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

上传人(卖家):面朝大海hu 文档编号:1895382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 计计 支瑶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2021年8月20日 要点要点 CONTENTS 一、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内涵一、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内涵 二、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二、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 征征 三、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设计及案例分三、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设计及案例分 享享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内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内 涵涵 1 持续性学习评价 评价依据 评价时间 持续性评价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 或者学习结束后,通过对话、观察、作业、评价量表、 单元测试、个别化指导等多 评价 种 方 方 式 式 与,途径 对学生学习

2、目标达 成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发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 导教学改进,以及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改进的作用 评价目的 核心要点: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是实现深度学习有效评价方式; 深度学习中的评价为了探查学生认识、发现问题,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整个单元学习过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体现学习进阶,清楚学生“到 了哪里” 评价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核心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关键能力、必备 品格、价值观念 持续性学习评价 2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 征征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征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特征 评价贯穿始终, 对 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反 馈具体、有针对性

3、 评价内容多维 评价方式多样 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内容、任务、评评价内容、任务、评 价标准、方式相对应价标准、方式相对应 评价内容与学习目标一致,评价内容与学习目标一致, 注重能力素养发展注重能力素养发展 一致性匹配性 过程性多样性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要素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要素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学生素养的发展情况 评价内评价内容容/指标(核心素养导向):指标(核心素养导向):核心知识、 学科思想方法、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 念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基于素养的内涵(学科思想方法和 学科认识)、能力表现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核心学习活动、作业、问卷等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观察 、访谈等 评价内容评价任务

4、 评价标准评价方式 基于学生表现(证 据)的评价方案 案例: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新授课 (参考鲁科版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设计课程中的持续性评价和 课时、单元测试题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维度)(维度)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反馈评价反馈 核心知识核心知识 有机反应类型的有机反应类型的 特点和规律特点和规律 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和 有机化合物组成有机化合物组成 结构特点的关系结构特点的关系 A. 快速、准确判断已知和陌生有机化快速、准确判断已知和陌生有机化学学反应反应的的类型类型 B. 仅能准确判断已知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仅能

5、准确判断已知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C. 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无法辨别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无法辨别 课上判断有课上判断有机机反反 应类型;课应类型;课下下习习 题任务题任务 课上的观测;课上的观测; 课课 下作业的反馈下作业的反馈 宏宏观辨观辨识识 与与微观微观探探 析析 有机化学反应官有机化学反应官 能团的转化和断能团的转化和断 键、成键部位的键、成键部位的 判断判断 A. 自主完自主完整整叙述叙述有有机化合机化合物物在反在反应应中的断键中的断键和和成成键键部部位位,官,官能能团团发发 生生 的变化以及对应的有机反应类型的变化以及对应的有机反应类型 B. 仅能叙仅能叙述述官能官能团团发生的发生的变变

6、化以化以及及对应的有对应的有机机反反应应类型不能类型不能判判断断有有 机机 化合物的断键和成键部位化合物的断键和成键部位 C. 不能进行官能团转化和化学键变化不能进行官能团转化和化学键变化过过程的程的分分析析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中断断 键成键部位键成键部位及及反反 应类型,课应类型,课下下相相 关的习题作业关的习题作业 课课上的活上的活动动表表现现 及及反馈反馈; 课课下下作作 业的反馈业的反馈 有机物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素养内涵 通过能力表现预设出该素养的不同表现水平 续表 结合素养内涵和能力表现,如有机反应 类型的模型的认识和应用程度,预设学 生在该维度的核心素养表现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7、 (维度)(维度)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指标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反馈评价反馈 证证据推据推理理 与与模型模型认认 知知 有机反应类型的有机反应类型的 认识模型认识模型 A. 通过学通过学习习,能,能够够自主按自主按照照研究研究有有机反应类机反应类型型的的模模型来研究型来研究其其他他有有 机机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B. 通过学通过学习习,能,能够够自主按自主按照照研究研究有有机反应类机反应类型型的的模模型来研究型来研究较较熟熟悉悉的的 有机反应类型,对于陌生的有机反有机反应类型,对于陌生的有机反应应类型类型存存在研在研究究障碍障碍 C. 不能按照研究有机反应类型模型进不能按照研究

8、有机反应类型模型进行行有机有机反反应类应类型型的学习的学习 研究熟悉及研究熟悉及陌陌生生 有机反应类有机反应类型型, 课下完成相课下完成相关关作作 业业 课课上的活上的活动动表表现现 及及反馈反馈; 同同学学互互 评评。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有机物的合成与有机物的合成与 性质预测以及产性质预测以及产 物的检验物的检验 A. 能自主能自主运运用认用认识识模型正模型正确确进行进行陌陌生有机化生有机化合合物物性性质的预测质的预测并并能能进进行行 产物的检验;小型的有机合成路线产物的检验;小型的有机合成路线的的设计设计 B. 能运用能运用化化学知学知识识按照要按照要求求进行进行官官能团转能团转化化,但但

9、在在有机合成有机合成路路线线设设 计计 上存在上存在缺缺陷;陷;对对陌生有陌生有机机化合化合物物的性质预的性质预测测不不够够系系统统,不,不能能准准 确确检检 验产物验产物 C. 仅能书仅能书写写简单简单的的有机反有机反应应方程方程式式,不能进,不能进行行有有机机合成路线合成路线的的设设计计 和和 陌生有机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不能陌生有机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不能对对产物产物进进行检验行检验 陌生有机化陌生有机化合合物物 性质的预测性质的预测及及产产 物检验;小物检验;小型型有有 机合成路线设计机合成路线设计 课课堂上观堂上观测测学学生生 的的 活活动表现动表现课课下下实实 践性作业践性作业 评价内

10、容(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核心知识、学科思想方法、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 案例: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新授课 (参考鲁科版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设持续性学习评价的设 计计 及案例分享及案例分享 选取核心知识和核心活动的学习 目标,转化为评价内容/指标 单元目标 评价内容/ 指标 评价任务评价反馈评价标准 前后测 活动表现评价 作业 学习活动(可使 用量表) 作业题 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 基于评价内容/指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学 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认识)和能力表现和已有 经验,预设学生表现水平,形成评价标准 基

11、于课程标准设计持续性学习评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持续性学习评 价价 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主题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教学策略 学习活动建议 情境素材建议 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 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 学情学情 教科书教科书 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诊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目的 设计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学业质量 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单元学习目标 学业要求 学生认识发展过程 评价内容维度 核心知识 关键能力 态度观念 具体化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操作化 内容要求 学生对电离、离子反应 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基于此形成的微粒观和 宏微关联是关键; 实验与证据推理能力具 有重要的方法价值;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

12、根本目标 【案例】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评价内容 核心概念及知识结构(需要具 体化) 微观视角与宏微关联(需要具 体化) 实验与证据推理能力(需要具 体化)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需要具 体化) 内容要求:认识酸、 碱、盐等电解质在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 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 的条件,了解常见 离子的检验方法 辨识记忆 概括关联 分析解释 复杂问题解决 简单设计 学习理解 实践应用 迁移创新 简单设计 评价内容指标化评价内容指标化 能力要素学习表现指标描述 辨识记忆知道强酸、强碱、盐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 概括关联建立物质类别(酸、碱、盐)与物质是否

13、属于电解质,是否可以发生电离之间的关联 说明论证从电离的角度对一份熟悉溶液的成分进行微观说明 分析解释从电离及离子反应的角度解释简单陌生物质发生反应及相关现象 推论预测从电离及离子反应角度预测多种微粒间能否发生反应及相关的反应现象 简单设计 设计导电性实验证明某物质在溶液中是否能够电离 设计实验检验、鉴别、分离常见离子(不存在干扰问题) 复杂推理基于物质类别、价态和微粒角度判断陌生物质或微粒之间发生的反应,并用离子方程式表述 系统探究系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多种微粒体系中某微粒的鉴别或提纯 创新思维基于导电性与离子浓度之间的建立关联的宏微结合的思维模型,创造性提出(或者体会)其 他的离子与宏观现

14、象之间关联的模型(例如色度/浊度) 学习表现指标:电离与离子反应核心概学习表现指标:电离与离子反应核心概 念念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 核心概念及知 识结构 能描述电离、离子反应的内涵,并用化学用语(电离方程式、 离 子方程式)表征 能围绕电离、离子反应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 微观视角与宏 微关联 能想象电解质进入溶液后的变化与微观存在 能想象溶液中反应的微观过程 实验与证据推 理能力 能结合实验证据论证电离、离子反应等微观变化 能合理选择除杂试剂,并设计、优化粗盐精制的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与社 会责任 能从食品健康、生产效率与成本等多角度评价食盐精制方案 能体会食盐精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体会化学对社会发

15、展的重 要 意义 评价内容 评 价指标 评价任务 单元前测 课堂活动表现 课时作业 单元后测 表现性评价任务(课堂学习活动) 问卷试题/课下学习活动 问卷试题/课下学习活动 设计评价任务和方式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与反馈 学生评价与反馈 自评 互评 探查已有认识 了解学习需求 问卷试题/学生访谈 预设水平、诊断反 馈、自主反思改进 检验效果、巩固目标、 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考查落实学习目标 巩固发展关键能力 综合论证,形成完整、合理的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任务 评价反馈 核心概念 及知识结 构 水平1基本没有离子观点,基于笼统的物质 微粒观点认识物质溶解和反应,在表征反应 过程时,始终使用

16、化学方程式; 水平2具有初步的离子观点,基于电离和离 子认识物质的溶解,基于离子反应认识物质 间的反应,但限于典型物质和简单体系的定 性认识,在表征反应过程时,通常需要依赖 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水平3具有明确的离子观点和系统的微观思 维,能基于电离和离子反应观点认识多溶质 体系,在表征反应过程时能根据微观实质直 接书写离子方程式,关注离子的过量问题和 连续加入时溶液微观组成的变化,能定量、 系统分析粗盐除杂问题 教学过程 中的微观 示意图、 磁贴模拟 化学用语 书写、除 杂方案设 计等活动 中形成的 文本 课上的观测 课下作业的 反馈 微观视角 与宏微关 联 课上的活动 表现及反

17、馈 课下作业的 反馈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评价反馈 实验与证据 水平1没有明确的微观假设,仅能回忆实验现象,但 不能与微观假设关联起来,经常混淆电离、电解等概 念,不清楚电离、导电、电解质等之间的关系; 水平2有微观假设和证据意识,能结合熟悉的实验证 据说明物质的微观存在和反应中的变化情况,能明确 电离、导电、电解质等概念的关系; 水平3面对陌生物质能主动设想和寻找证据,能结合 多种证据从变与不变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能将 电离、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离子反应及其规律等概念 熟练关联,形成完整的推理路径。 推理能力 课堂上观测学 结合实验证 生的活动表现 据论证电离、 离子反应过 程,以及解

18、 释、评价除 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 水平1没有明显的态度和责任感变化; 水平2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例如食盐很重要, 食盐精制不容易,但没有与电离、离子反应建立关联 水平3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和责任体验,能意识到杂质 识别和除杂方案设计会影响食盐成本,进而影响民族 制盐工业乃至化工生产的发展;学生表现出高度投入 和较强的代入感,能将自己的学习、方案设计实践与 历史、社会发展相关联。 杂 方 案 时 学 生 的 解 释 、 论证和体会 课堂上观测学 生的活动表现 续表 单元前测:测查学生的已有水平,包括核心知识、认识角度、问 题解决思路等,明确学习起点,作为单元学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学习过程评价:

19、测查学生学习进阶情况,包括核心知识、认识角 度、认识思路、问题解决思路等,明确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 作为本单元后续教学调整、优化改进的依据。 单元后测:考查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巩固基础知识、学科 认识能力及问题解决思路方法,同时也做为后期教学改进的依据。 评价阶段评价阶段评价方式(常用)评价方式(常用) 单元前测纸笔测查、问卷 学习过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 课后作业 单元后侧单元检测 预设水平、诊断反馈、自主反思改进预设水平、诊断反馈、自主反思改进 检验效果、巩固目标、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考查落实学习目标, 巩固发展关键能力 探查已有认识、了解学习需求 前测示例前测示例 诊断学生的微观视角:

20、前测示例 诊断学生对任务的兴趣: 93.75%的学生回答 “感兴趣” 62.50%的学生对“如 何除去杂质”感兴趣 活动表现评价:预设学生表现水平 学业质量水平核心素养水平学业要求 学生已有水平学生认识发展过程 预设评价内容的学生表现水平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表现水平 核心概念 和微粒观 (评价内 容1和2) (需要具体 化) 水平1:基本没有离子观点,基于笼统的物质微粒观点认识物质溶解和反应,在表征反应过程时, 始终使用化学方程式; 水平2:具有初步的离子观点,基于电离和离子认识物质的溶解,基于离子反应认识物质间的反应, 但限于典型物质和简单体系的定性认识,在表征反应过程时,通

21、常需要依赖化学方程式,再改写 成 离子方程式; 水平3:具有明确的离子观点和系统的微观思维,能基于电离和离子反应观点认识多溶质体系,在 表征反应过程时能根据微观实质直接书写离子方程式,关注离子的过量问题和连续加入时溶液微 观组成的变化,能定量、系统分析粗盐除杂问题 实 验 和 证 据 推 理 能 力 ( 评 价 内容3) (需要具体 化) 水平1:没有明确的微观假设,仅能回忆实验现象,但不能与微观假设关联起来,经常混淆电离、 电解等概念,不清楚电离、导电、电解质等之间的关系; 水平2:有微观假设和证据意识,能结合熟悉的实验证据说明物质的微观存在和反应中的变化情况, 能明确电离、导电、电解质等概

22、念的关系; 水平3:面对陌生物质能主动设想和寻找证据,能结合多种证据从变与不变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论 证,能将电离、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离子反应及其规律等概念熟练关联,形成完整的推理路径。 科 学 态 度 与 社 会 责 任 ( 评 价 内容4) (需要具体 化) 水平1:没有明显的态度和责任变化; 水平2: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例如食盐很重要,食盐精制不容易,但没有与电离、离子反应 建立关联; 水平3: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和责任体验,能意识到杂质识别和除杂方案设计会影响食盐成本,进而 影响民族制盐工业乃至化工生产的发展;学生表现出高度投入和较强的代入感,能将自己的学习、 方案设计实践与历史、社会发

23、展相关联。 【案例】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案例:食盐精制 核心活动: 促进认识水平进阶 (宏观、定性宏 微结合、定性定量 结合)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运用水溶液问题 分析思路解决实际 问题) 发展科学探究素养 (学生必做实验: 食盐的精制)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任务 1. 能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分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能从微观角度对宏观现象进 行解释,能够寻找宏观证据 (现象),依据证据对离子的 变化进行分析推理。 活动表现 评价 课时作业 课上:画出NaCl(或粗盐溶液)的 微 观示意图,阐述理由。 作业:将导电性实验的现象与溶 液 中离子能够自由移动进行关联。 后

24、 测:预测Ba(OH)2与稀硫酸反应 的 实验现象。 2. 能用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 程式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 行为进行符号表征。 作业: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事实。 后 测:判断常见离子方程式书写 是否 正确 课上:设计并实施食盐精制的方 案。 作业:低钠盐溶液配制、污水处 理 等。 3. 能够利用水溶液问题的分 析思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需要评价的活动活动评价的方法建议 活动1从微观角度看杂质 通过微观想象,探查对溶液中物质存在形式的原有认识; 通过磁贴摆放,判断能否在多溶质体系中应用电离概念,以及探查是否关注定量关系 活动2从微观角度看除杂过 程中的变化 通过磁贴摆放或画图,探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

25、原有认识; 利用传感器提供体系中离子浓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诊断学生基于证据推理论证的 能力 活动3概括除杂试剂选择的 基本思路 通过单一组分和粗盐除杂的方案设计,探查对除杂思路和系统分析多离子反应的能力; 通过对除杂方案的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关切食品安全、成本等因素; 通过对历史和工业方案的学习体会,判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否提升 活动4优化、实施和评价除 杂方案 活动5梳理、补全核心知识 体系与思路方法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诊断对核心概念及概念关系的理解 课堂学习活动即是评价任务,针对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方法 学习活动表现评价 第第1课时任务:微观角度分课时任务:微观角度分析析物物 质质 例如:活动

26、1、2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和方式 由于单元和课时学习目标均强调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故设计画微观示意图的活动,该活动兼具教学引 导和诊断评价功能,是重要的表现性评价契机。 根据学生的微观示意图观察并判断: 画离子还是分子(微粒观的基本水平是否基于离子) 离子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或结合(动态微粒观的基础,影响学生对电离过程的理解) 离子的数量关系(定量水平的微粒观) 课堂依据预设的学生表现水平 完成表现性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的五要素:情境学习活动设计的五要素:情境素素材、材、教教学学内内容、容、驱驱动性动性问问题题及及任务任务、学生学生 活活 动表现预设、教师引导及反馈动表现预设、教师引导及反馈及及概括概

27、括讲讲解解要要点。点。 学习活动表现评价 第第2课时任务:微观角度分课时任务:微观角度分析析反反 应应 水平 1:反应后将钠离子和氯离子摆在一起,离子方程式的产物中出现 NaCl。 水平 2:反应前后均能以离子形式表示物质,但所加碳酸钠的量不足或与氯化钙恰好完 全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 水平 3:反应前后均能以离子形式表示物质,且所加碳酸钠稍过量,离子方程式正确。 确定作业内容 围 绕单元教学目标和 课时教学目标、单元 内课时教学的需要、 具体教学内容 难度的确定 依据课标内容主题的学 业要求、素养水平、参 考教科书、学生水平等 综合确定难度 分清主次、确保重点、 习题的典型性 综合考虑形式多

28、样化、 量的问题 单元、课时作业设计的主要思路 是否需要贯穿单元的长作业 课上学习活动是否需要延申到课下 后续课上学习活动是否需要提前准备 统筹考虑单元教学的需要 课时课时目标作业目的作业示例 课时一 检验效果 巩 固目标 1.解释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 2.画出氯水的微观示意图。 课时二 为后续学习 做准备 设计除去粗盐溶液中杂质制取精盐的完整实验方 案。 课时三 综合运用 发展提升 1.设计配制低钠盐溶液的实验方案。 2.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废水中的Ba(OH)2,使其能 够 排放到自然界中,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课时四 落实核心知识 与思路方法 1.从微观角度举例说明NaOH和Ca(OH

29、)2组成和性质 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事实。 课时作业示例: 课时2课后 作业 设计除去粗盐溶液中杂质制取精盐的完整方案 要求: 把杂质除干净、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写出方案流程以及必要的实验操作,包括每一步溶液中的离子、及生 成的沉淀,每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目的:迁移应用前2课时所学,自主识别粗盐中的各种杂质离子,利用离 子反应规律设计除杂方案,并需要考虑多种离子去除时的干扰和顺序问 题,并为下节课做准备 知道酸、碱、 盐属于电解质, 在水中可以发 生电离 在中学所学的单质、 氧化物、酸、碱、 盐中,一定能发生 电离的是, (这类物质被称 为 。 答案:酸、碱、盐;

30、电解质 评标:酸、碱、盐 1分,其余0分;电解质 1 分,其余0分。 建立物质类别 ( 酸、碱、盐 与物质是否属 于电解质, 是 否可以发生电 离之间的关联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 质的是。 A. Na2SO4B. HNO3C. NaOHD. AgClE.BaSO4F. 酒 精 G. 蔗糖 答案:ABCDE 评标:ABCDE(知道酸、碱、盐属于电解质 且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 2分 ABC或ABCD或ABCE(知道酸、碱、盐属于电 解质,但认为难溶物由于溶解度小而在水中 无法电离,忽略熔融是电解质电离的另一种 途径)1分;其他0分 用电离方程式 表示强电解质 的电离 书写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

31、O4 NaOH Fe2(SO4)3 答案:H2SO4= 2H+SO4; 2- NaOH = Na+ + OH-; Fe2(SO4)3 = 2Fe3+ + 3SO 2- 4 评标:写对1个得1分 判断常见离子 方程式书写是 否正确(建立 具体离子反应 与离子方程式 的关联)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1分) A. 稀硫酸滴在铁片上: 2Fe+6H+=2Fe3+ +3H2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CuSO4 + 2OH- = Cu(OH)2+ SO 2- 4 C.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Ag+Cl- = AgCl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3+2H =H2O + 2-+ CO2

32、答案:C 评标:C 1分,其余0分 从电离的角 度说明酸、 碱、盐的微 观本质,论 证酸、碱、 盐的类别通 性 请 你 从 微 观 角 度 举 例 说 明 硫 酸 和 盐 酸 组 成 和 性 质 方 面 的 相 同 点 和 不同点。 答案:硫酸和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因此都属 于酸,酸的通性本质上是氢离子的性质,例如使指示剂变色、 与氢氧根中和生成水等。硫酸和盐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种类 分别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导致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存在差 异,例如硫酸可以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但盐酸不能, 而盐酸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评标:能够从电离角度分析两种物质产生微粒的共性和

33、差异, 从离子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性质,并能举例说明。 2分 能够从电离角度分析两种物质产生微粒的共性和差异,从离 子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性质,但不能举例说明。 1分 仅能从类别角度进行说明和论证0分 象 值的推断。 从电离及离 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硫酸和氢 答案: 子反应角度 氧化钡的反应机理。实验过程 预 测 多 种 微 如下:在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 粒 间 能 否 发 的稀Ba(OH)2 溶液, 并将电导 生 反 应 及 相 率传感器放入烧杯合适的位置 关 的 反 应 现 向 烧杯中匀速逐滴滴加稀硫酸 观察实验现象。请填写表格中 评标:第一空答“降低”得1分,其余0分 的实验现象和对溶液电导率数 第二空答“溶液中红色消失,产生大量 白色沉淀”得1分,其余0分;第三空答 “ 溶液颜色不变或无变化”得1分,其余 0 分;第四空答“升高”得1分,其余0分; 第五空答“溶液颜色不变或无变化”得1 分,其余0分。 将学习目标转化为评价内容,并具体化为评价指标不同水平的学科 能力表现指标,并对测试题进行整体规划 案例:基于活动表现的学生自我评价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自评量表 案例:基于活动表现的学生自我评价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自评量表 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高考专区 > 其它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2021年8月.pptx)为本站会员(面朝大海h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