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4 课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时间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原因皇帝勤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详加过问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奏折制度(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军机处设立时间:雍正时期地点:皇帝寝宫旁成员:军机大臣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充任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
2、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特点:简单、秘密、速度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4、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5、总体特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二、疆域的奠定二、疆域的奠定1、总体特点: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2、东南边疆统一台湾(1)收复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台湾设府:1683 年,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3、东北边疆黑龙江地区(1)背景:17 世纪中叶,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过程:雅克萨之战:康熙前期,清
3、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谈判。(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 年。内容: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意义:是中俄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它遏制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的扩张,保障了东北地区的安宁。4、北部及西北边疆蒙古、新疆蒙古概况漠南蒙古(内蒙古) :被打败、收降。漠北、漠西蒙古:遣使进贡平叛蒙古: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1757 年(乾隆在位)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新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行政管理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新疆地区:1762 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5
4、、西南边疆西藏册封制度清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期: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机构设置1727 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金瓶掣(ch)签制。颁布法律1793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特别提醒:金瓶掣签制:达赖、班禅的继承人,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6、民族管理制度(1)机构设置: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族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7、
5、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8、地方行政区划(1)内地分立 18 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2)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三、统治危机的初显三、统治危机的初显(一)总体特点:(一)总体特点: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二)出现(二)出现: (1)康雍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2)19 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迹象更为明显。(三)表现(三)表现1、内部危机(1)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农民起义原因: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起义攻入北京皇宫。2、外部危机: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3、闭关锁国(1)表现: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格约束外商活动,禁止民间出海贸易。(2)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严重阻碍社会进步,阻碍了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使中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特别提醒: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