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质地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3土壤按照质地来划分,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下列关于这三类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故保水、保肥能力差B黏土颗粒较小,土壤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土壤质地C壤土颗粒大小适中,既透气透水,又蓄水保肥,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质地D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A岩石的风
2、化产物洪积物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C土壤的质地D腐殖质的含量5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母质层上有四个土层,其中甲为A有机层,以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母岩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C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腐殖质层,以枯枝落叶为主7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A成土母质B生物C地貌D人类活动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不同海拔高度典型的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以黄岗山
3、为主峰,海拔高 2158 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间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等不同植被类型。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武夷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凋落物较多B土壤质地紧实C凋落物腐殖化弱D土壤通气性差9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A有机质矿化速率快B微生物活性高C土壤呼吸作用较强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
4、因素是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11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秸秆还田、少耕、休耕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C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a 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13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B甲与C乙与D丙与盐化沼泽冻土区城冻土剖面从上至下分为融化层、融冻过渡层、冻结层、冻站过渡层、暖土层。
5、冻结前,太阳辐射加热土壤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在表面中,表土含水率最小。冻结期,暖土层水分沿毛管上升,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表面温度梯度变大,水分迁移加速。融冻期,融化层水分一部分在毛管力的作用下向上迁移、在土壤表面蒸发,另一部分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迁移。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盐化沼泽土冻结前、冻结期、融冻期剖面含水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4图中曲线分别代表的是土壤的A冻结前,冻结期、融冻期B冻结前、融冻期、冻结期C融冻期、冻结期、冻结前D融冻期.冻结前冻结期15图示三个时期,表层含水率均较低,主要原因是A人为取用B重力下移C植物吸收D水分蒸发16该地区土壤表层盐度降低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
6、冬季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18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 4-10 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 ,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 3-9 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注: 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 0.08mm
7、 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与地膜覆盖相比,7-9 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A草类生长耗水B径流流失较多C土壤蒸发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20夏季晴天时,该果园黑膜覆盖区膜内温度较白膜覆盖区A白天高B日较差大C日较差小D无法判断21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膜覆盖区B白膜覆盖区C生草覆盖区D清耕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
8、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23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A地质B岩石C生物D成土母质读“六种主要植被类型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针叶林C草原D荒漠25影响植被类型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变化的最 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6受气候影响,下列地区土壤形成速度最快的是A热带雨林地区B草原地区C针叶林地区D荒漠地区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故称为富铝土。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
9、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依材料推断,下列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砖红壤B燥红土C红壤D黄壤28我国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形区是A华北平原B东南丘陵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与黑色土相比,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30红壤的肥力、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有种植绿肥增施熟石灰
10、平整土地引淡淋盐ABCD泥炭是来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大九湖湿地(下图)平均海拔 1730 米,泥炭资源丰富,历史上当地农民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采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大九湖湿地泥炭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B河湖较多,植物残体分解慢C山地地形,植物种类丰富D土壤肥沃,植物生长速度快32历史上当地农民采挖泥炭主要用作A沼气原料B牲畜饲料C作物肥料D建筑材料33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读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图 5)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11、 20003000 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 40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下图) ,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34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可能是A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C地形较高,热量条件差D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35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A121 月B45 月C67 月D910 月36土壤是自然环
12、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回答下题。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对土壤形成起重要作用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7与乙区域相比,丙区域发育的土壤A水热条件差B生物风化强C微生物活动弱D有机质含量少38图中甲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区域,适宜种植葡萄等园艺作物,该气候的成因A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低纬信风交替控制B单一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D单一盛行西风带控制
13、土壤是由岩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两大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A甲-海陆变迁乙-水循环丙-生物作用丁-风化作用B甲-海陆变迁乙-大气循环丙-生物作用丁-风化作用C甲-搬运作用乙-大气循环丙-变质作用丁-侵蚀作用D甲-搬运作用乙-水循环丙-变质作用丁-侵蚀作用40在土壤形成过程中A甲环节的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无关B乙环节的迁移数量内陆一般高于沿海C丙环节的转变速度一般与海拔无关D丁环节的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2019 年 8 月亚马逊雨林发生严重火灾,起火次
14、数 7.3 万次,与 2018 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80%。据卫星数据显示,2019 年 7 月的森林砍伐面积比 2018 年同期增加了 39%。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1图中土壤肥力由 B 点到 C 点的变化过程表明了A甲环节增强B乙环节增强C丙环节增强D丁环节增强42推测此次火灾严重最主要原因是A环保者恶意宣传 B大力发展农畜业C全球气候变暖 D拉尼娜现象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玉溪某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玉溪周边山地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同学们了解到玉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等沉积岩广布,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
15、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考察地区的地带性自然植被是_。(2)从图中获知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3)同学们在玉溪周边山地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土壤多为红色,遇到下雨时还变得特别黏重。简要分析本地土壤特点形成的原因。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 8774 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 60 年代末起, 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 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 中间层为有机肥、 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
16、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 ,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1)说明阿尔梅里亚的降水特征。(2)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日均最高气温() 19272818日均最低气温() 10181910平均降水总量(mm) 1981425平均降水天数(天) 4125(3)“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4)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4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 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
17、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 、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 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2)分析火后前 15 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 300 mm。政府颁布
18、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1C2B【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是多个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为土壤提供肥力。故选 C。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
19、学组成,即土壤的质地。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3B【详解】砂土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下来的比较少,由此导致土壤保肥性差,A 对。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施肥见效慢,不是理想的土壤质地,B 错。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C 对。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D 对。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
20、误选项,故选 B。【点睛】4B5D【分析】4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5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过程。解题以了解土壤的成土母质为前提,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判断土壤的发育程度。6C7A【分析】6森林土壤
21、剖面自上而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所以甲为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淋溶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7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所以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8A9D【分析】8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质地等环境因子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的进行,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不断累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作为土壤有机碳来源的植被凋落物变少,且由于土壤质地变紧, 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受到限制。 故 A 正确;土壤质地越紧实,透气性越差,有机碳的含量越低,故 BD 错误;凋落物腐殖化越弱,有机碳含量越低,故 C 错误,
22、所以该题选 A。9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常年维持低温,微生物活性低,土壤呼吸作用弱,有机质矿化速率缓慢,因而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累积,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10C11A【分析】10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又因为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动植物残体不易腐烂, 所以大量腐殖质堆积使东北平原的土层呈现黑色的样貌。因此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 正确;A、B、D 项与黑土肥沃有关,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 C。11“秸秆还田、少耕
23、、休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风蚀、水蚀等,A 正确;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但不能恢复土壤肥力,B 错误;该地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不合理,C 错误;“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D 错误。故选 A。【点睛】第一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主导因素”12A13D【分析】试题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2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可判断出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A 正确。13图 a 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由材料“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可以判断出,甲为湿润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
24、乙为干旱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干旱地带,可判断出丙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D 正确。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可判断出代表草原地区土壤,代表森林地区土壤。【点睛】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14A15D16B【分析】14冻融前,表层
25、因土壤水分蒸发,含水量降低,所以曲线为冻融前。冻结期,暖土层水分沿毛管上升,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剖面温度梯度变大,毛管水向冻结过渡层迁移加速,导致含水率最大的深度靠近表层,所以曲线为冻结期,融冻期,融化层水分一部分在毛管力的作用下向上迁移、在土壤表面蒸发,另一部分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迁移, 导致冻结期最大含水深度下移部分, 所以曲线为融冻期,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15据材料可知,表层水分较低,均因为表层水分蒸发导致,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16我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多,对地表土壤产生淋盐作用,所以该地区土壤表层盐度降低的季节是夏季,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
26、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A18D【分析】17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18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 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 错误
27、。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 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 错误。故选 D。【点睛】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是流水侵蚀形成,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层是风力堆积形成的。19A20C21C【分析】19读图可知,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 79 月气温高,草类植物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导致土壤水分较少,A 正确;如果是由于径流流失多,则四种覆盖方式水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B 不符合题意;如果土壤蒸发水分多,则四种状况下土壤水分含量相差无几,C 不符合题意;如果是果树生长旺盛所致,则和地表覆盖无关,则四种覆盖方式水
28、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0夏季晴天时,太阳光照旺盛,白膜透光,膜内温度上升快,黑膜阻光,温度上升慢,因此白天黑膜覆盖区气温低于白膜覆盖区,黑膜保温作用更强,夜晚温度较低,故黑膜覆盖区膜内温度日较差较小,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1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草类植物残骸等受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有机质,因此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生草覆盖区,故 C 正确;其它膜覆盖区或者清耕地,就没有外来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偏低,AB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 3-9 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
29、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2A23C【分析】22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的山区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A 正确;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 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C 错。故选 A。23根据上题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与生物有关,C 正确;与地质、岩石、成土母质等关系不大。故选 C
30、。24C25B26A【分析】24通过对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的分析,可知图示纵坐标代表的是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即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草原,C 对,ABD 错。故选C。25读图可知,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 对,ACD 错。故选B。26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活动旺盛,生物风化强烈,土壤形成速度最快,A 对,BCD 错。故选 A。27A28B【分析】27由材料“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
31、称”可知,土壤所处地区气候越湿润、热量条件越高,越容易使得氧化铁、铝成分聚集,对应图示可知,砖红壤地区纬度低,更加湿润,说明气候湿热,土壤中的铁铝相对含量最高,故选 A。28读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气候越湿热,越容易形成富铝土,选项中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最为湿热,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故选 B。【点睛】气候越湿热,微生物分解越快,铁铝成分容易氧化,形成酸性较强的土壤,温度越低,微生物分解慢,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所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酸性强,东北地区土壤较为肥沃。29B30A【分析】29读图可知,黑色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
32、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气候,B 对。生物、成土母质及人类活动会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CD 错。故选B。30红壤具有“酸、瘦、黏”的特点,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增施熟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有利于降低酸性,对。平整土地主要是便于耕作和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壤性状无关,引淡淋盐主要是防治土壤盐碱化措施,错。故选 A。【点睛】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
33、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31B32C【分析】31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读图可知,大九湖湿地河湖较多,大量植物残体被水淹没,与外界大气环境隔绝,分解速度较慢,长期积累形成丰富的泥炭资源,B 符合题意;气候湿热,有机质容易
34、分解,不是泥炭丰富的原因,排除 A;山地地形对泥炭形成作用不大,不是泥炭丰富的原因,排除 C;泥炭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堆积而成,与土壤肥沃关系不大,排除 D。故选 B。32泥炭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钙、锰等多样元素和有机质,肥力高,所以历史上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用作作物肥料,C 符合题意;历史上还不能使用沼气,排除 A;泥炭不能用作牲畜饲料,排除 B;泥炭富含有机质,不适宜用作建筑材料,排除 D。故选 C。【点睛】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基本上“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
35、钙、锰等多样元素,是纯天然的有机物质,它是一种无菌、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物质,可作多方用途。33C【详解】读图可知,与 4000 米左右的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小。与 4000 米左右处相比,20003000 米处地势低,大气温度较高,且大气温度较低,有可能增加土壤中磷累积量,A 错误;与4000 米左右处相比,20003000 米处地势低,热量条件较好,生物生产力更大,因此生物生产量不会较低,B 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与 4000 米左右处相比,20003000 米处地势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使得土壤含水量较低,因此土
36、壤中的磷累积量较小,C 正确;如果当地地表径流量较小,则流水侵蚀较弱,则有利于磷累积量增加,从而应形成磷累积量高值区,与题意不符,D 错误。故选C。【点睛】34A35B【分析】34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巧克力山海拔低且地势较平缓,山坡陡峻说法错误,B 错误;由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材料信息表明,巧克力山海拔在 40120 米,海拔低,热量条件好,C 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没有树木并非人为破坏的结果,且没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D 错误;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土壤先天发育较差,土层较薄,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泥土易被侵蚀,或在重力作用下移,使土壤厚度
37、更小,土层太薄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只能生长低矮、根系浅的草,A 正确。故选 A。35材料信息表明,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观赏巧克力山的时间为“每年热季”,热季是气温高、降水少的季节,读图可知,121 月气温相对较低,不是“热季”,排除 A;图中显示,45 月当地气温最高,且降水稀少,此时草类植被干枯,巧克力山景色显著,是观赏“巧克力”景观的旅游最佳时间,B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67 月降水量大,气温不高,草类植被生长茂盛,绿色景观为主,不是观赏“巧克力”景观的最佳时间,排除 C;读图可知,910 月间,9 月降水量仍较大,且气温不高,因此不是观赏“
38、巧克力”景观的最佳时间,排除 D。故选 B。【点睛】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6B【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解】植物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的主要来源,A 错。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 正确。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这些矿物质是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的。37B38C【解析】【分析】37乙区域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丙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温度高,湿度高,微生物活动旺盛,
39、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强,使有机物很快就被分解了,所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低,因而不肥沃,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的土壤生物风化强,B 正确。丙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微生物活动旺盛,AC 错误。乙、丙区域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 错误。故选 B。38图中甲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区域,该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南半球夏季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南半球冬季甲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C 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低纬信风一般不会交替控制某地区,单一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一般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单一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ABD 错误。故选 C。【点睛】我国北方
40、的内一些比较寒冷的地方土壤就比较肥沃,比如我国北方的黑土地就很肥沃。39A40D【分析】39甲由海底到达地表,为海陆变迁;乙将碎屑物质带到江河湖海,为水循环;丙为生物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丁通过风化作用将块状岩石变成碎屑物质。故选 A。40甲环节为海陆变迁,迁移数量与内力作用有关,A 错误;乙环节为水循环,沿海水循环更活跃,故迁移数量一般高于内陆,B 错误;丙环节为生物作用,海拔高的地区,生物量少,转变速度较慢,C 错误;丁环节为风化作用,转变速度常与气候特征相关,D 正确。故选 D。【点睛】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在低等
41、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41D42B【分析】41据上图分析,图中甲表示热带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乙表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丙表示海洋水蒸发,丁表示径流(雨林到海洋) 。土壤肥力由最高的 B 点持续下降到 C 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主要是径流的影响,主要是受丁影响,故本题选择 D。42亚马逊并不像其他森林一样容易发生自然火灾,多数林火的发生来源于人类活动。当地农民一般会选择在较为干燥的八月到十一月通过火烧清理田地,或养殖业、矿产业借此创造可用的土地,所以主要原因来源于
42、当地大力发展的农畜业导致的,B 对。严重火灾实际是有发生,和环保者恶意宣传没有关系,排除 A;全球气候变暖和拉尼娜现象是自然原因,此次火灾严重主要是人为原因,所以排除 CD。故本题选择 B。【点睛】图中甲表示热带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乙表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丙表示海洋水蒸发,丁表示径流(雨林到海洋) 。43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成土母质;气候(3)本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石灰岩基岩,夏季高温多雨,雨季长,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铝等含量较高,黏粒含量比重大,导致土壤呈红色且遇水会变得黏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及土壤的形成过程。【详解】(1)依据考察地
43、区为玉溪周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地的典型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调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和时间,其中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和时间。浙江属于低山丘陵区,丘陵地形,且土壤中氧化铁等含量较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淋溶作用强。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含量高,黏粒含量比重大,导致土壤呈红色且遇水会变得黏重。44 (1)特征:全年干旱少雨。(2)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
44、质含量低。(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4)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分析】本题以阿尔梅里亚为背景,考查该地的降水、土壤及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图中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可知,该地全年干旱少雨。(2)土壤肥力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
45、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空气等有关。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3)土壤肥力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空气等有关。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4)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
46、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点睛】45 (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3)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分析】本题以针叶林为材料背景,考查土壤条件对农业发
47、展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难度较大,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不易耕作;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土壤肥力低,生产力低。(2)结合上题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生产力低的原因是土壤温度低和肥力低,林火能烧毁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林下土壤呈酸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可以使土壤温度上升,改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使森林凋落物
48、加速分解,促进了养分循环,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使林下植被快速生长,生产力迅速增加。(3)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点睛】46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土壤贫瘠。(2)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分析】本题以埃尔埃希多地区位置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分析地形图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坡度大,土层薄;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进而推断该地多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壤贫瘠。(2)根据材料“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从影响土壤肥力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方面进行分析。上层沙土,颗粒大,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颗粒小,透水性差,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