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知识点高考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他地区角速度相等,均为15/小时)近日点(1月初,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最慢)1.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极点法:北逆南顺(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20W
2、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判断: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每个月大约移动8个纬度,大约四天1。(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3.黄赤交角变化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意义:昼夜更替 (周期小时,一个太阳日)
3、时差(地方时和区时)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差时间分钟。1小时=15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一、晨昏线的判读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上正经历日出、日落现象。(3)晨昏线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
4、圈相切。其他日期,在两极地区各与一个纬线圈相切。切点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7)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二、产生时差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与计算1.地方时的确定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同一纬度,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方时早于西边。(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晨线与
5、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注意: 经度: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与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相等;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互余;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 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数轴法(画数轴) 两地同为东(西)经度,用减法。(1)求两地经度差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度,用加法。 同减异加(2)将经度差变为时间差:15一小时;1四分。 1两地同为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3)确定东西位置关系
6、 2两地同为西经度,度数小的在东。 (东早西晚) 3两地分别为东西经度,东经度在东。(4)东加西减3区时的计算(1)确定时区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商)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商)+1(2)求时区差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数值相加。(3)求区时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即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位于西侧,则取“-”。4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
7、线(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2) 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3) 一般情况下,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天的区域。(4)注意: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1.2.2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半年(北半球)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球) 直射点 光照图 纬度变化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
8、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变化 北半球:太阳处于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处于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太阳处于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处于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1. 昼夜长短(1) 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该半球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另一半球相反。(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2.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9、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2)大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日出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昼长/2=0时+夜长/2日落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昼长/2=24
10、时夜长/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近大远小: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一日内,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
11、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最远时达一年中最小值。赤道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二至日时最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
12、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图乙)。 (6)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
13、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7)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将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划分为夏季;9、10、11、划分为秋季;12、1、2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2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 内力作用1.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
14、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的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的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地下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其他岩石的过程。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15、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示意图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庐山、华山、泰山(地壳上升);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下降)相互关系相伴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二、 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作用特点: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3.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
16、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3)风化作
17、用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植物的根劈作用、冰楔作用。(4)搬运作用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侵入岩石圈上部建筑材料花岗岩喷出岩喷出地表黑色有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外力作用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石灰岩、砾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变质作用建筑材料大理岩、 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序号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
18、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3.变式图: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区分地质构造与地貌:(1)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关键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以及岩层是否连续。(2)地貌: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关键看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2.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特征岩层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
19、岭常形成谷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
20、水,承受静水压力确定钻矿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二、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板块间的相互运动塑造了地表形态。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板块运动张裂(相离运动)相撞(相向运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裂谷、海洋或海岭形成褶皱山系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21、、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注: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落基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安第斯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苏门答腊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交通运输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山地地区修建铁路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为降低道路坡度,一般采
22、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保护生态,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减少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及地貌特点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23、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作用同时进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2.河谷的演变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下蚀、溯源侵蚀河谷加深、延长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V形谷中期:河流落差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成熟期:侧蚀、堆积河谷展宽宽而浅的槽形二、冲积平原的形成1.山口冲积平原: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就形成了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24、。2.中下游地区河漫滩平原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击平原的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3.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三、河流
25、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冲击平原成为聚落集中分布区的原因优势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水源充足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势平坦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土壤肥沃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小。河网稀疏区:耕地成片,乡村规模大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平原低地山区河谷安全因素洪水威胁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平原上地势较高处冲击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防范措施加固、加高河堤避开陡坡、沟谷中心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
26、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符号剖面示意图气团位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雨区位置雨区窄,锋后冷气团一侧,降水强度大,历时短雨区宽,锋前冷气团一侧,降水强度小,历时长雨区更宽,冷气团一侧,降水强度更小,历时更长天气特征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或雾天气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
27、低,天气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我国典型天气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冬季寒潮“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江淮准静止锋);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向北半
28、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7.8月份);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三、 锋面气旋与天气(1)锋面气旋只存在于气旋(低压)之中(2)北半球左侧低压槽是冷锋,右侧低压槽是暖锋(3)降水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
29、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利于水汽冷却凝结)。多雨的风带: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吹向高纬,利于水汽冷却凝结)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2.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0、,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季风环流(1)分布及成因东亚季风区(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西北风东北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夏季风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主
31、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55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景观(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景观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夏季)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季、冬季)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中部、巴西高原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夏季(分旱雨两季)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32、全年高温,干旱少雨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热带荒漠(2)亚热带气候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类比东亚季风)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常绿硬叶林(3)温带气候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景观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日本
33、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阻挡全年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草原、荒漠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新西兰温带落叶阔叶林(4)亚寒带、寒带和高山气候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纬度高且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针叶林苔原气候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苔原冰原
34、气候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全年酷寒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冰原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景观复杂多样高大的山地、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1.陆地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2.河流、湖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1)丰水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及湖泊。如下图所示:(2)枯水期: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河流水与
35、地下水: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作用: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河流与湖泊互补关系:削减、延缓河流丰水期的洪峰;减弱了枯水期河流水位的下降,增加了河流的径流量。削峰补枯所以,湖泊具有天然的调蓄作用,这种调节减少了河流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3)地上河有些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二、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
36、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补给类型径流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图示(以我国为例)雨水补给(主要)一般与降雨量同步增减雨季即汛期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我国分布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纬度较高的温带、寒带地区,如我国东北地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主要在夏季(断流)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由湖泊蓄水量决定;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普遍径流变化小,径
37、流平稳地下水补给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由地下水水位高低决定第二节 洋流知识回顾:1.概念: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的运动。2.分类:(1)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水温高低是判断寒、暖流的唯一依据;相对概念)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依据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判断洋流的性质:第一步,定半球: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第二步,定方向:等温线凸向即洋流流向第三步,定性质:依据寒暖流的定义(2)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位置、流
38、向、名称、性质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环流方向模式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除外)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北半球逆时针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冬季40S60S附近西风漂流(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
39、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域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季节冬季夏季图示盛行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季风洋流流向向西流向东流洋流系统组成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方面具体表现实例气候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大陆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产生的影响
40、寒流降温减湿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沿岸荒漠地带形成产生的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秘鲁渔场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2.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四大渔场形成类型具体表现洋流名称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
41、集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处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知识拓展:1.舟山渔场形成的条件:(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水温适宜,利于海洋生物生长;(2)有长江、钱塘江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3)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汇,使洋流搅动,养分上浮;(4)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2.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1)光照:水深浅,光照好,氧气充
42、足(2)水温:水温高,鱼类生长快;寒流流经,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3)饵料:寒暖流交汇 上升补偿流河流入海口处沿海大陆架温带海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繁殖(4)空间:周围有岛、礁提供避难所提供繁殖空间(5)习性: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4.3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维持全球水分和热量的平衡。(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