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工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42 页例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并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迁移、变换,通过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体会事物的灵活,多样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
2、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1挖一条全长 100 米的水渠,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2挖一条水渠,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3挖一条水渠 100 米,平均每天挖 20 米,几天可以挖完?二、创设情境二、创设情境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 你们来看看能不能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 (工人盖楼房、 铺路) 。生:工程队每天铺路多少米?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师:在我们数学中通常把这些问题称为工程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除法中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板书课题:工程问题)三、探究交流三、
3、探究交流1、修一条 30 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 3 千米,几天可以完成?(1)怎样解决?303=10(天)(2)你是怎样想的?用总路程除以每天完成的路程,就是所求的时间。(3)师:这里我们把总共的路程叫做工作总量,每天完成的路程叫做工作效率,一共用的时间叫做工作时间。 (引出数学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2、修一条 30 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 3 千米,乙队每天修 2 千米,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1)怎样解决?30(3+2)(2)你是怎样想的?(3)这里的 3+2 表示什么?两队的工作效率和3、通过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师:是啊,两题都用到了
4、这个数量关系式。 (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修一条 30 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 10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 15 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1)要求出工作时间,需要知道什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2)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分别是多少?工作总量是 30 千米,工作效率是甲、乙两队的效率之和,需要分别求出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这里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数量关系式,你知道什么吗?(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列式解答。(4)如果把这条路的长度改为 60 千米,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学生猜测12 天)(5)动手列式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发现结果仍是 6 天)
5、(6)提出疑问:为什么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工作时间却不变呢?(工作总量变为原来的 2 倍,工作效率也变为了原来的 2 倍,最终导致工作时间不变)(7)如果把工作总量改为 100 千米?50 千米呢?结果会怎样?四、合作交流四、合作交流如果这条路的长度我不知道,你还能求出工作时间吗?出示例题: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 12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 18 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1)要求出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2)工作总量不知道怎么办?(3)小组合作:1、可以假设这条路有多长?2、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列式计算?3、你能画图表示吗?4、你有什么发现?(4)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板
6、书。(5)比较这些做法,你有什么发现?(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6)比较这几种假设,你认为把工作总量假设成什么最好?(7)假设成 1 千米和假设成单位“1”一样吗?(1 千米表示具体的长度,而单位“1”包括所有的可能)(8)教师总结:把工作总量假设成具体的长度具有局限性,而假设成单位“1”就具有广泛性,这里的单位“1”包括了所有的可能。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用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来解决这样的“工程问题” 。五、拓展应用五、拓展应用1、教材 43 页“做一做” 。2、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看作“工程问题”?六、总结评价六、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