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 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 康教育问题,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 一个课题。 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 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
2、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 着, 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 近几年, 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 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 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 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 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 望也最大。 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 升学就业等问题上, 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
3、教育问题, 面对时下中学 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 据有关资料显示:80 年代中期,南京市 15.7 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 年代初武汉市有 近 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 年 11 月 22 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 生心理有问题 。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 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 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
4、教 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 时, 家庭结构的变化, 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 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对挫折承受力差。 在高手如林的高中,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 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 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 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 不能摆脱” , “一旦
5、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 , “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 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 “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 脸见老师和校长” , “有时真想一死了之” ,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 ,表现为焦虑、失意、注 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 多为“太子” “千金” ,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 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 “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 友关系” 。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
6、“家学校” , “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 的地方” ,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 ,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 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 , “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 , “我 感到孤独、寂寞” ,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 。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 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 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 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 表现出对学生(特 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 “要常敲打才能成才” ,消极评 价多于积极评价, 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常因一次
7、考试失败 “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 , “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 “前途渺茫” ,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 “早恋问题” ,高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 1/7, “总是想看到他” “我总想 和他在一起” “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 ,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由此感到 “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 ,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 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 好奇心
8、强, 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 探索出奇的问题, 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 ,不愿意听“老生常谈” ,看问题往往容易 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 , “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 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 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 , “调皮” , “不规矩” 。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 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 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 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
9、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 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 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 为“优” ,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 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 可能对此感到不 安和无法容忍, 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 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 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 那种
10、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 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 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 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 家长的品 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 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 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 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 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
11、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 为。 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 而对于子女在情感, 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 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 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 等品行障碍的发生; 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 如青少年 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 尤为严
12、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 为了追求票房价 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 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 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 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 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
13、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 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 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 育的各个方面, 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 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 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 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14、教学,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师通过不 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 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 通过教学改革已 有很多可以借鉴, 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 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 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 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 段时间里, 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 使其达到最佳状 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
15、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 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 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 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 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 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 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 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 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16、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 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 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 这是学校的当务 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 庭的教育, 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 父母的教育观 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 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
17、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 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 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 战胜挫折的意 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 其意志, 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中培养孩子观察,
18、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 作为家长, 应该从感情上, 心理上尊重孩子, 不能把他当作私有 “财 产” ,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 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 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 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 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如家长 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
19、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 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 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 日久天长,酿成大祸。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 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 家庭的教育和辅导, 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 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 年的成长, 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 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 围。据调查某校 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 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 所以, 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 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 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 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 ,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 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 全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