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加法加法运算运算定定律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天长市天长市实验小学实验小学郭文慧郭文慧 教学教学内容:内容: 北京 2011 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 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一、趣味情境趣味情境,引入新知,引入新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
2、你们喜欢哪些体育锻炼?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 55 页例题 1 情境图。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 基本规律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法计算的问题,并由此 引入加法运算律的学习, 既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又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加法运算 律
3、的兴趣,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 二、合作交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2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3)提问: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3+17=40(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3=40(人)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
4、3+17=17+23 (4)仔细观察等式,小组讨论: 1等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因此你猜想到了什么? 3. 验证: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提问:所写出的等式都具有同样的特点吗?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例子? (5)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6)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 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7)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 a、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 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 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
5、“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举例验证获得结论字母表示”为线索,安排 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类比、归纳等具体的活动,自主地发现加法交换律。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感受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 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28+40 =
6、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组织观察: 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 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 相加,或者先把后
7、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3 师板书: (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 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探索加法结合律的活动线索和加法加法交换律基本相同, 由于加法结合律 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表达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得出(28+17)+23=28+(17+23)的 等式后,只要求学生通过比较,适当归纳等式的特点,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并呈现两组同 结构的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丰富对加法结合律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让
8、学 生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帮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规律,体会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并自主归纳 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获得对加法结合律的主动建构。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 比较和归纳的机会,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深刻 体验归纳数学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 三三、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深化新知,深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56 页“练一练” 。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 又改变了运算顺序, 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和加法结 合律。 2.完成教材第 58 页“练习九”第 1、2、3 题。 (1)第 1
9、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 2 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 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 3 题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的对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每组中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不同计算过程的比较, 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加法运 算律的理解,初步体会有关的简便计算方法,感受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 四四、全课全课总结总结,升华新知升华新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