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一.单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 ,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2.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元进行遗传修改并移植入活鼠的大脑内,结果发现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并调控老鼠神经元的活动,最新研究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等铺平了道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
2、”的转变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人类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元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D “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其中的“信号”指电信号3. 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除皱是目前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中存在肉毒杆菌毒素,它能阻遏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主要影响的结构是()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受体4. 研究发现,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C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
3、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5. 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BCD6. 科学家发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强血液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C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D乙酰胆碱能催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7. 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 a、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C刺激图
4、乙中 b、c 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 1、2 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8. NO 是最早发现的气体神经递质,与一般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下图表 示自主神经元支配血管平滑肌舒张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均需要消耗 ATPB神经递质均需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不会引起 G 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膜两侧 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 NO 的合成9.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5、。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不会引起的后果是()A使用蝎毒,在 a 处给予刺激,b 处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蝎毒,在 a 处给予刺激,c 处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有机磷,在 a 处给予刺激,c 处产生动作电位D使用有机磷,在 a 处给予刺激,b 处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0. 在机体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此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在核糖体内合成,并转移至突触小泡内储存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主要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
6、体提供C神经递质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也以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11. 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触前膜回收D同种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相同12.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GABA 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当 GABA 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C 癫痫病人体内 GABA 的量不正常, 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 (可降解 GABA) 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D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GABA 受体,它的嵌入起到了与 GABA 一样的功能,缩短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三、非选择题13.氨基丁酸具有控制疼痛的作用,其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 1 所示。另一种局部麻醉药作用机理如图二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
8、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阻碍突触后膜处的兴奋传递。(1)图 1 中_(填数字编号)组成突触结构。(2)据图可知,在神经调节中氨基丁酸是一种_,通过_方式释放到细胞外。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胞吐作用(3)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促进 Cl-内流,使突触后膜保持_电位状态,突触后膜兴奋得到_(抑制/促进) 。(4)图 2 中,辣椒素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使某种局部麻醉药进入细胞内,进而阻塞 Na+通道,以致无法产生兴奋。(5) 综上所述, 氨基丁酸和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_ (相同/不同) , 作用效果_(相同/不同) 。14.神经细胞间的突触
9、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 BC 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 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 Ca2+通道开放,使 BC 释放的谷氨酸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 GC 兴奋性降低。(2)GC 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 AC 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升高/降低) ,进而导致 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 与 BC 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膜。(3)上述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10、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参考答案:1. 【解析】选D。骨骼肌持续收缩,持续性兴奋,可能原因农药抑制了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D正确。2. 【解析】选C。突触小体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错误;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这里的信号指化学信号,D错误。3. 【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是阻遏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因此肉毒杆菌毒素主要影响的结构是突触前膜。4.
11、 【解析】选C。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C正确,A、B、D错误。5. 【解析】选D。图中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的传导,A正确;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B正确;图中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的传导,C正确;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不能
12、逆向传递,D错误6. 【解析】选B。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乙酰胆碱,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由题意可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为突触后膜,其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作用,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B。7. 【解析】选B。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处,兴奋可以传到处,B正确;图乙中b处有突触小泡,a、b点在上一个神经元上,
13、c、d点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ab=bd,b和c之间有突触,所以a处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处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a点不产生神经冲动,d点可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剂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8. 【解析】选D。据图显示,NO可自由穿过细胞膜,说明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据图显示,NO直接通过突触后膜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结构决定功能,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会使G蛋白活化,其结构也发生改变,C错误;C
14、a2+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突触前膜,促进NO的合成和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膜两侧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O的合成,D正确。9. 【解析】选A。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则a处不能兴奋,b处不能释放神经递质,A符合题意;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仍保持静息电位,B不符合题意;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而且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则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分解减慢,则c的电位变化持续时间较长,C不符合题意;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
15、,则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分解减慢,但不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故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不符合题意。10. 【解析】选BC。绝大多数的神经递质为非蛋白类物质,所以其合成与核糖体无关,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主要需线粒体供能,B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神经递质持续与对应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C正确;神经递质在回收过程中有专门的通道蛋白运送,所以D错误。11. 【解析】选 BD。神经递质在释放前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 正确;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
16、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有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也有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B 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触前膜回收,C 正确;同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如乙酰胆碱作用于腺体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D 错误。12. 【解析】选 C。由题干已知 GABA 是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因为有囊泡的保护作用,神经递质一般不会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A 错误;GABA 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B 错误;释放的 GABA 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
17、解而失活,加入抑制剂后,氨基丁酸转氨酶受到抑制,使 GABA 的分解速率降低,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正确;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是 GABA 受体中,与 GABA 一样的功能,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D 错误。13. 【答案】 (1)(2)神经递质D(3)静息抑制(4)通道蛋白(5)不同相同【解析】 (1)图 1 中为突触小泡,包裹着神经递质,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据图可知,在神经调节中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3)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促进Cl-内流,
18、膜电位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被抑制;(4)据图 2 可知,辣椒素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通道蛋白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打开通道,使某种局部麻醉药进入细胞内,进而阻塞Na+通道,以致无法产生兴奋;(5)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让Cl-内流,形成静息电位,兴奋被抑制,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阻止Na+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保持静息电位,兴奋被抑制,综上所述,氨基丁酸和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作用效果相同。14. 【答案】 (1)突触小泡减少(2)降低丙(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 CD【解析】 (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
19、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