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11112020 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8283 页。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10 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 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 个一是 1 个十”,直观感知 1120 各数的大 小和顺序。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10 以内各数的认识、10 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 面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 100 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对于 1120 的数 数、读数,学生并不陌生,已
2、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 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数数、读数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 “十”,初步理解“10 个一是 1 个十”,知道 1120 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 1120 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 1120 各数。 2.引导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 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引导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 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五、
3、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读 1120 各数,建立计数单位“一(个)”、“十”的概念,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感知十进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学生要初步感知十进制,就必须先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 念,然而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又是从计数单位“一(个)”的概念中演变而来。因此,如何引导学 生从计数单位“一(个)”衍生出计数单位“十”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为此,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 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分三个环节设计教学:第一,利用新媒体创设了数星星的情境, 让学生感知随着数的增大,一个一个数难以满足要求,产生
4、几个几个数的需求和动机,几个几个数 其实是从计数单位“一(个)”过渡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环节。第二、通过摆小棒认识 12,利用 新媒体新技术展示学生多种摆法,感知多种数数方法,通过“学生操作信息反馈评价讨论归 纳总结”这样的基本步骤突出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然后通过练习 1120 各数的摆法,让学生 建立实物小棒和抽象数字之间的关联,形成规律。第三、利用新媒体播放视频,回顾古人“石子计 数”的方法,再次感受十进制的优越性,欣赏古人的智慧。最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感受计数单 位“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六、教具学具六、教具学具 教具:教具:课件、小棒、橡皮筋 - 2 - 学具:学具:小棒、橡
5、皮筋、花篮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唤醒经验唤醒经验 1、师活动: (1) 依次出示 2 颗、 4 颗、 9 颗星星照片, 提问: 为什么前两幅同学们回答得快, 第三幅回答得慢? (2)接着出示第四幅 9 颗星星照片(3 颗 3 颗摆)提问:同样都是 9 颗,为什么第四幅大家又答得 快呢? (3)这些都是 10 以内的数,随着数的增大,我们很难一眼看出来是多少,试想一下,比 10 更大的 数是不是更难以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比 10 大的数。揭示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 2、生活动: (1)因为前两幅星星少,第三幅星星多。 (2)学生思考,因为第三幅
6、乱,第四幅有规律。 (3)齐读课题。 (二)实践操作(二)实践操作, ,探索新知探索新知 1、师活动: (1)摆十二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2)教师巡视,利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至 SMART 白板中反馈学生的不同摆法。 (3)展示十根和一捆小棒,提问:两个都是 10 根,这两个 10 根有什么不同?(板书:10 个一是 1 个十) (4)教师示范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 12 摆成左边一捆,右边两根。 (5)对着摆好的 12 根小棒,一齐读十二。 2、生活动: (1)学生操作。 (2)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 比较得出一捆添两根是最清楚的摆法。 (3)学生回答左边是一根一根摆的
7、,右边是十根十根摆的,从而得出 “10 个一是 1 个十”的结论。 (4)学生学生捆小棒,重新摆 12。 (5)学生齐读。 3、师活动: (1)谁能最快地摆出 11?你是怎样摆的? (2)十一根小棒,在后面添上两根,这是多少? (3)十几的数除了 1113,还有哪些?这些数同桌之间说一说,摆一摆。 (4)请一位同学上 SMART 白板中摆 19,集体评价。 (5)在 19 后面添上一根,现在是多少?这样的摆法好不好? (6)呈现两捆小棒。(板书:2 个十是 20) (7)20 后面的 0 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省略不写? - 3 - (8)十几的数有什么特点?20 呢? 4、生活动: (1)学生
8、操作,口述摆法。 (2)学生答:13。 (3)学生齐数 1419,同桌交流操作。 (4)板演的学生在 SMART 白板中操作。 (5)学生交流回答:应将“10 个一变成 1 个十”。 (6)学生得出“2 个十是 20”的结论。 (7)0 表示什么也没有,省略不写就和数字 2 混淆了。 (8)学生讨论,反馈总结。 5、师活动: (1)我们通过捆小棒认识了 1120 这些数,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这样类似的方法, 播放“石子计数” 的视频。 (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十”。 (3)教师呈现生活中“十”的素材 。 6、生活动: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回忆、思考后回答。 (3)学生观看素材,进
9、一步打开思路。 (三)应用练习(三)应用练习 1、师活动: (1)游戏环节: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看谁抓得准?要求学生一下抓准 15 根。 (3)出示想想做做第 2 题,尺子上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4)隐藏尺子,呈现带箭头的数线,缺了很多数,要求学生补缺。 然后再隐藏数线,只呈现正着数和倒着数的两组数字,要求学生填空。 (5)出示想想做做第 4 题草莓图,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读题后立刻隐藏图片。 (6)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 15 个草莓看得很清楚? (7)出示雨伞图,隐藏图片后让学生估计。提问:为什么不估计 12、13 呢? 2、生活动: (1
10、)学生随便抓一把小棒,捏在手里,闭着眼睛感受 5 秒钟,然后安静地数出多少根。 (2)学生按要求抓小棒,反馈抓得准不准。 (3)学生回答从小到大有序排列的规律。 (4)学生“开火车”回答所缺的数。 (5)学生说出自己估计的草莓个数。然后一起数一数(15 个)。 - 4 - (6)师生交流后得出用将 10 个草莓圈在一起的办法。 (7)学生估雨伞数。普遍比草莓数估计得大,说明理由,然后数一数,圈一圈。 (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 1、师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过 1120 这些数吗? (3)教师呈现生活中 1120 表达不同含义的数。 2、生活动: (1)学生回答。 (2)学生回忆、思考后回答。 (3)学生观看白板中的事例,积极思考。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