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163笑对人生 文档编号:1864031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年年级级六学学科科语文章章( (组组) )一、童话寓言之旅 学习学习内容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学习内容内容 分分析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 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 自己, 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 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尤其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 会觉得浅近,因此,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 他

2、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学习本课的目的。 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1.会写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学习重难点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 方方法法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学

3、习准备学习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将生字词做成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时数学习时数三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三遍: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学生质疑: (1)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2)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 (3)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 (4)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6)简介作者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一)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 (二

4、)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 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 (三)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遭遇悲惨的故事。 三、沿着思路理层次 学生重点朗读第二段。按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取暖,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把第二 段划分为五个层次: 四、抓住层次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让人感动的语句下面作好标记,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五、联系课文学字词 (一)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并 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5、和体会。 (二)给课文中的生字正音、正形、正义: 1.学生会认“僵、梗”2 个生字。 2.学生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 个生字。 3.学生重点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并自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 暖烘烘(ABB):()()() 哆哆嗦嗦(AABB):()()()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她俩在光明 () 和快乐 () 中飞走了, 越飞越高, 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 ,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课时 一、抓环境描写烘托气

6、氛,突出“悲惨” (一)抽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 14 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 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 1.男生齐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至第五屏) (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地点是(),天气是()。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 写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 (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 (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说

7、明了什么? 2.女生齐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 (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 3.学生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 (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 (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师精讲课文教给学法,体现“扶”学 教师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 (一)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 5 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

8、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3.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 她渴望得到()。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这是一年

9、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自学课文实践学法,体现“半扶半放” 学生尝试自主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层,教师相机给予 指导和帮助。 (一)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

10、旁注的学法方法。) (四)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二至第十三屏) 1. 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 她渴望得到()。 2.读了“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一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二、生合作学习运用学法,体现“放”手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取第二段第三层至第五层自己喜欢 的段落,展开合作小组学习,然后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讨论。 三、谈感想体会品味“幸福”,反衬“悲惨”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 (一)“第二天清晨,

11、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 夜冻死了。” 1.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2.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 福中去。”(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 1.“多么美丽的东西” 指的是哪些东西? 2.句中的两个“幸福” 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阅读链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四)揭示中心。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作作业业设设计计 小练笔: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板书书设设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doc)为本站会员(163笑对人生)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