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感受空气感受空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 和水。在第三个环节当中涉及到了水,本课又是空气部分的开始 一课,所以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占据了重要的 位置。 二、学生分析 “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 息息相关。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 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性质?它和我 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但 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 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
2、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放开,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 题直接关联的实验活动。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 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 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 2 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 课以“找空气”为重点,设计了几个活动,就是让学生亲历一个 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明白发现式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形成相应 的科学探
3、究能力;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 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自主猜想、实验,教师 只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作必要的引领和指导。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 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 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
4、备】 3 给每组准备:透明塑料袋、烧杯、水槽、注射器、吸管、气球。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实验报告单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看不见,摸不着,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说它宝贵到处有, 植物动物离不了。植物动物离不了。 二、新课讲解 先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子,感觉一下自己的 呼吸。 把手放在胸部,深吸一口气,再慢慢把气呼出,如此反复 做几次,感受一下呼气和吸气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你能够用身边的材料, 让大家 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看到听到或感觉到 我们周 围有空气吗? 提示:提示:1 1、可以、可以 用用 塑料袋、吸管、针
5、筒、小瓶等材塑料袋、吸管、针筒、小瓶等材 料,也可用身边的材料哦!料,也可用身边的材料哦! 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例如: 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抓紧袋 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 结果水并不会跑进杯子里。 三、总结与延伸 4 师: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好多特性比 如: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会流动、生物都离不 开等。我们又知道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近期,我们都经历了好 多天的雾霾,雾霾夺走了孩子们喜欢的室外体育课;雾霾引起车 辆限行,给大人们上班带来了好多不便;雾霾遮盖了诗一样的蓝 天白云;雾霾使得满大街变成了来来往往的口罩、孩 子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平时做到爱护花草,保护树木,不 乱扔垃圾、我们渴望清新的空气;我们渴望白云绵绵、 蓝天无限。 老师:最后,安老师把伟大的科学家马克思的一段名言送给孩子 们,希望你们带着对科学家深厚的感情大声一起读(在科学上没 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 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同时养成向科学家学习的 良好品质。) 四、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二、空气存在吗 三、比较空气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