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847709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68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 【提升训练】【提升训练】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 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 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 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 年,美国生态学家

2、佩因提出了关 键种的概念, 它的英文是 keystone species, 其中 keystone 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 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 的含义与 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 1966 年发表 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 1963 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 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 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 多,海星便优先取

3、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 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 的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 60%80%的空间。随后的 9 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 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 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 15 种迅速降到 了 8 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 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 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

4、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 的作用。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 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 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很多, 比如地上的老虎、 天上的雄鹰和海 边的海獭,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 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 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 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但到橡子山龙眼

5、开花的季 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 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 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 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 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 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有删改) 1下列对材

6、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 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B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样地“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 却迅速减少。 C只要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 较长久地生存下去。 D由于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 种更难,可见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 起

7、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在“关键种”概念提出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关于“枢纽”的解释,再用英文的构成, 准确而形象地说明其作用,这一方式体现了科普文的特点。 C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 特点和实验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 D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的不可或缺,证明 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啄木鸟是森林系统的枢纽,如果缺少了它,整个森林系统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它 显得分外重要。 B海星之于海洋的作用,就如同啄木鸟对于森林的

8、作用。文章采用类比的手法,介绍了海 星是海洋的枢纽。 C关键种的特点在于数量不多,但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只要关键种在,生态系统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维持。 D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行文活泼,语言生动,如“四两拨千斤”之类的词语,贴切、 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 在生态环境中, 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答案】 1D 2B 3D 4 (1)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像海星一样的关键种,可以起到协调环境的作用; 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 像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

9、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 (2)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认识到关键种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 态系统。 5首先由自然现象的美好引出关键种。 接着举例说明佩因教授提出的关键种概念。 随后多方面举例说明关键种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意义。 最后说明关键种的研究空间,鼓励人们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从理 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 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 故选 D。 2 本题

10、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根据第一 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 的作用。 C“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中“描写”分析错误。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 和说明,没有运用描写。 D “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错误。 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 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说明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 明,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

11、因此它显得分外重要”表述绝对,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 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注意“似乎”,表明这并不是绝对的。 B.“类比手法”分析不当,原文是“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很多”“与上 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 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因此,分别用两个事例证明不同的观点,不是类比。 C.范围扩大化,原文是“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整个生 态系统”。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关键种的作用: 由原文

12、“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 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可概括为: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 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 由原文“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鸟,它在树 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 繁殖提供了空间”,可概括为:像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 意义: 由原文“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 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 那么生态系统就

13、能 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 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 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 往往远超常人 的想象”,可概括为:目的是环境保护,认识到其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 5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先说“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 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这些自然现象的美好,接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 林将会怎样”引出关键种。 第 2 段引用词源并举例说明佩因教授提出的关键种概念。第 3-6 段阐释了佩因教授的实 验,列举了海星、老虎、雄鹰、啄

14、木鸟等多个事例,说明关键种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其存在 的意义。 最后一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 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说明关键种的研究空间,鼓励人们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 2020 年 8 月 9 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 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 招人啦!”澎湃新闻在文章的结语处采用了特殊的修辞方式:看了这么硬(t)核(wi)的 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这是一种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修辞方式,

15、有人称之为“注音心声体”。此处不妨 再引一则: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 ,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 验室里。 (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2020 年 7 月 9 日) “注音心声体”的“注音”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 同的声音,大部分情况下,在括号外表述的内容更加正式,而括号内的表达才是作者的真正 意图: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吐槽”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 是怎样“按时毕业”。那些一本正经、冠冕堂皇的说法一经出口,就立刻被另一个声音打断, 揭示出被遮掩的、 更加真实和日常的含义。 括号内外的两个声音构成

16、或强烈或温和的反差与 对比,制造出幽默的表达效果。 我们可以把“注音心声体”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 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由拼音书写放在括号里“半遮半闭”的文本。在正常情形下,括号里 的声音应是被隐藏起来的,但“注音心声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将破解 的线索展示给读者,使读者通过拼读,甚至不断试错,获取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 真实意图加以修饰,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 “欲盖弥彰”。事实上,就形式而言,它甚至只是稍微“遮”了一下就立刻将

17、我们在生活中彼此 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揭”开。 “注音心声体”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俏皮的 感觉。不过,在这种修辞形式下,也隐含着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化态度。 “注音心声体”来自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 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 但他又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 旁观乃至揭破现实“合理性”的权利。可另一方面,他也不会采用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 方式去否定现实。他明白改变现状的艰难,对他所嘲讽的对象也不无理解与同情。因此,与 其说他是在批判,不如说是在讽刺,甚至只是在调侃、揶揄。 “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

18、现了与现实的多维沟通:他在揭示、承认现实的同时,也在 探索松动现实的可能性。 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 他却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 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能。 “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而不是实体性的人际社会,因为网络给了发言者将“潜台 词”公开化的勇气。但即便如此,“注音心声体”的语义效果仍深嵌在实体社会的肌体之中, 有赖于作者与读者共同维护的一些线下的社会言行规则。 比如, 他们会赋予某种社会情形以 相同的涵义,也能够体谅到括号内外的表述同样构建了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作者明确地知 道自己的言论是可以获得大多数受众理解和支持的; 与此同时, 这种清醒的意识也使他能够 把自己的表述

19、控制在社会体系可以宽容的范围内。“注音心声体”的出现,多少为我们标示出 当下中国社会的宽容尺度及其界限所在。 实际上, 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 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 也为它释放潜能提供了保障。 要让一种言说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 绝不能只靠发言者的 一厢情愿,也要求其受众具有相似的感受,对他的意图心知肚明,而这就不能把所批评的对 象排除在外。正是“注音心声体”与其讽刺对象之间的“共谋”关系,才能使其唤醒公众对各种 社会矛盾的感知力,激发更多的反省,从而一点一滴地起到修正现实的作用。 (选自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 ,有删改) 6第段“欲盖弥彰”在文中的意思是_。 7根据

20、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 B“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 C“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 D“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 8上文对“注音心声体”所隐含的文化态度分析是否充分?请具体评析。 9家里长辈在微信公众号读到下面这句话,表示不太理解,你会如何进行解说?(要求 解说不超过 5 句) 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 ,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阅读上文后,语文老师请你简要说明“注音心声体”与“

21、反语”修辞有何不同,你会如何回 答? 【答案】【答案】 6虽用括号外的正式表达遮掩括号内的真实意图,目的却是更明显地表达内心的真实的想 法。 7A 8是。作者先从发言者个人角度,分析发言的立场、态度和意图。进而着眼发言者和受众 双方,分析“注音心声体”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从发言者到受众,从 单向的表达意图到双向的语义效果,从个人意义到社会价值,分析完备。 9 (1)这是一种网络上流行的表达方式。这句话中,“做好科研”四个字后的括号内是用拼 音书写的另四个字: 按时毕业。 它们放在句子中都可以念得顺, 但意思完全不同。 表面上看, “做好科研”是研究生的追求,但括号里的意思说

22、明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按时毕业”。作者用这 种方式是在对他们进行调侃。 (2)“反语”需要揣摩、领会表达者的言外之意;而“注音心声体”将应被掩盖的真实意图也 表达了出来。用“反语”比直白地表达讽刺更强烈有力;用“注音心声体”表达嘲讽却大多比较 温和。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欲盖弥彰”是就“注音心声体”的表达效果来说的。“注音心声体”“欲盖”是指用括号外的正式 表达遮掩括号内的真实意图,结果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弥彰”,即目的更明显地表达出来。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概念的能力。 B曲解文意。“获得委婉的效果”的原因是稍微“遮”了一下,即用拼音和括号来表达真

23、实意 图。 C强加因果。原文为“因为网络给了发言者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 D由“这种清醒的意识也使他能够把自己的表述控制在社会体系可以宽容的范围内”可知, 发言者没有完全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也不能尽情吐露心声。 故选 A。 8 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文中相关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分析充分。 理出文中关于“注音心声体”所隐含的文化态度。 作者先从发言者个人角度,指明其与现实的关系是既有揭示,也有理解;理解的同时又不妥 协,而是期待改善。接着指明“注音心声体”的被理解和接受是基于社会的共识,既标示出社 会的宽容尺度,又可激发更多的反省。从发言者到受众,从单向的表达意图到双向的语义效 果,

24、从个人意义到社会价值,分析完备。 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 给长辈说清楚这种表达方式的来龙去脉即可。 (1)首先要表明这种表达方式源于网络;接着要明确拼音的意思:按时毕业;解释这样表 达式方式就是为了表面过得去:研究生的追求应该是“做好科研”,而实际上却是为了“按时 毕业”;最后说明表达效果:这样读着有意思有趣味,作者用这种方式是在对他们进行 调侃。 (2)解答此题,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及日常积累表达清楚即可。 “反语”是和实际情况的相反表达,所以理解时需要揣摩、领会表达者的言外之意;而“注音 心声体”是将应被掩盖的真实意图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出来,一读即可

25、明白。 用“反语”比直白地表达讽刺更强烈有力,比如拿来主义中的“伟绩”,是有火药味的;用 “注音心声体”表达嘲讽却大多比较委婉、温和,有幽默、调侃、揶揄的味。 (2021密山市第四中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 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 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 倍以上1980 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 3.5 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 的 2 摄氏度目标。2016 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 2

26、016 2017 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 1979 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 小约 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 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 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 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 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 地表

27、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 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 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 一方面, 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 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总体来说,北冰洋 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 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

28、变化, 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 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 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 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未来,对北极 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国也应立足长远,为 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 (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 )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

29、的 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加速形成。 B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 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大大缩小。 C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D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 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等。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 产生的其他影响。 B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

30、前所未有的速 度消融的主要原因。 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 著影响,条理清晰。 D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 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 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B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 来究竟会如何变化,还是未知。 C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 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

31、的问题。 D北极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将来 我们应该对它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答案】【答案】 10A 11C 12C 【解析】【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到本世纪 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文中是“很可能会”,选项变成“将进入”,或 然当必然。 故选 A。 11 本题考核分析论

32、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 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从文段内容中“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发生变化”“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 一冰一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可分析得出,文章运用了 事实论证,并非“对比论证”。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3、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 “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 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 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 项,“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错误,这一 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二段开头说“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只是主要原 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故选 C。 (2021重庆八中高三开学

34、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 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 引起了动植物栖息 地丧失、 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 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 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 城市化水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

35、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 一部分动 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 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 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 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 周边 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 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 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

36、野生物种对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变化的 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 “我 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 水泥路旁、 大楼脚下、 阳台边缘、 地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 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 物种, 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 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

37、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 发现城市中的 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动植物可以依附 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 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 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存环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 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

38、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 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 也意味着这个物种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 城市化引 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在城市中心,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 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 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 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 公园白足鼠的研究发现, 相比乡村白足

39、鼠, 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 表达, 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 吃剩的比萨饼和芝 士汉堡有关。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増大,这或许是受路 灯影响。 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 随着世代更替, 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 可预见性低的课 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 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13下列

40、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除此以外,城市化也是重要的因 素之一。 B动植物和人类共同在城市生活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而地表硬化和热岛效应等对此造成 了干扰。 C城市中的物种容易获取水源和食物,而且有人类的精心维护,所以在数量上往往比乡村 更多。 D城市化可以引发生物快速进化,代价是多个物种的消失,或者一个物种的多个个体要牺 牲。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 C哺乳动物因夜

41、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D城市地下家蚊更喜欢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的血液,说明这一物种出现了进化。 15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三则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城市化的威胁,人类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放缓城市化进程,努力改 善全球生态系统。 B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具有超乎想象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扭转观念,努力研究并采取办法 不断激发这一潜能。 C部分物种对城市生活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通过监测变化的过程,可以揭开生物进 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D持续监测城市中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评价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助 于指导城市化实践。 16请简

42、要说明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17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观点,对你认识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有何启发? 【答案】【答案】 13D 14B 15D 16观点: 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 可预 见性低的课题。 17启发: 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 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秉持人类与其

43、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 保 护地球家园。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错误。由原文“由于人类活动和气 候变化,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 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 样性危机,“这些”指的是“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 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而不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B.“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而地表硬化和热岛效应等对此造成

44、了干扰”错误。由原文“城 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 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 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 在的危险;除此之外,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可知,原文说的是地表硬化和热 岛效应等对“生物的生存”是一大干扰,并没有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干扰。 C.“所以在数量上往往比乡村更多”错误。由原文“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 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

45、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 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 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可知,原文说的是“城市中的物种”往 往比乡村更多,而不是“在数量上”往往比乡村更多。 故选 D。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错误。由原文“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 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増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 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可知,是“咬合力强的蝙蝠越

46、发具有优势,逐渐 淘汰咬合力弱的蝙蝠”,并不是“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 故选 B。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材料三第一段讲的是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 第二段举例说明了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 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第三段讲的是人类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课题研究, 所以材料三的 主要观点是讲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助 于指导城市化实践。 故选 D。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观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 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

47、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 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 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 化等方面的威胁”可知,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材料二“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 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可知,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 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由材料三“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 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 也意味着这个物种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 城市 化引发的

48、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和“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 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可知,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 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二 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认为 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 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可见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 启

49、发我们要多方面 (辩证) 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材料一讲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 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所以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 念,保护地球家园。 (2021四川成都市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图 1 中国:不同年龄段出生人数 图 2 中国:劳动力数量与相对占比变化趋势 (图 1 图 2 出自王辉、杨卿梱新中国 70 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 ) 材料二: 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50、, 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 促进人口长 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 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 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 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 化的新情况、 新特征和新趋势, 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 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