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作者简介: 徐 XX,XX 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 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小语会理事会成员。扎根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 形成了“清新自然、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2020 年参加“南通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江苏省第二十一届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执教省、市级公开课二十余节,应邀至徐州、昆山 多地进行示范教学。先后主持或参与十多项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数十篇论文 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
2、参与快乐读书吧:整本书可以这样教一书的编写工作。指导学生发表习作、 儿童诗五十余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主 题分别为“观察”“想象”“写事”“描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 写”和“表达真情实感”。这八个单元涵盖了小学生习作的八个关键能力,但统 编版教材并不是将这 8 个关键能力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而是在“习作单元”进 行重点训练,通过其他阅读单元有机穿插,适度拓展。体现了习作教学的有序性、 阶段性和持续性。 1 在合纵连横中,厘清“观察”要素的编排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掌握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使学生不但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文章,而且能在读懂文 章的同时,知道“如何读文章”,进而学会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实现独立阅读。 (一)策略单元编排意义 1.横向比对,层级式递进 本单元教学内容不论是在“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中, 还是在“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中,都强调一个词“观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本单元是如何围绕“留 心观察”有序编排、共同实现单元要素的? 本单元先用罗丹的名言开篇,告诉我们学会观察是打开习作之门的钥匙,并 且点明了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语文核心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两
4、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从不同角度写“观察”,搭船 的鸟重在体现“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金色的草地重在体现“连续观 察,并注意事物的变化”。 “交流平台”对两篇精读课文中蕴含的习作要素进行了归纳总结:1.留心周围 的事物, 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初试身手”提供了两个样例,第一个样例描写了买菜路上看到的过马路的 蜗牛,提示学生:再平常的事物,只要留心观察也会有新的发现。第二个样例记 录了对芒果的观察,进一步提示学生:为了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可以看一 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
5、习作 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对作者细致的观察进行点评,巧妙提示观察方 法。前者在观察方法上着重“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写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 后者在观察方法上强调“多角度、有顺序地写出变化”。 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运用从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 作例文学到的方法,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完成一篇习作。 由此可见,本单元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是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单元导语” 明晰要素“精读课文”习得方法“交流平台”归纳方法“初试身手” 尝试练写“习作例文”范例指引“单元习作”形成成果。应该说,在一 系列梯度的搭建下,引导学生“学习感知、梳理总结、练习迁移”,最终水到渠 成
6、地形成“习作单元”成果。 2. 纵向梳理,螺旋式上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 段以“观察”为主题,特别符合学情。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三年级的多次习作都 以“观察”为训练重点,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梯架。 如三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习作中,编者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培养观察能力。第 二单元没有明确地提出观察的要求,但是从“写日记”这个内容来看,离不开观 察。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整个单元都在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并将观察所 得写下来”的语文素养。第六单元中的习作六的要求是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7、, 写之前仔细观察,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个练习对学生“观察力”的要求更高了。不光要善于发现,还要能够发现“美” 在哪里,同时还要围绕一个中心写。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将“观察”这一主线贯穿始终。不仅要写自己的观察,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自 己的心情以及有趣的发现等。 可见,整个三年级的教材,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要求也呈 “螺旋式上升”。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辑常志丹老师所说:观察能 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习作训练始终。 纵观“观察单元”这种层级式递进、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特点,我们在教学实 践中要
8、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留意观察的意识,习得正确、科学的 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形成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 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本单元是重点,但不是终点。 2 围绕要素,确定围绕要素,确定“观察观察”单元教学要点单元教学要点 具体到每一课、每个板块,教学要点是什么?依据什么确定教学要点?我们 觉得有三个依据。 一是习作单元的特殊指向。习作单元“指向习作”,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 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作过多要求,习作 例文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要求从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二是单元语文要素的明晰指向。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习
9、作单元,要 素指向观察能力的培养,可见观察在习作中的基础、先决地位。 三是课后习题的问题引领。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单元语文要素、每篇 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 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说,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应是“以课 后习题为目标和轴心的教学”。 基于特殊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观察单元各部分的教学要点可以确定 如下:除精读课文第一个要点为生字词教学外,其余均紧扣“观察”进行,靠船 下篙,直击耙心。依据这样的要点,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切身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并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观察所得,才能推动学生在
10、今后的生活中展开细致、持续的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3 精准施教,实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单元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 留心生活,练就敏锐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 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搭船的鸟这篇文章的作者郭风因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于一次平常的“探 亲”之旅,发现了翠鸟羽毛的美丽与捕鱼时敏捷的身手,给旅途平添了许多快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的作者普里什文之所以会赞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 么有趣的蒲公英!”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 一
11、片草地的神奇。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把杨梅的味道写得 那么具体可感,是因为他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现实教学中,我们虽然会一再提醒学生:要善于观察,只有细心观察身边的 人和事,你才能写好作文!孩子们也真的去观察了,但是反馈过来的观察内容还 是诸如此类。 我今天早上在公园观察过了,老爷爷在打太极拳,老奶奶在跳广场舞,叔叔 阿姨在跑步 孩子们眼睛里为什么看不到生活中有趣的东西,是因为他们缺少对生活的敏 感度,不会观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做生活的 有心人,学会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的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用眼睛 观察斑斓多姿的外部世界,用双耳倾听美妙动人
12、的音乐、高低缓急的声响,用鼻 子细嗅沁人心脾的气味,用舌头品尝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用手触摸、 感受物体不同的质地、硬度、冷热练就敏锐的观察力! 2.研读课文,学习观察小窍门 怎么“留心观察”?从阅读角度来说,无论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并不是直 接讲观察方法的,但是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知作者的观察方法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多感官参与,达成路径如下: 由静到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中,先看到的是静止在船头的翠鸟,反复 观察中,感受到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 色的大嘴。接着看到了“翠鸟眨眼之间就从水中叼起一条小鱼”动态的过程。观 察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要难得多,它需要
13、敏锐的动态捕捉力,因为一不留神就会 看不清活动的过程。 由整到分: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中,蒲公英草地从整体看,早上是绿色 的,中午是金色的;单个看,早晚的花瓣是合拢的,中午的花瓣是张开的。我们 观察的时候,既需要观察事物的整体面貌,又要观察其中的部分或个体独特之处, 看得更细致入微。 由常到变: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中,杨梅的刺、杨梅的色、杨梅的 味,从生涩到成熟始终在变化中,唯有长期而细致的观察,方能发现其间的差异。 在生活中,观察变化不定的事物,除看常态外,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留心每个 阶段不同之处,考察观察的耐力。 由简到繁:这个单元中所写的事物,一只翠鸟、一片草地、一只蜗牛、一个 芒果、
14、一只小狗、一颗杨梅,都是单一的事物,而习作中出现了三幅图,呈现的 就是多个事物组合而成的复杂事物。第一幅秋景图,画面中有蓝天、白云、绿树、 落叶、草地及人家;第二幅晨景图,画面中有上学的学生、上班的叔叔阿姨、报 亭的摊主、忙碌的清洁工等;第三幅课间图,画面中的老师和学生在各自活动。 观察这些复杂的场景,可以用“分解”观察法,逐个观察场景中的事物,这样就 能看到事物构成的整体画面。 总之,学会观察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热爱生活 才会发现寻常事物的美。其次要有针对性训练,学会调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由 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磨练观察的敏锐感与想象力。 3.细品文字,感受表达准确性
15、会观察,是不是就一定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来呢?还不行。从观察到表达, 需要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和表达的经验。对于很多学生甚至成人来说,学习写作的 一个很大困难就是语言素材和经验积累的不足,小学生尤其不足。比如,搭船 的鸟这篇文章中如何描述小鸟捕鱼的过程,没有充分的语言素材和经验积累, 就很难将观察的“细致”表现出来。 我们来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一边朗读,一边关注句子中写翠鸟动作的词, 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翠鸟动作敏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 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段话里,作者连续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词语
16、,把翠鸟一瞬间 的捕鱼动作,切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分步写清楚、写连贯。读着这段话,就 好像在看一段视频,又好像是我们自己亲眼看见了一样。心要看得见、抓得准, 事物的特点才突出、才鲜明;手要练得熟、写得活,事物的样子才具体、才生动。 所以,在单元教学中,要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各板块的读写路径, 方能促进学生观察力与表达力的同步提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置独立的习作单元,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 这种突破意味着编者将习作教学放到了和阅读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教学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做到:要在合纵连横中,了解“观察”单元的编排特点; 基于要点,确定“观察”单元的教学目标;科学施教,实现“观察”能力的有效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