三节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 1.1.聚落是聚落是指人类长期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 第 17 页 共 18 页 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不同类型,这里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 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 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 地区,少或没有聚落。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地形

35、平坦、气候暖湿、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 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及经济发达等等(P82) 3.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如:东 南亚高架屋、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西亚小窗厚 墙的村庄等等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从不同侧面记 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但是,随着聚落的发展,传统民 居在逐步消失, 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呢?如北京四合院的改 造:对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5.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意大利的威

36、尼斯城、 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 第五章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发展与合作 1. 根据经济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欧 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 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是发达国家。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 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从世界范围看,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 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南北对话” ,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

37、与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 第 18 页 共 18 页 导致经济发展滞后。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 机遇,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新加坡、韩国、巴 西。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如印度的软件,中 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4.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 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 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另一方面, 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 国家息息相关。 因此, 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 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5.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中国、法国、俄罗斯、 英国和美国是 5 个常任理事国。 6.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WTO 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7.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8.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 9.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89 年成立于印尼雅加达,总部设在新加坡。 10.东南亚国家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面必备!).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