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

上传人(卖家):小黑 文档编号:1880547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 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

2、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资料,详细讲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的内容。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投影: 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本课三国鼎立 (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就是 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 分黑暗,终于引发农民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从此,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陷入分 裂。许多军事集团混战的结果怎样?出现了哪些分立的政权?在这期间

3、,历史发展具有哪些特 点 出示学习要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出示学习要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一、官渡之战 让学生看书了解官渡之战的过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讲解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 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 团:袁绍、曹操、刘表、孙策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 在各国军 事集团的混战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后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领。当时袁绍的实力非 常雄厚。然而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打败青州的黄巾军后,选其精 锐,将他们编为“青州兵” 。曹操正是主要依靠这支力量,顺应人民渴望安

4、定结束战乱的要求, 完成北方的统一。 (出示曹操彩色画像) (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曹操。公元 200 年袁绍率兵 10 万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 2 万兵力迎击袁绍。白马、延津两战,曹操 只是取得了两次局部的胜利,袁绍的力量仍然大于曹操。曹操决定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一 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年之久。曹操自知兵少粮缺,不能拖延,正感为难时,袁绍谋士许攸 前来投奔,密告袁绍在乌巢屯粮情况,建议立即偷袭。曹操连夜亲率精兵 5000,假装袁军,直 插敌人后方的乌巢,焚毁全部军粮。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进击,乘胜歼灭袁军 7 万人,袁绍只带着

5、800 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思考回答: 1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 (200 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讨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用人上: (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人才, 所以才会败于他人。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将来才能取得 成功。 ) 过渡:过渡:出示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终的志向是什

6、么? (学生答: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曹操发动了另一战役: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准备乘胜统一南方。这时,南方的孙权和刘备正在崛起。孙权陆续消 灭了江南一些地割据势力,地位日益得到巩固。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东汉末年曾参与镇压黄巾 起义,在各个军事集团的混战中,他因实力不足,没有固定的地盘,曾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 谦、曹操、袁绍,最后又投奔荆州的刘表。他一直寄人篱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远 见卓识的人辅佐,所以刘备在荆州期间十分注意访求贤才。后经荆州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 得知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人才。身处危境而壮心不已的刘备曾接连 3 次

7、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 严寒,亲往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中的草庐拜见。这就是历史上的“三顾茅庐” ,今天我们同学也 自编自导了一个演义的“三顾茅庐”大家一起欣赏。 (学生演小品,活跃课堂气氛) 诸葛亮在隆中从政治、军事、地理、人事等方面精辟地分析了国家的形势,建议刘备先占领荆 州、益州(今湖北、湖南、四川一带)为根据地,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和孙权结成联盟, 共同对抗力量雄厚的曹操,然后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出兵灭曹,统一全国。这就是著名的隆 中对 ,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的战略策略。此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逐渐壮大了自 己的力量。 2赤壁之战 (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指图讲述)208 年,曹操

8、亲率 20 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取荆州。在曹军到达前刘表已病死,次子刘琮继位后便投降了曹操, 刘备由樊城败退到樊口。曹操占据江陵,收编了荆州水军,并从江陵顺江而下。刘备派诸葛亮 东下柴桑会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诸葛亮最终说服了拥兵观望的孙权,决定派周瑜带领 3 万 人马沿江西进,联合刘备顺赤壁一带同曹军决战。 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他的兵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且曹操被表面的强大 所麻痹,他的这些弱点被周瑜利用。那时正是初冬季节,一天夜里,江面刮起东南风,周瑜派 大将黄盖前去诈降, 带领 10 艘装满干柴浇透油脂的船, 外面用布将柴盖好, 乘着风势

9、直扑曹营。 渐近时,那 10 艘大船突然着火,迅猛冲进曹军水寨,顿时风狂火烈,曹军战船一片火海,大火 又迅速延烧上岸,岸上曹营也被烈火片片吞噬。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溺死的 无以数计,曹操只带领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思考回答: 1赤壁之战发生于哪一年?结果怎样?起了什么作用? (208 年。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了兵 力占优的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 2 “动脑筋” :画中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关羽、张飞,后面跟着一个挑担的随从,还

10、有一个人打开了门,他 就是诸葛亮的书童。他们去拜访隐居在隆中茅庐里的诸葛亮,想邀请诸葛亮出山扶佐刘备。这 个成语故事叫作“三顾茅庐” 。 ) 3 讨论曹操败于赤壁之战是 “天意” 吗?那天刮东风有利于周瑜实施火攻,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所谓曹操的失败是“天意”之说,属于迷信意识。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于他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他的军队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 传染病,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因而,曹操是必然要失败的。那天刮东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 偶然的;二是诸葛亮、周瑜懂得气象预测,选择了刮东风的那一天去进攻曹操。总之,曹操的 失败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

11、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必然性因素。 ) 过渡讲解:过渡讲解: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壮大起来,逐渐 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 出示三国鼎立表格,学生看书后独立完成,为了巩固记忆把图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照 图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强调:曹魏是曹丕建立而不是曹操。 2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国建立前后,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注意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力量。 分别用大屏幕边讲解边展示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他的后继者更加重视农业,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了促进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发

12、展,曹魏政府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比如还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 蜀汉的纺织业很发达。诸葛亮积极鼓励种桑养蚕织锦,使蜀锦生产有很大发展,产量居全国第 一位,在与魏、吴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蜀汉财政重要来源之一。 吴国大力发展造船业,现在的福建闽侯是其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所造的海船 可载六七百人,装载物资可达 500 吨以上。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吴国的海上交通非常发达, 230 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等率领 1 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今台湾) ,后来卫温返回时,还将 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 益密切。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

13、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堂练习(把本课重点内容巩固一下)课堂练习(把本课重点内容巩固一下) 用顺口溜的方式做小结,学生喜欢又便于记忆 小结:二 00 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 0 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板书板书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 袁 绍 曹 操 200 官 渡 之 统一北方 (曹操) 刘备+孙权 208 赤壁之战 魏 (曹丕) 220 洛阳 蜀 ( 刘 备) 221成 都 吴(孙 权) 222 三国鼎立 A 曹操和袁绍B 刘备和孙权 C 曹操和刘备D 孙权和袁绍 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于 A219 年B222 年 C221 年D220 年 3公元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A 夷洲B 台湾C 琉球D 柴桑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D 长平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3773).doc)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