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970008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湘教新教材必修 1 活动题答案教材 P8探究:1不论我们位于地球上的哪个地点,都只能观察到银河系的一部分。具体地讲,由于银河系的半径为 5 万多光年,太阳系距离银心约为 2.6 万光年,我们人类肉眼在天空各处看见的个别恒星,全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来自银河系这条带状弧上的光,都是源自银河平面上肉眼不能解析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累积的光亮。2在夜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将无生命的星空赋予了凄美的爱情故事, 并借用自然景观, 通过诗人的咏叹, 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教材 P10 活动:1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 137 亿光年,1 光年约为 9.46051012千米,这样可

2、观测宇宙的半径可折合为 1.29608851023千米。2 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20秒。 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8.640591014倍。教材 P1415 活动:可配合下图进行分析。月相原理图教材 P1516 活动:1(1)(2)火星(开放性答案)。学生可以从火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周期及与太阳的距离等方面和地球进行对比,以证明自己的推测。(3)假如太阳的光照条件变得极不稳定,将会导致地球上的整体自然环境也变得极不稳定。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生物形成的初期,会导致生物进化的中断;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或将来,自然环境的突变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大量灭绝,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教材 P1

3、7 探究:1可以获取如下信息。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 11 年。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 30内,且南北对称。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 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2略教材 P1819 活动:1(1)(2)有相关性。理由: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没有考虑地面的大气状况,但即使考虑不同纬度地区上空大气状况的差异,其与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实际上,从低纬到高纬地表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是逐渐减少的,人们从而划分出热带、温带和寒带,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与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相似。21.7503

4、1014千瓦时(度)教材 P22 活动:1参考例证:(1)2017 年 10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太阳辐射列为一类致癌物。(2)在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中含有过量的紫外线,会对生物造成伤害。(3)在大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1958 年是第 19 个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我国 19561958 年的小麦年产量比 19601965 年的要高 22%,同时期苏联小麦产量也有同样的差异。 在第 20 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加拿大的小麦平均产量比 19701973 年的平均产量高 27%。2经纬同学质疑“太阳常数”的数值是否为“常数”态度非常值得肯定。的确,由于太阳活动的

5、影响,导致太阳辐射强度有微小的变动,从而使得太阳常数的数值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很小, 太阳活动所释放的能量相较太阳辐射的能量小很多, 且太阳活动也并非频繁发生,所以太阳常数还是相对稳定的,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教材 P23 探究:1略2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地球内部,比如火山、地震、温泉等,还可以通过自然形成的大裂谷、大断层等了解地球结构。教材 P27 活动:1略2在内部圈层的结构和比例上,煮熟的鸡蛋和地球很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鸡蛋整体上呈明显的椭圆,而地球接近正圆;鸡蛋壳较均匀,而地壳(陆地和海洋间)厚薄不均匀;熟鸡蛋的蛋白结构比较一致,呈固态,而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6、,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而熟鸡蛋的蛋黄呈固态。教材 P28 活动:1(1)不是同一概念。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根据监测到的纵波对即将到来的横波进行预警。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报。目前,科学界还做不到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报。(2)略。(3)略。(4)略。2可以参考教材图 118、图 119、图 121 进行绘制,可以画成带有立体感的,也可以画成剖面图等。教材 P29 探究:1化石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

7、,被保留下来。经过亿万年的无氧环境,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以及坚硬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变成了化石,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被保留着。2对化石的研究使得科学家能够解释和描述地球的历史。来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化的。 化石是显示古环境的证据, 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比如气候变化。 对化石的研究还能帮助地质学家发现能源资源,如石油地质学家可以利用某种标准微体化石确定某些地方是否埋藏有石油。 这些化石提供了岩层年代的信息, 有时候还能提供信息揭示岩层中的温度和气

8、压是否满足石油或天然气形成的条件。教材 P3031 活动:1辽宁南部近 800010000 年来,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2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教材 P36 活动:1(1)震旦纪(近 100 万年)石炭纪二叠纪(约 100 万年)第四纪(约 180 万年)(2)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气候干燥炎热。(3)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波动变化,变化周期长短不一。2地球的演化及未来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科学界必须关心和重视的科学命题。只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球演化的规律,以便人类更科学地应对各

9、种地理环境的变化。教材 P38 探究:1嘉陵江在此处形成这种特殊的河流形态,主要是受地形的制约。同时,河流流经此处时, 对两岸的地貌形态也起着雕塑作用, 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2流水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教材 P41 活动:1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2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下切、侧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3可查找怒江大峡谷、长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澜沧江梅

10、里大峡谷等著名峡谷的情况。教材 P43 活动:四、1.(1)侵蚀地貌为 V 字形河谷,沉积地貌为冲积扇(呈扇形)。(2)影响流水侵蚀与沉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本实验模拟的是坡度与流量(流速)对地表侵蚀和沉积的影响程度。通过对 A 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坡度、流量(流速)与地表侵蚀强度呈现正相关:坡度越大,流水侵蚀越厉害,被搬运的物质越多;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流水侵蚀越厉害,被搬运的物质越多。通过对 B 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堆积物呈扇状分布;颗粒物从扇顶至扇缘由粗变细;水流搬运物质越多,堆积物亦越多。运用实验结果去观察自然界中流水侵蚀的大地形,不难发现这二者具有相似的规律:河流对地貌形态的塑造总体呈

11、现上游以侵蚀地貌(V 字形河谷、峡谷)为主,中下游以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为主。2略教材 P45 活动:1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发生在城镇的滑坡则常常会掩埋房屋,伤害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毁坏各种基础设施,造成停电、停水等;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害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地形陡峻,降水多且强度大等自然环境特征。我们可针对滑坡高发

12、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条件,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教材 P4647 活动:1(1)泥石流能够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会危害公路、铁路和河道安全,造成交通中断;还能危害农作物,掩埋农田,造成农业减产减收;等等。总体看,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广, 多发生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地区, 极重度分布区集中在我国西南以及辽东半岛地区。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

13、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碎屑物多;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等等。(2)人类面对泥石流灾害的侵扰时,防灾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我们可运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实时动态监测和灾后重建能力。此外,还可采取设立滑坡和泥石流观测点,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等措施。2(1)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并具有疏松性、直立性的特点;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 多暴雨; 人类活动强度大,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在流水的侵蚀

14、作用下易形成“沟壑纵横,地表破碎”的特征,黄土塬、墚、峁为其基本的地貌形态。(2)在这样的地貌特征下,易生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黄土高原采用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减轻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减少其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从而使黄河“变清” 。3(1)依据图中树龄等值线范围(012 年、1020 年)、陡坎(原河岸)等信息,可标注出上、下游两个废弃的曲流。(2)依据上游河段曲流中树龄的年代范围是 1020 年,可推测裁弯取直时间应在 20 年前(只有河道出露水面变成陆地后,树木才能生长,该处最早的树木年龄为

15、20 年,说明裁弯取直时间应在 20 年前)。(3)图中可获取的信息还有:河流两侧流水作用的差异,冲积平原形成受河岸两侧地形的控制(边界),上下游河流弯曲度的差异等。教材 P48 探究:1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典型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变细。是因为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风力作用的影响,会出现风蚀地貌(雅丹、风蚀蘑菇等)和风积地貌(沙丘)。教材 P50 活动:1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碎屑物在盆地边缘堆积;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

16、气,风侵蚀地表带走细颗粒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地面后形成戈壁滩。2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教材 P52 活动:1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在野外,可以找出沙丘缓坡,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2灌丛植物可以阻挡风沙,随着风速减缓,将沙粒固定在其根部,形成沙丘。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 气候比较干燥, 有一定的水源分布, 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教材 P5354 活动:1(1)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造成路基风蚀。

17、路基本身又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2)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 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2(1)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力吹扬后,在附近沉积而形成的。(2)略教材 P55 探究:1喀斯特地貌地表群峰挺拔,峰丛林立;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流水潺潺,石笋、石柱、 石钟乳等形态各异。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18、, 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有些海岸的海岸线蜿蜒曲折, 岬湾交错, 港湾分歧, 岛屿星布。 在这种海岸的海湾部位,可见有海滩、离岸堤、沙嘴、水下沙坝等;还有些海岸滩地宽广、滩坡平缓,岸上地势平坦,多沙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然良港和岛屿;另外的一些海岸被植物所围绕或覆盖,主要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中国的海岸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区。冰川地貌有尖状金字塔形的角峰、刀刃状山脊、冰川槽谷(U 形谷)、冰斗。中国的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西部的高山高原地区。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2三类地貌景观所在地

19、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力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海岸地貌是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冰川地貌是冰川对地球表面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不同的外力作用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地表形态。教材 P5859 活动:1“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2地表景观:石林、峰林、天生桥、钙化坝、钙化湖等。地下景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教材 P6061 活动:1(1)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其为高出海面的陡崖。海滩、沙嘴、离岸堤属于海积地貌,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 离

20、岸堤是海浪挟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2)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滩。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粗,多为砾石。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较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入海。 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滩面的沙子湿而坚硬,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3)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损毁以及海

21、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2(1)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课上让学生展示。(2)在波浪的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出现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洞穴等海蚀地貌。(3)甲为非洲,乙为亚洲,丙为南美洲。教材 P6364 活动:1U 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V 形谷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 V 形谷。2学生自主完成:冰川遗迹是冰川在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

22、,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 U 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冰碛丘陵和冰碛阶地等。3(1)青藏高原上冰川地貌较为常见,内蒙古高原上风成地貌较为常见,黄土高原上流水侵蚀地貌较为常见,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较为常见。(2)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流速急,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流水侵蚀地貌较为常见,例如深邃的 V 形峡谷。长江中下游河段及河口地区地形起伏趋缓,流速变慢,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流水堆积地貌较为常见,例如沙洲、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4略教材 P66 探究:1 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太阳辐射所提供的能量, 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破坏人、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组织。 臭氧层能大量

23、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避免地球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而少量穿过臭氧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并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因此,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每年的 9 月 16 日被定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2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臭氧层被破坏之外,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还包括全球变暖和酸雨等。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结果。酸雨主要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的各种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不断增多,出现酸碱度(pH)低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教材 P68 活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

24、的气溶胶系统。 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的集合体,能够使空气混浊。两种物质的组成不同,前者是气态和液态物质,后者是固态颗粒物。两者都能造成空气的能见度下降,前者指空气中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后者指低于 10 千米。两者在日出后变化较大,雾日出后即散,霾日出后不会消散。霾的固态颗粒物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霾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比如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二是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比如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教材 P7172 活动:1(

25、1)相较于重庆、武汉、长沙、上海,贵阳虽然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但由于其处在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故夏季天气凉爽。(2)林芝虽然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仔细观察发现该地海拔较低,最低处海拔不到 1000米,且所在的纬度也比较低,故 3 月份气温已经较高,有桃花盛开。2(1)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是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若对流层局部范围内出现逆温现象,则抑制了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进而可能造成大气污染。(2)20 世纪八大公害事件指因现代化学、 冶炼、 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从 20 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发生了

26、8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其中与逆温现象有关的是: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教材 P73 探究:1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不容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越明显,散射掉的蓝光和紫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光和橙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2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十分稳

27、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出行。教材 P7576 活动:1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 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 这种现象叫作“晨昏蒙影”。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引起的, 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 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中。高空大气能够对太阳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现象。在高纬度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当天的晨蒙影与前一天的昏蒙影相接,出现白夜现象。纬度越高,白昼持续的时间越长。2(1)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28、最高,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较高;海洋、深色土和耕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 教师可引申提问: 为什么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区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到达地面的本已极少的太阳辐射又大量被冰雪反射回宇宙空间, 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少。(2)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反射率为 10%50%。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3)利用遥感传感器接收森林或草原的某一红外线波段数据,确定该时段森林或草原的面积范围。 监测不同时

29、间段该区域的红外线波段数据, 即可判断森林或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教材 P78 活动:1“太阳暖大地”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地暖大气”即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还大地”即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长波辐射返还给地面。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是由这三个环节组成的。2(1)月球因为质量较小等原因,基本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直射月球时,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月球缺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白天辐射的热量全部射向宇宙空间,故夜晚气温极低。(2)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植株体温降低到 0 以下而受害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常发生在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

30、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且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能力差,气温下降,易造成霜冻。教材 P79 探究:1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行。2略(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材 P8182 活动:1(1)示意图画法如下。理由:海洋与陆地相比,海水比热容大。白天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同纬度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叫作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 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海洋上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由陆地吹向海

31、洋的风,叫作陆风。(2)白天,海岛地表受太阳辐射增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海岛降温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因此海南岛夜间多晴朗。(3)略2(1)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特点,为防止二次污染,应把污染企业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3)污染企业的布局既要考虑热力环流,也要考虑盛行

32、风的风向。污染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方向的郊外。教材 P79 探究:1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行。2略(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材 P8182 活动:1(1)示意图画法如下。理由:海洋与陆地相比,海水比热容大。白天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同纬度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叫作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 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海洋上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叫作陆风。(

33、2)白天,海岛地表受太阳辐射增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海岛降温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因此海南岛夜间多晴朗。(3)略2(1)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特点,为防止二次污染,应把污染企业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3)污染企业的布局既要考虑热力环流,也要考虑盛行风的风向。污染企业布

34、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方向的郊外。教材 P92 探究: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海水的基本性质,温度、盐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海水的密度。了解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对我们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掌握更多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能够为海上航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2在电影后天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导致海水盐分稀释,冲过了临界值,使得“温盐环流”停止流动,于是海洋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灾难性天气的出现。影片中的“后天情景”通过艺术的手段夸大了,像后天中那样来势汹汹的气候灾害基本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虽然影片中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但是,全球气候变暖给

35、地球带来的隐患却是客观存在的,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故而对海水温度、盐度的观测不可或缺。教材 P93 活动:1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 中高纬海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 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纬度越低, 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的表层海水获取的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此外,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大洋东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2太平洋表层水温最高。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封闭,仅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 北冰洋冷水对太

36、平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小。 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 30附近)水域较为狭窄,广大水域在南半球。以整个大洋来看,太平洋海面年平均温度要高于印度洋。大西洋北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教材 P94 活动:1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理由:由图可知,三个观测站所处海域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可得出三观测站所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2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 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 0002 000 米变化较小,2 000 米以下保持

37、低温状态。3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差别较大,是因为纬度不同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但海水热导率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 米以下的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越来越小。教材 P9697 活动:1(1)世界海洋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少,海水表层盐度也逐渐降低。(2)红海较波罗的海盐度高。一是红海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二是红海位于热带沙漠气

38、候区,降水稀少;而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三是红海周围河流较少,汇入淡水少;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四是从海区形状看,红海海域狭长,更加封闭,只有南部的狭窄海峡与外海相连,与外界低盐度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外界高盐度海水交换少。2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离河口越近,淡水汇入量越大,河水与海水交换多,盐度越低;而离河口越远,长江的淡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教材 P9899 活动:1海水温度和盐度从海平面到 2 000 米以内变化较为明显,2 000 米以下则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2遥感技术观测的

39、范围大、精度高;获取和更新大量数据时,速度快、周期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教材 P100 活动:1不可以。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深层海水直接提升到海面后,其温度、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深层海水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测量不准确。2海洋表层海水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变大,两极海域密度最大。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低纬度海区从海面至海平面下 1 500 米,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从海平面下 1 500 米至 2 000 米左右,海水密度缓慢增大。2 000 米以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成因:海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低纬

40、度从赤道到副热带海区,表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但因海水热导率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迅速降低,海水密度也迅速增加。但到 2 000 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密度也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较小,所以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也很小。教材 P103104 活动:1(1)地中海是陆间海,被欧、亚、非三大洲包围,海域较封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周边少大河注入。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海水水温较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2)直布罗陀海峡的两边,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水存在着密度差异,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41、。在关闭动力装置的情况下,潜艇应从表层进直布罗陀海峡入地中海,从底层出直布罗陀海峡入大西洋。2(1)好望角在非洲西南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交界处,处于盛行西风带,是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汇合之处。(2)好望角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过往船只多。受两大洋风浪交互影响,其两侧大洋的海浪终年不息。好望角处在盛行西风带上,南半球陆地小而水域辽阔,西风吹过海洋表面受阻挡作用微弱,风力很强,生成巨浪。终年不息的狂风和巨浪给往来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船只带来巨大威胁,所以西方国家常将通过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3 (1)欧洲鳗鲡如果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游, 耗时耗

42、力。而取道南方,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是顺着洋流游动,省力省时。(2)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3)在北大西洋不同地点,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采集鳗鲡个体,如果个体长度不断增大,说明鳗鲡是借助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到达欧洲的。教材 P105 探究:1海洋渔业、海上石油开采、海水制盐、潮汐发电、填海造陆、海洋航行等。2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陆地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因而逐渐把目光转向海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深入,从最初的海洋渔业、运输业,到现在的海洋生物产业、海洋

43、石油天然气开发等新兴工业,预示着人类正从陆地的“黄色文明”向海洋的“蓝色文明”转变。教材 P108109 活动: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滨海砂矿、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等。滨海砂矿多分布于海岸带及水下松散沉积层中,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属于深海沉积矿。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陆地矿产资源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 人们开始将海洋资源作为开发的重点。 我们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避免由于开发不规范、开采无节制等原因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迪拜棕榈岛是建立在迪拜海岸的一个人工岛

44、。棕榈岛于 2001 年开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改造项目之一,由沙子、岩石搭建成型。人们填海造地,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拓展了空间,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也能够促进当地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棕榈岛的建设有可能会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如为鱼类和海龟提供食物的珊瑚礁、牡蛎栖息地、海藻等将被埋在岛下。同时,棕榈岛有可能阻止和改变自然洋流,迪拜著名的天然沙滩将面临被侵蚀的风险。教材 P110111 活动:1(1)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石油污染物会抑制海藻等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氧气的含量,从而破坏

45、海洋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 使被石油污染海区的渔业资源逐步衰退。 被污染海域的海水会导致大量海产养殖鱼类、贝类等的死亡,存活下来的也会因石油污染而产生异味,无法食用。 少量石油污染物可能在生物体内长期累积,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而石油沉降到海底后,会危及底栖生物和甲壳类生物的正常发育。(2)常规的做法是应用围油设施将石油污染物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然后再应用其他技术将其清除。清除方法按性质可分为 3 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2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在陆地上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河流进入海洋,或随大气运动到达到海洋上空并沉降在海洋,从而导致海水水质变差,引起海洋生态

46、环境的恶化,使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受到危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危及人类健康。3加大海洋环保教育,增强海洋保护意识,普及海洋安全知识,使人们充分了解海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大力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压力,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大海洋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增加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促使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教材 P113 探究:1东部山地以森林为主;中部高原地区以草原为主,分布有小面积荒漠;西部高原以荒漠为主。2首先,内蒙古自

47、治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别是降水差异较大,降水量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如中部草原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草场的退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较大的差别。教材 P116117 活动:1热带季雨林的群落结构较复杂,乔木存在上下分层,有部分种类旱季无叶,有板状根、茎花;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比较发达,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2(1)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为:热带草原分布地区全年高

48、温,年降水量差别很大,介于 2502 000 毫米之间,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干旱少雨。(2)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粗大的树干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3)示例:骆驼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沙漠和戈壁。骆驼刺地下根系十分发达,能在大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上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教材 P119120 活动:1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东部地区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从北京向西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

49、带草原、 温带荒漠。原因:东部地区主要接受的太阳辐射,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步递减。不同纬度地区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从北京向西,也就是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因为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出现了由森林向荒漠的更替。2(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应是热带季雨林。(2)巧克力山所在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这种土层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当地因土层薄,而难以生长树木。(3)每年的 35 月是热带季风气候

50、的干季,降水少。5 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3(1)植物体的增长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的数量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质的数量。产生得越多而消耗得越少,则植物体增长得越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气温的影响。植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而呼吸作用较弱,从而有机体增长最快。(2)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随着气温的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将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从而导致减产。教材 P121 探究:1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活动题答案 (2).docx)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