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安,延安延安,延安观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有感观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有感延安,延安,你牵挂的土地,你呢喃的姓名。1973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抱病陪同外宾前往延安进行参观访问,长达二十六年的离别与思念, 终于在这一刻得以纾解。 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正是从周总理的视角出发, 采用历史闪回和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串联起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 新中国特殊时期的延安建设和当下的新延安,使我能够穿越时空,突破有限的文字和图片,真实触摸历史的痕迹。或许有一刻,我与他们的心跳是共频的。党民一心,鱼水深情在重返延安的 22 个小时里,他总是眼含热泪地惦记着人民、关怀着人民:尽管阔别二十多年,总理仍牵挂着延安的故友与乡
2、亲,并特地宴请他们。 没有伟大领袖的威严, 只有再次吃到小米饭的怀念与喜悦、与乡亲们一同蹲下吃饭的随和亲切和看到他们狼吞虎咽时的心痛与自责;周总理鼓励知青们扎根延安、建设延安,不忘对延安人民的承诺与责任,不忘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离开延安前,周总理心头最挂念的还是延安人民的生活状况,与当地干部立下酒令状,要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翻一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总理与延安曹大嫂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受命前往,是他们在风雪中送上热饭;劳山遭袭时,小曹为掩护周总理而不幸牺牲,他一直嘱咐干部们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回延安时周总理专程去看望年迈的曹大嫂, 在昏暗的灯光
3、下为她穿针引线,哽咽地为她戴上老花镜。周总理是特殊的个体, 也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缩影。 延安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更迭,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负人民的精神和老百姓们对党的拥护与爱戴,却从未更改。劳心劳力,清正廉洁他好似从未停止过休息,连轴转的公务、数不清的操劳,使他的身体渐渐力不从心,但他仍拖着病体,为了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经常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累了靠热毛巾提神,即使小憩时床边依然摆满了文件;病情加重,他却肩负起陪同越南外宾去延安的任务,一路上舟车劳顿,他始终置之度外;夫人邓颖超嘱咐过他不能沾酒,但与乡亲和干部们情到浓时,他仍小酌了几杯,饱含对他们的惦念与期盼共产党人为人民鞠躬尽瘁、全心付出的伟大品格深深打动了我。历史长河不断奔涌,党的精神却传承至今,从未更改。清正廉洁也是共产党人的代名词。哪怕是总理,他的衬衫领子早已磨烂,甚至不能用力清洗;袜子缝缝补补,补丁打了又打,不在意地继续穿着;延安劳苦,但他对知青们的肯定从不是表面文章,即使是自己的亲侄子,周总理也鼓励他奔赴延安,为老区的建设贡献力量。这部电影以小见大,以周总理重返延安为缩影,深刻反映了共产党人坚守理想、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我向党前行的决心和为人民付出的志向。延安,延安,我们不变的情谊,我们共同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