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 愤愤 (南宋)陆游(南宋)陆游 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并掌握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并掌握 探究情感的方法。探究情感的方法。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赏析、赏析书愤书愤,理解作者情感。,理解作者情感。 2 2、学会运用、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等方法分析诗人等方法分析诗人 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 3、进一步了解陆游,感受陆游、进一步了解陆游,感受陆游“位卑未敢位卑未敢 忘忧忘忧国国”的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 一个有才华的陆游一个有才华的陆游 一个不幸的陆游一个不幸的陆游 一个忧国忧民的陆游一个忧国忧民的陆游 一个不得志的陆游一个不得志的陆游 一个
2、爱国的陆游一个爱国的陆游 . . 检查预习,自主展示检查预习,自主展示 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 v书:书: v愤:愤: 写写 忧愤、悲愤、激愤忧愤、悲愤、激愤 书愤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二、二、 初读感知,觅得诗心初读感知,觅得诗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 前前两联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重读;“楼船楼船 夜雪夜雪” “铁马秋风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炽 热的感情热的感情读出。读出。 后两联侧重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写现在。“塞上塞上”两句集中两
3、句集中 表现了诗人的表现了诗人的悲愤悲愤;“出师出师”两句是诗人以两句是诗人以 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这首诗的基调基调是是悲愤悲愤,然而并,然而并不绝望,不绝望, 还有还有豪壮的感情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蕴藉其中。 全诗除题目有一全诗除题目有一“愤愤”字外,字外, 全篇便无一全篇便无一“愤愤”字,但愤然字,但愤然 之情力透纸背。找找哪句诗中之情力透纸背。找找哪句诗中 有作者的有作者的“愤愤”。 三、三、 涵咏字句涵咏字句 品出诗味品出诗味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 代,那时代,那时南宋
4、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所以一 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 三年(三年(11861186年),此时陆游已年),此时陆游已 6161岁,他岁,他罢官罢官在山阴闲居了在山阴闲居了6 6年,年, 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 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 中他写下了这首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诗。 金人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金人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忧愤国家:忧愤国家
5、: 原原 因因 早岁早岁 年轻单纯,血气方刚年轻单纯,血气方刚 颔联颔联 v 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埙 xnxn 居居陆游名陆游名 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v 范成大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范成大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不 拘礼法拘礼法”、“燕饮颓放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 免职。陆游自号免职。陆游自号“放翁放翁”。 v 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赵汝愚弹劾他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赵汝愚弹劾他“不自检饬、不自检饬、 所为多越于规矩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
6、。,陆游忿然辞官。 v 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喜论恢复”, “不合时宜不合时宜”,朝廷以,朝廷以“嘲咏风月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为名将其罢官。 “世事艰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 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v 4646岁,王炎宣抚岁,王炎宣抚川陕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 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战略 计划,陆游作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 略要塞略
7、要塞大散关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宝鸡)一带巡逻。 v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v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 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陆游履历:军旅生活陆游履历:军旅生活 大散关的记忆大散关的记忆 v念昔少年日,从戎何壮哉!念昔少年日,从戎何壮哉! v独骑独骑洮洮to河马河马,涉渭夜衔枚。,涉渭夜衔枚。 (岁暮风岁暮风 雨雨) v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v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铁衣上马蹴坚冰
8、,有时三日不火食。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cu “书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v颔联将诗人的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集中描写宋军在 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v“楼船楼船”“”“铁马铁马”形象地概括了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水陆两路大军进 攻敌人的壮丽场面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 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
9、无力回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前形成鲜明对比,悲愤之情悲愤之情不言自明。不言自明。 列锦。列锦。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 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 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 怀的效果。怀的效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就 是通过列锦手法,是通过列锦手法,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 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列锦列锦
10、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瘦马。” 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渲染出一 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柳 永永雨霖铃雨霖铃)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 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情寓其中,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情寓其中,用美用美 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用典明志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
11、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皇帝。皇帝 要杀他,他说: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自毁汝万里长城。”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 气如山气如山 理想理想 现实现实 年老体衰,时光空逝,壮志难酬年老体衰,时光空逝,壮志难酬 对自己的悲愤对自己的悲愤 晚年:衰鬓先斑晚年:衰鬓先斑早年:意气风发早年:意气风发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用典明志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包含诗人对诸葛 亮的亮的仰慕仰慕之情,并以此之情,并以此自勉自勉。 对朝廷投降派的激愤:对朝廷投降派的激愤: 投降派是阻挠抗金的绊脚石,投降派是阻挠
12、抗金的绊脚石, 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v陆游称道陆游称道出师表出师表的诗句:的诗句: 出师出师一表千载无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游诸葛武侯书台 v一一表何人继表何人继出师出师七十二岁吟七十二岁吟 v凛然凛然出师表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删感秋感秋 陆游陆游仰慕仰慕出师表出师表中的哪些精神品格?中的哪些精神品格? v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陆游抗金北伐、收陆游抗金北伐、收 复失地的毕生心愿;复失地的毕生心愿; v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忠心报国、矢陆游忠心报国、矢 志不渝的情怀;志不渝的情怀; v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臣,远小人陆游认为南宋当权
13、者应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 该借鉴的。该借鉴的。 早岁那知世事早岁那知世事艰,艰, 中原中原北望气如山。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1忧愤国家 对国家忧愤:金人入侵、国土沦陷、 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对朝廷激愤:求和偏安、打击主战 派、政治黑暗。 3忧愤自己 对自己悲愤:年老体衰、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 主题延伸主题延伸 :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 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国家不幸诗家 幸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 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 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爱国主题 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 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