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全册一套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全套打包)
    • (2019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成套,传整体和分散)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图片)
        •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含教案+视频+图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
          • 9.14河流地貌的发育.pptx--点击预览
          • 微信图片_20200913212409.jpg--点击预览
          • 截图20200914083646.png--点击预览
          • 杯子.wmv
          • 江心洲.docx--点击预览
          • 河流.wmv
          • 牛轭湖.doc--点击预览
          • 蛇曲.doc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1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传)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 常见天气系统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2 气压带和风带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陆地水体及相互关系 ppt课件 .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 洋流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3 海-气相互作用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1自然环境整体性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章末复习 ppt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 能够绘制回归运动示意图。 2.学会结合图形演示地球的运 动规律。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度。 合作共享,智慧成长 问题展示 组 位位 置置 点评非展示同学任务 1.地球自传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方向、周期、速度)。 5 后黑 板 4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 向、周期、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 2.黄赤交角(画)及其影响。6后黑 板 3.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 意图(北半球),在图中标出 近日点、远日点。 7 前黑 板 2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 图。 8 前黑 板 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 时针, 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速 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外,大约为15/ 小时 南北极点既无 角速度,也无 线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1/天 在近日点时速度 较快,在远日点 时速度较慢 线速度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平均线速度为30千 米/秒 1.地球自转方向: 南顺北逆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1)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 点为零外,其他地方处处相等 约15/h。 (2)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 高而减小,赤道最大,南北极 点为零。 (3)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 半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的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相对应的点相比( ) vA.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 vB. 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vC. 角速度、线速度都不同 v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大 思考: 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建设了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相比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有什么优势? 纬度低,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获得更大的 初速度,有利于发射。 周围有大面积的海洋,利于大体积、质量的运输 ;有利于回收和观测! 地球公转轨道: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较 快 较慢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 律):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 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 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 的。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春分日 1.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2.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3.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夏 至日,若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则是冬至日。 观察下面地球在A、B、C、D位置时阳光直射点 节气、日期、 夏至日 6月22 冬至日 12月22 秋分日 9月23 春分日 3月21 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的范围内做来回往复 运动。每年春分,秋分到达赤道,此时昼夜等长,夏至 移至北纬2326 ,冬至移至南纬 2326 。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大,远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小。冬半年和夏 半年相比,公转轨道对应的圆心角相同,都是180度, 但冬半年公转角速度快,夏半年公转角速度较慢,因此 冬半年公转时间要小于夏半年。 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其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小 值,夏半年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所以夏半年用时较长, 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其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值,冬半年为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所以用时较短。 思考:( )为什么夏半年的日数多于冬半年? 课堂小结 总结反刍,巩固落实 探究点:1.青藏高原的线速度大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角速度相等,均为 15每小时。 2.北半球,因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图中向北线速度减小 ,说明向北纬度增大,应为北半球。 可能是a地海拔低于b地。因为两地处于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半径 越大),线速度越大; 而a地线速度小于b地,所以推断a地海拔较低。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远日点附近 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小。从BAD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先变大, 达到最大值后变小; (分析:AD之间有近日点,BC之间有远日点。从DCB地球公转角速度和 线速度先变小,达到最小值后变大。) 一个回归年中太阳 直射点移动轨迹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从方向、速度、周期等方面说出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2.运用地球运动原理解释昼夜长短、四季形成 等自然现象。 3.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 安装设计。 展示内容展示安排 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前黑板 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前黑板 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某纬度昼长(夜 长)的计算方法。(画图说明) 前黑板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某纬度正午 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画图说明) 前黑板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地球上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画图说明) 前黑板 合作共享,智慧成长 你画对了吗? 昼夜长短规律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 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1)纬度变化规律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昼越长,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2)季节变化规律 直射点移 向的半球 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拓展:昼长的计算 1、昼长日落日出 2、昼长(12日出)2 昼长(日落12)2 3、昼长 昼弧经度/15 同纬度数的同纬度数的 S S昼昼=N=N夜夜 S S夜夜=N=N昼昼 计算图中B、C、D点的昼长 00 00 300 600 900 1800 900 A B C D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B昼长12h; C昼长24h D昼长18h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90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H H 直射 西 东 北 南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 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地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北半球夏至日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上,由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北 半球各地达到一 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 (角角) :) : ( (极点上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极点上正午太阳太阳高度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直射| 纬度差计算:同半球相减 异半球相加 3.日出日落方向: 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其余纬度: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日出日落方位 (2020上海高三二模)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示意图,可以判断观测者位于( ) A北半球,50N某地 B北半球,40N某地 C南半球,50N某地 D南半球,40N某地 A A OO C C B B 公式: 回归线=黄赤交角 极圈=90-黄赤交角 (1)从天文含义看是如何划分四季的呢?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 辐射最多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 辐射最少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考虑到气候的变化,北温带的国家怎样划分四季的呢?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寒带 23 26N 2326S 6634N 66 34S 南寒带 天 文 特 征气 候 特 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 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平面 平面 交角 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 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 四 季五 带 昼夜长短的 变化 赤道 黄道 黄赤 太阳直射点 季节纬度 季节纬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钟里的奥 秘 1.研读图文资料,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三个意义。 2.小组观察、探究,学会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3.结合日常现象,分享解释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 学习目标: 合作共享,智慧成长 1.画光照图(侧视图、俯视图),并指出晨线和昏线。 2.全球经度和时区是如何划分的(画图说明) 3.课本p9活动题1 4.课本p9活动题2 1、昼夜的形成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夜半球 昼半球 太阳高度 角(H) 表示意义 昼半球H0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晨昏线H0太阳位于地平线上 夜半球H0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不自转?不公转?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夜半球进入昼 半球的为晨线,由 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的为昏线。 晨昏线移动方向: 自东向西。 晨昏线始终垂直于太 阳光线 晨昏圈所在面必通过 地心,且被赤道平 分 2、晨昏线 图1 B A C 图3 同一条经线 时间相同。 同纬度的 偏东位置的地 方总比偏西位 置的地方要 先见到日出, 时刻较早。 3、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A B C 第一步:求经度差。(经度差:同号相减,异号相 加) 第二步:求时间差。(经度差4分钟/度)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 知地的东侧用“”,西侧用“”)。 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4分钟经度差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经度差:同在东经度或 同是西经度则用减, 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 用加。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 意义一:地方 时区时的计算 练习 1.已知126E地方时是9月1日8:00,求79W的地 方时。 2. 已知126E所在时区的区时是9月1日8:00,求 79W所在时区的区时。 时区和区时 A时区的划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并编 有时区的号码 B本初子午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跨东西各7。5 度。 中区以东依次为东1区,东2区东12区,它们的中央经线分 别为东经15, 30180 中区以西依次为西1区,西2区西12区,它们的中央经线分 别为西经15,30180 东12区和西12区是两个半时区,叠加为12区。(东西12区) 每一时区的东西界线(亦即相邻两时区的界线)距各自中央经 线都为7.5。 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 ,这就叫区时。 区时同各该时区东西界线上的地方时的差值,皆为半小时。 北京:东8区,纽约:西5区,伦敦:0时区,东京:东9区 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 22.5W 7.5W 7.5E 22.5E 172 .5E 172 .5W 15W 0 15E 180 零时区东1区 西1区 . . 东 12 区 西12区 12区 若已知地区时+区时差24小时,则日期不变,时间不变; 若大于24小时,则日期加上一天,时间减去24小时; 若为负数,则日期减去一天,时间加上24小时。 不过日界线: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 (若所 求时区在已知地以东,用“+”号;若所求时区在已知地 时区以西,用“-”号。) 1.计算时区:甲地时区=甲地经度15(若所得余 数小于7.5,则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 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 区时的计算 例1 已知甲地的时间和日期是6月30日12时, 位于西十一区,求位于东十区的乙地的区时。 例2 已知甲地的时间和日期是6月28日1时, 位于西十一区,求位于东十区的乙地的区时。 例3 已知甲地的时间和日期是6月28日1时, 位于东三区,求位于西二区的乙地的区时。 学以致用 7月1日 9:00 6月28日 22:00 6月27日 20:00 特别的计时方法: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 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1)东部区时:充分利用太阳光线,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 东9区的区时。 (2)半时区:考虑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时区,即 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如 印度(东5。5区) (3)统一时区: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采用一个 时区的区时。如中国分属5个时区(东5区到东9区),统一 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 北京时间”。 注意北京的地方时是东经116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 分钟。 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6时,昏线与赤道相 交处的时间是18时。 (2)直射点所在经度的时间为正午12时,与正午相对 的经线为子夜。 N 12:00 6:00 18:00 24:00 (0:00) 12:00 10:00 8:00 6:00 24:00 (0:00) 昏线 晨线 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三处偏离) 172.5oW172.5oE180oW 东12区 西12区 新一天旧一天 -1天 +1天 东12区和西12区,二者既 属于同一时区(有相同钟 点,时分秒相同),又是 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相 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1日 )东12区比西12区早1日。 船舶和飞机在越过日界线 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 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 退回1日,自西12区向西经 过日界线,日期加上1日。 日界线的设置,分出了最东时区和 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 全球最东时区,时刻最早;日界线 东侧的西12区,全球最西时区,时 刻最迟。 演示 两日期分界线问题 180o N 旧一天 新一天 0:00 由于地球自转,任一时刻, 地球上有2个日期 (1)地方日期变更线(自 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 (2)国际日期变更线(人 文日界线)180度经线 重要结论: 从0时经线开始往东到180经 线为新的一天,往西到180经线是旧的 一天。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 属于同一天。 西 东 新的一天 旧的一天旧的一天 180 0:00 经线 0:00 经线 180 0:00 经线 0:00 经线 东 日 期 早 西 日 期 加 一 天 【固定不动固定不动】 地地 球球 自自 转转 的的 意意 义义 一、 昼夜 交替 1、晨昏线的特点 2、晨昏线判读 3、昼弧夜弧 (二) 时差 地 方 时 国际日界线180 区 时 自然日界线24:00所在经线 日 界 线 标准时间 (三)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 晨线到白天;昏线到黑夜 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晨昏线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晨昏圈所在面必通过地心,且平分地球与赤道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 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E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日界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日界线, 日期减去一天的是日期减去一天的是180180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 ,则另一条界线为,则另一条界线为0 0:0000时经线时经线 其所跨经度越广,代表昼长(或夜长)越长;其所跨经度越广,代表昼长(或夜长)越长; 同一条纬线上昼长(夜长)相同同一条纬线上昼长(夜长)相同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相同经度地方时相同 每间隔1差4分钟,每间隔15差1小时 同一纬度上,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早 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时间差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作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规律:观测者顺着运动方向时 ,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 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 赤道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方向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 直。北右南左,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南半球 注意 随纬度和速度的增高,偏转现象愈加明显。 物体沿任一方向水平运动,其方向任然是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偏。 实例: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 流左岸冲刷显著。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进一步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 影响。河道右偏,长江口水道被河口沙坝分为南北两支 ,北支水道泥沙沉积较快,不断淤塞,长江北岸三角洲 ,沼泽地及边滩连成一片。发育了广阔的三角洲。 思考长江南岸的港口比北岸多? 洋流的流向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的信风带,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南半球为东南风。 一、水漩涡的形成 三、左右鞋磨损程度不同 四、跑道上逆时针跑行 五、机械设备都是顺时针旋转 二、车辆和行人靠右行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完成下列各题。 (1)P点在N点的_方向。 (2)弧PN为_(晨或昏)线, 其中弧MP为_(晨或昏)线。 (3)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 北京时间是_月_日_时。 (4)N点的地方时为_,M点的地方时为_, A点的地方时为_时,P点的地方时为时 (5)N点的经纬度为、. 东南、昏线、晨线、冬至、12月22日17时、 18时、6时、21时、0时、(135E,0) 地地 球球 自自 转转 的的 意意 义义 一、 昼夜 交替 1、晨昏线的特点 2、晨昏线判读 3、昼弧夜弧 (二) 时差 地 方 时 国际日界线180 区 时 自然日界线24:00所在经线 日 界 线 标准时间 (三)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 晨线到白天;昏线到黑夜 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晨昏线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晨昏圈所在面必通过地心,且平分地球与赤道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 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E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日界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越过日界线, 日期减去一天的是日期减去一天的是180180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 ,则另一条界线为,则另一条界线为0 0:0000时经线时经线 其所跨经度越广,代表昼长(或夜长)越长;其所跨经度越广,代表昼长(或夜长)越长; 同一条纬线上昼长(夜长)相同同一条纬线上昼长(夜长)相同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相同经度地方时相同 每间隔1差4分钟,每间隔15差1小时 同一纬度上,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早 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时间差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 学习目标: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不 同地表形态的成因。 2.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探究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过 程。 3.搜寻生活中的案例,谈谈你对“宇宙中物质和能量是 守恒和相互转化”观点的认识。 第1课 岩 石 建设岩石博物馆 n庐山与鄱阳湖航拍图 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 1 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 江环湖绕的平原上?险峻的庐山上为什 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问题位置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地貌举例前黑板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地貌举例前黑板 P19页活动、P22页活动讨论 举例说明三大类岩石后黑板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明确三类岩石、岩 浆间的相互关系) 后黑板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 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 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 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Internal force action 地壳运动 Crustal movement 岩浆活动 Magmatic activity 变质 作用 Metamorphism 1.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 喷出地表。当岩石圈破裂 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 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 面。 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 间改变地表形态。 一、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球内部 ) 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也 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 一。再次爆发的可能较 小。 2.变质作用: 地壳中一定深度以下,原有岩石在一定温 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 变。 大理石 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 最终重新结晶形成的 。 类型运动方向 对岩层的影 响 产生地貌实例关系 水平 运动 水平位移 ,弯曲变 形 褶皱山 脉,裂 谷或海 洋 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 动相伴发 生,主要 以水平运 动为主, 垂直运动 为辅。 垂直 运动 隆起,凹 陷 地表高 低起伏 ,海陆 变迁 3.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喜马 拉雅 山、 东非 大裂 谷 台湾海 峡华 山、庐 山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岩石中发现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 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来为海洋,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上升, 才变成了今天的地貌特征。 二、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的地表 形态变化。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风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风化壳 侵蚀蚀作用风风力侵蚀蚀形成风蚀风蚀 洼地、风蚀风蚀 柱、风蚀风蚀 蘑菇等地表形态态 流水 侵蚀蚀 侵蚀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纵横的地表形态态. 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态. 溶蚀蚀形成溶洞及钟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如: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 如:东东欧平原、美国五大湖 海浪侵蚀蚀形成海蚀蚀地貌 如:海蚀蚀柱、海蚀蚀崖 搬运作用风风力搬运“飞飞沙走石” 流水搬运“泥沙俱下” 冰川搬运物质质迁移 海浪搬运物质质迁移 堆积积作用冰川沉积积沉积积物颗颗粒大小不分,杂杂乱堆放,形成冰碛地貌 流水沉积积三角洲、冲积积平原沉积积物颗颗粒大 的先沉积积,小的 后沉积积 风风力沉积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动沙丘)和黄土堆积积 海浪沉积积形成沙滩滩等海岸地貌 固结结成岩固结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积岩 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温度、水、生物等 雅丹地貌: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 ,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 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 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 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 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 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 鬼城。 风蚀 柱 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作 用风蚀洼 地、风蚀蘑 菇、戈壁等 新月形沙丘 规律: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 石、矿物在温度、大气、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 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 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 用。故风化作用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 的概念。 流水作用 侵蚀:沟谷、峡谷、瀑布、 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流水侵蚀 石 柱 石 笋 石钟乳 流水作用-流水溶蚀 流水堆积-冲积扇平原 冰川侵蚀地貌 角峰 冰斗 刃脊 冰川作用 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 堆积:冰碛地貌 冰川侵蚀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作用 -冰川侵蚀 挪威峡湾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 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 冰蚀洼地 东欧平原:曾遭到四次冰川侵袭,冰川活动是形成东 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 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 五大湖:主要由冰川刨蚀而成。第四纪冰期时,五大 湖地区接近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2,400米,侵蚀力 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 ,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 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 海浪作用 侵蚀:海蚀陡崖、 海蚀柱等 堆积:沙滩等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总结: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变质岩 冷 却 凝 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 熔 再 生 重 熔 再 生 重 熔 再 生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既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 岩浆岩 (单向)。岩浆是三类岩石的起点,也是归宿,有三个箭 头指向的是岩浆. (2)岩石均可经过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重熔再生 地壳上升 岩 浆 岩 外力 沉积岩 变质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 浆 课堂小结 课前检查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桂林山水主要有那种外力作用形成? 3.北美五大湖主要有那种外力作用形成? 4.黄河三角洲主要有那种外力作用形成? 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构造地貌的形成 1.研读文本,能准确说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应地 貌形态。 2.列表对比分析华山和喜马拉雅山的特征,能清晰描述出山 地的类型及成因。 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学 习 目 标 点评质疑,总结升华 问题位置 画图说明褶皱构造,及褶皱构造(背 斜、向斜)可能形成的地貌 前黑板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画图说明断层构造,及对应的地貌前黑板 p28页活动和课本上的图讨论 举例说明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后黑板 点拨: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 别;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什么是褶皱?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哪两种形 态?有什么不同?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岩层的弯曲变形 背斜 岩层形态:向上拱起 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 形成地貌:背斜山 新 新 老 岩层形态: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中间新、两翼老 形成地貌:向斜谷 老老新 向斜 1、甲为向斜,乙为背斜。甲地为向斜槽部,岩石坚硬, 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乙地,背斜天然拱形、安全稳定,且不利于地下水储 存,便于施工。 老新 假设已经探明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你认 为背斜与向斜哪里更适合钻探或打井? 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煤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 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 蚀搬运掉了。 含石油、 天然气、 水的岩层 因此,我们在背斜中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 而在向斜构造盆地中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天 然 气 石油 水 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常成山岭 山岭( 老) 岩层下弯而成谷谷地( 新) 中心部分岩 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一般岩层 向下弯曲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谷地( 老) 岩层上拱而成山山岭( 新) 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 翼岩层较新 一般岩层 向上拱起 向斜 背斜 成因地形岩层的新老 关系 形态 对地貌的影响判断依据 类型 总结提升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 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 判断断层的依据: 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 二是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 明显的相对位移 垂直断层水平断 层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基本形式 :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断层破碎地下水易出漏;易发生崩塌; 水库等大型工程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垂直断层 华山 泰山 庐山 垂直方向为主的位移: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垂直断层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垂直方向为主的位移: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为什么? 地里实践:地里实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不能,因为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 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 物塌陷. 2、能,因为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易发育形成沟 谷、河流、瀑布。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 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 (1)外貌景观的区别 (2)地质构造的差异 从外观上看:褶皱山山体一般连绵分布, 断块山常形成巨大的陡崖山地,地势险峻. 根据岩层剖面判断: 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完整, 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同时代岩层发生错位和移动. 褶皱山和断层山不同特征的对比 岩层失去 了连续完 整性 破裂并沿 破裂面有 明显相对 位移 陡峻的块状 山地、形成 陡崖、峡 谷、 断层 岩层未失 去连续完 整性 一系列波 状弯曲变 形 连绵不断 山体褶皱 图解主要区别岩层变化地表形态地质 构造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东非裂谷带 大西洋 海沟-岛弧链 大洋板块俯冲 到大陆板块之下,形 成海沟;大陆板块受 挤上拱,隆起成岛弧 和海岸山脉。 岛弧大陆边缘连绵 呈弧状的一长串岛 屿。 海沟 海岸山脉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褶皱山系 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 实例 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互相挤压 碰撞形成高峻的山 脉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 山脉、青 藏高原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 块挤压碰撞,常形 成 海沟、山脉、岛弧 美洲西岸 的山脉和 亚洲东部 的岛弧 彼此分离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 往往形成巨大的裂 谷 东非大裂 谷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在板块与板块生长地带(海洋、海岭)、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什么地貌 (断层、裂谷)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 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 达34km。 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 边界。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 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 界。海岭是受引张力的区域,热流量高。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 ,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 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这是为什么? 知识应用 东非大裂谷 红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分界,这两大板块交界处是 生长边界,正在扩张。而地中海则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 处,这两大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 呈“之”字形弯曲, 迂回前进,总长度长。 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自然条件: 避开地形、地质、 水文条件 复杂的地段 社会经济条件: 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 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沼泽地 道路在陡坡 上的形状 连接大 居民点 道路跨 过小河 通过小 居民点 通往大 城市 、测明此地修建公路应考虑哪些自然 因素?又该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 系? 地形:在山谷中穿行时,应尽量避开陡坡,呈“之”形弯曲 河流: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 沼泽:公路要避开沼泽地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密度 密度小于平原 线 路 走 向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陡坡处,线路一般呈“之”字(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运量最大) 1. 1.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选择: 理由: 2. 2.线路选址:线路选址: 理由: 3. 3.线路延伸方向:线路延伸方向: 理由: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公路比铁路造价低、技术难度小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平坦 呈“之”字形迂回前进 降低坡度,避开陡坡 总总 结结 构造地貌的 形成 地质构造与 地貌 山地对交通运输 的影响 褶皱(背斜和向斜)地貌 断层:地貌 火山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延 伸方向 板块运动 与地貌 知 识 体 系 相向运动与地貌 相离运动与地貌 (一)火山的形成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 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熔岩高原(玄武岩) 例:东非高原,印度德干高原,美国西部的哥伦比亚高原,冰岛 火山 例:长白山主峰 三、火山 (二)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 时形成湖泊。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口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 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 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火山一般上部坡度较大, 下部坡度较缓 火山口 常见的天气系统 -揭秘多变的天气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本,研读整合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锋面过境对天气的影响。 2.绘制冷、暖锋,气旋示意图,比较不同天气系统对气温、气压及天气的影响。 3.小组分享交流近期气温骤降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 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右图为2020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00天气分析 图。(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从图像中,你能找到哪些天气系统 符号? (冷、暖锋,高、低压) 这些天气系统可以怎样分类? 这些天气系统会带来哪些天气现象 和变化? (气温、气压、降水、风力、风向) 说出北京地区目前及未来几天的天 气变化状况。 问题问题展示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前黑板 思考:冷锋过 境时出现的天气及过境后的气温、气 压、天气的变化? 前黑板 绘制冷锋过 境后气温、气压的变化曲线 前黑板 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后黑板 画出气旋、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 化曲线, 说出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典型天气。 后黑板 自助餐(3)说出甲、乙两图中气象灾害的名称以 及对农业 的影响 后黑板 合作交流 智慧共享 锋 锋面 冷气团 暖气团 锋线 锋面总是倾向于冷气团一方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锋面附近才有天气变化,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 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冷锋与天气冷锋与天气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锋前锋后 暖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 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锋前 锋后 类型冷锋暖锋 形成 气团运动特 征 冷气团长驱直入暖气团主动爬升 暖气团冷气团 降水分布 降水类型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我国典型的 锋锋面天气 被迫抬升被迫后退 锋后 锋前 阵 雨连 续 性 降 雨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 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天气晴朗 阴天 雨雪 刮风 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 冷气团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全册一套打包).zip)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