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2019271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5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78 页【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 4 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习提纲精简版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一基本概念、理论(观点、方法):基本概念、理论(观点、方法):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生产力生产力(1 1)含义)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和物的关系)。(2 2)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首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

2、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也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3)地位:)地位: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于不断进步的变化之中。2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1 1)含义)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3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

3、系的辩证关系(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2 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3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决定上层建筑,上

4、层建筑反作用于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 1、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 2、基本规律:、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动力)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第 2 页 共 78 页是

5、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注: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具体的统一,其中,经济形态是基础。)第一课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1 1、了解了解原始社会生产力:原始社会生产力: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旧石器、新石器时代)。2

6、2、理解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 3、懂得懂得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氏族,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后来出现部落、部落联盟。4 4、原始社会的解体(、原始社会的解体(正确认识正确认识私有制在解体中的作用):私有制在解体中的作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代替了氏族集体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

7、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私有制的积极作用: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时代)(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时代)1 1、奴隶社会生产力:、奴隶社会生产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2 2、知道知道奴隶社会生产关系:

8、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 3、了解了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最早的国家(上层建筑)最早的国家(上层建筑)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随着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国家产生的标志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4 4、奴隶社会主

9、要矛盾、奴隶社会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第 3 页 共 78 页5 5、懂得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 1)明确明确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 2)阐述阐述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10、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6 6、奴隶社会的衰亡、奴隶社会的衰亡: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被封建制所代替。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社会的演进,文明的发展)(一)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1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2

11、 2、知道知道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3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2)(3)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基础。(1)经济剥削: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明确明确主要方式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其他方式:高利

12、贷、苛捐杂税、徭役(2)政治统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思想控制: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思想。4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 1)基本阶级:)基本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 2)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形式有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5 5、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瓦解的瓦解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

13、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二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 1、资本主义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的发展运用,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2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第 4 页 共 78 页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注 1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注 2剩余价值的隐蔽性: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

14、格;但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这表明,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对工人的剥削,是隐蔽的。)(2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和奴役的过程。3 3、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上层建筑)(1 1)例举例举萌芽萌芽表现表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

15、来。(2 2)原因:)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3 3)过程(方式)过程(方式):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夺取政权的革命。(注意:在反封建斗争中,是由资产阶级而不是由工人或农民阶级发挥了领导作用,这是因为:尽管封建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阶级的共同敌人,但当时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4 4)标志:)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6、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5 5)正确认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历史进步性(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历史进步性(积极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 4、理解理解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消极方面):(1 1)阐明阐明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

17、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2 2)阐明阐明实质:实质: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 3)原因:)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

18、会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第 5 页 共 78 页5 5、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2)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6 6、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

19、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20、及其剥削关系。(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框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思想来源(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1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

21、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2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3 3、历史评价:、历史评价:(1 1)历史进步性)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提供思想来源。(2 2)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找到社会变革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二)(二)懂得

22、懂得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 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2 2、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阶级条件):阶级条件):(1 1)标志事件:)标志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

23、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其中政政治斗争治斗争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第 6 页 共 78 页(注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失败启发失败启发: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1 1)理论来源:)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24、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揭示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历史的主体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在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 2、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1 1)理论来源:)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3 3、阐明阐明两大理论基石的重大意义两大理论基石的重大意义唯物史观和剩

25、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二)二)明确明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发表1 1、时间:、时间: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 2、内容、内容/ /意义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由为什么可以由理论变为现实):(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历史必

26、然性。(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三、三、懂得懂得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的价值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的价值(一)巴黎公社(一)巴黎公社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1 1、时间、时间:1871

27、年2 2、亮点、亮点: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公社的原则(彻底改造旧国家机器、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防止社会公仆变社会主人等)是永存的。3 3、意义、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二)十月革命(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1 1、时间:、时间:1917 年2 2、亮点、亮点: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第 7 页 共 78 页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 3、阐明阐明意义:意义:(1)

2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3)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4)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 1、发展:、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 2、曲折:、曲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 3、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与发展?、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与发展?(1)理论角度)理论角度:从人

29、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物质条件;产生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经验)(2 2)实践角度)实践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 21 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第 8 页 共 78 页第二课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悲怆的历程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一)(一)认识认识近代

30、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内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趋没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2、外因: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二)(二)懂得懂得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三)知道知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

31、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中国的封建势力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四)结论:(四)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各种尝试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二、胜利的征程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指导思想:马克思列

32、宁主义传入中国(一)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二)(二)了解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1919 年五四运动。年五四运动。理解理解重大意义重大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转

33、折点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里程碑意义。(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1 1、知道知道成立条件、时代背景:成立条件、时代背景: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 2、知道知道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主心骨。(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探索

34、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道路)第 9 页 共 78 页(3)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

35、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根本性经验是必须坚持根本性经验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 1、对中国:、对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中华

36、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2 2、对世界:、对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五(五)明确阐述明确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特点1 1、性质: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 2、特

37、点(三个、特点(三个“新新”)(1)领导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根本标志)(2)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六)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六)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1 1、形成:、形成: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 1945 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8、。2 2、意义:、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七)明确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七)明确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1 1、两个步骤:、两个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社会主义革命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3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两个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两个阶段。第二步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第 10 页 共 78 页2 2、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

40、段必须相互衔接。第二框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1949-19561949-1956 年)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起止时间(一)起止时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二)明确明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三)(三) 理解理解从新民主主义

4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四)(四)知道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1 1、标志、标志: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42、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 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1)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 2)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43、展进步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7195719781978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第二次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二)中共八

44、大:(二)中共八大:1 1、历史定位及价值:、历史定位及价值: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第 11 页 共 78 页(1 1)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 2)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45、: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对新中国成立初(三)对新中国成立初 3030 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客观评价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客观评价1 1、例举例举艰辛探索的成就:艰辛探索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教育医疗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 2、艰辛探索的意义:、艰辛探索的意义:(1 1)

46、(一个飞跃)(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 2)(一个肯定)(一个肯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3 3)(一个结论)(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

4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2 2、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主心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3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

48、主义建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4、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5 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 12 页 共 78

49、 页第三课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一)了解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1978 年 12 月)1 1、内容:、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 2、意义:、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二)阐述阐述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历程1 1、改革开

50、放起步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1978 年到年到 19921992 年):年):(1 1)改革:)改革:1982 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2 2)开放:)开放: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十三届三中全会,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 年,开放一批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四共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精简版汇编(全面必备!).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