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0294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章群落及其演替第 1 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辨析群落的概念和研究的问题1.(原创)下列组合中,属于群落的一组是()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 蛹和成虫某湖中的所有鱼某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某绿洲中的全部生物A.B.C.D.2.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A.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B.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C.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D.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题组二认识群落的物种组成3.(2020 山东泰安二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C.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

2、不同D.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不是固定不变的4.(2019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判断一个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D.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5.(原创)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题组三掌握种间关系6.(原创)下列属于原始合作关系实例的是()A.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

3、的海葵保护小丑鱼,海葵则吃小丑鱼消化后的残渣B.蟹背上的腔肠动物对蟹能起伪装保护作用,而腔肠动物又利用蟹作运输工具,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获得食物C.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D.织巢鸟将鸟巢安在胡蜂巢上方,以防止猛禽攻击雏鸟,织巢鸟与胡蜂相安无事7.(2020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开学联考)某池塘中甲、乙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易错)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

4、数量呈现波动现象8.下列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易错)A.蜜蜂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属于寄生关系C.蛔虫和人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羊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9.如图所示为下面 4 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1)AD 4 组生物所对应的曲线是A,B,C,D。(2)图现象是由于。(3)图与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4)若 4 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是。题组四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与生态位10.(2020 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

5、上初考)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易错)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1.下列有关群落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被的分层结构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B.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C.陆地上决定植物地上分层和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多种D.温带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12.(2020 安徽合肥十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

6、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13.(2020 河北开滦二中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易错)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B.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C.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D.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 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14.(原创)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

7、可能出现重叠现象15.(2020 河南信阳高二上期末改编)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竞争相比,鲢鱼和鳙鱼的竞争更激烈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题组五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6.(2020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3849211321注:第一层距地表 05 cm;第二层距地表 510 cm;第三层距地表 1015 cm。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J”形17.(2020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考模拟)请据图回答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及其丰富度的调查的问题:(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9、。(2)图中 A 为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利用 A 装置采集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习性(至少答出两点)。 图中 B 为吸虫器:主要收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无论诱虫器还是吸虫器,采集的小动物都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能力提升练题组一辨析群落的种间关系1.(2020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榕树、 榕小蜂是迄今已知的最紧密严格的专性传粉系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两者在形态结构上已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 榕树的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吸引榕小蜂前来为其传粉,同时也提供部分花柱较短的雌花子房让榕小蜂产卵繁殖后代。关

10、于榕树和榕小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B.二者之间依靠某种信息建立联系C.二者之间协同进化,获得生存优势D.专性传粉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2.(2020 天津高二上期末,)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 a 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彼此有利D.生活在同一容器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 a 代表占优势者3.(不定项)(20

11、20 江西南昌高三一模改编,)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喷洒 DDT(一种农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互利共生C.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寄生D.DDT 的喷洒对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4.(2019 陕西西安莲湖高三上期中,)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 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

12、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 1 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和。题组二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5.(原创)()下表是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处植被类型和蝶类种数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

13、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差异只与地形有关B.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会降低C.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各海拔地带的气候特征有关6.()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 的海拔内,高山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2)森林 B 中的植被分布(填“有”或“无”)水平结构。森林 B 中的动物(填“有”或“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14、。(3)高山 A 处不同海拔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7.(2019 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 1),图上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结构。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3)图 3 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 30 年

15、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年,第1520 年间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第 2030 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题组三研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实验的应用8.(2020 山东日照高二上期末,)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可以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光照只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9.(2019 湖南双峰一中高二开学考试,)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

16、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泥滩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第 2 章群落及其演替第 1 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过关练1.D2.A3.A4.A

17、5.D6.B7.D8.B10.A11.B12.D13.D14.D15.D16.B1.D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 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某湖中的所有鱼含有多个物种,但没有包括该湖中的全部生物,故某湖中的所有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不符合题意;某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群落只包含生物,不符合题意;某绿洲中的全部生物是该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属于群落,符合题意。2.A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是种群的迁出,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 符合题意;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涉及动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B 不符合题意;线虫寄生在

18、小麦叶片中,涉及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 不符合题意;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说明同一范围内,群落的优势种是水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不符合题意。3.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并不是生物数目的多少,A 错误;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气候变化而减少,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B 正确;不同群落中物种数目不同,造成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C 正确;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发生变化,D 正确。4.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是群落中优势种最重要的指标,A 符合题意;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有可能

19、是寄生生物,不一定是优势种,B 不符合题意;群落中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C 不符合题意;群落中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例如,细菌、病毒繁殖和传播能力强但不一定是优势种,D 不符合题意。5.D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 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 错误;群落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 错误;如果过度放牧,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碱蓬等植物就会明显占优势,群落中原有的一些植物种类会消失,草原生产力严重降低,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D 正

20、确。6.B小丑鱼与海葵,白蚁和肠内鞭毛虫,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C 不符合题意。原始合作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蟹背上的腔肠动物和蟹属于原始合作关系,B符合题意。织巢鸟将鸟巢安在胡蜂巢上方,以防止猛禽攻击雏鸟,此现象对织巢鸟有利,而对胡蜂无害无利,不属于原始合作关系,D 不符合题意。7.D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 错误;甲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 错误;两种鱼为争夺 O2等资源会产生竞争关系,C 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

21、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从而使甲乙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D 正确。易错警示根据种群数量图判断被捕食者与捕食者:捕食关系经常呈现出不同步性变化的特征,表现为“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为捕食者。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不一定只有一种。8.B种间关系是不同种群间的关系,而蜜蜂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种间关系,A 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属于寄生关系,B 正确;蛔虫和人属于寄生关系,C 错误;羊吃草体现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属

22、于捕食关系,D 错误。易错警示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都属于种间关系。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9.答案(1)(2)竞争食物,使大草履虫因缺少食物而死亡(3)寄生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4)和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应曲线;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且竞争力弱的会被淘汰,对应曲线;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对应曲线;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对应曲线。(2)种间竞争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大草履虫的竞争力弱,因食物缺少而被淘汰。(3)曲线代表的是种间竞争关系,曲线

23、代表的是寄生关系,种间竞争有可能造成种群的消亡,但寄生不会,寄生生物依赖宿主,一般不会让宿主全部死亡。 (4)若 4 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曲线中的 a 表示捕食者,没有了食物来源,对其生存不利;曲线中没有了与其竞争的对象,对 a 有利;曲线中两种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没有了 b,对 a 不利;曲线中 b 为寄生生物,a 为宿主,没有了寄生生物,对宿主 a 有利。10.A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植物,主要是由温度不同造成的,此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A 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 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与食

24、性有关,C 正确;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易错警示同一座山的山顶、山腰、山脚生存着不同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垂直结构。11.B因植物的分层现象,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会影响鸟类的多样性,所以植被的分层结构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A 正确。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含量等因素决定的,B 错误。陆地上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条件,C 正确。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带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

25、、冬有很大不同,D 正确。12.DA 图显示甲、乙存在共同的环境梯度,属于种间竞争,但是乙的空间被共占的比例较小,A 不符合题意;B 图中甲、 乙几乎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种间竞争很小,B 不符合题意;C 图中甲、乙没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 不符合题意;D 图中甲、乙有共同的环境梯度,且乙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D 符合题意。13.D竹林中凤尾竹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特征,A错误;秧苗与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动物的分层现象不能提高光的利用率,C 错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

26、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D 正确。陷阱分析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的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植物的分层现象可以提高对光的利用率,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但不能提高对光的利用率。14.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 正确;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在该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 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 正确;

27、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 错误。15.D牛羊对资源和空间需求几乎完全相同,而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和占据空间有不重叠区域,故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竞争更激烈,A 错误;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增多,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B错误;四大家鱼“和平共存”的原因不是互利共生,而是它们的分布水层和食物种类有差异,这使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C 错误;四大家鱼的垂直分层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激烈,该混养技术能提高利用池塘资源的能力,D 正确。16.B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调查,A 错误;分析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需要观

28、察各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由题表可以看出,各样地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 正确;由题表可以看出,农用地第 1 层土壤动物个体数明显少于其他样地,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C错误;表中数据无法得出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17.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2)便于空气流通避光、避高温、趋湿避免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70%的酒精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图 A 为诱虫器,装置中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保证小动物进行正常的呼吸。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利用 A 装置采集,土壤小动

29、物会远离光源、热源进入试管中。图 B 为吸虫器,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很容易被吸走,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避免该现象发生,将小动物收集在试管中。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以固定杀死小动物并保存。能力提升练1.A2.D3.BC5.A8.A9.D1.A榕树和榕小蜂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彼此不能正常生存,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 错误;由“榕树的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吸引榕小蜂”可推测,它们之间依靠某种信息建立联系,B 正确;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协同进化,适应环境,获得生存优势,C 正确;专性传粉避免了花粉的浪费,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D 正确。2.D图中两种生

30、物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a、b 之间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其中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图表示,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 错误;T2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表示寄生的曲线图,B 错误;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C 错误;生活在同一容器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竞争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 a 代表占优势者,D 正确。3.BC图中出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由图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A 正确;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

31、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是互利共生关系,B 错误;寄生关系中,若寄生者增多,宿主会减少,题中两种生物不是寄生关系,C 错误;由图可知,DDT 喷洒后,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 的喷洒对草原泽狂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正确。4.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啮齿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的增加,它们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捕食种间竞争解析(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从种间关系考虑,啮齿动物

32、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在第 1 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其竞争的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间接效应的观点是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啮齿动物减少,使得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题述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小粒种子植物和蚂蚁以及大粒种子植物和啮齿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5.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差异也与气候变化有关,如温度、光照等,A 错误;一般来说,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物种的丰富度会逐渐

33、降低,B 正确;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植被类型有关,植被的分布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与食物条件,C 正确;蝶类在不同海拔的种类数与气候特征如温度、湿度密切相关,D 正确。6.答案(1)垂直光照(光质)(2)有有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不同(或植物的分层分布引起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不同)(3)温度不属于解析(1)海洋生物也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图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2)森林 B 中的植被会随光照强度、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呈现镶嵌分布的特点,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森林 B 中的动物会因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不同出现分层现象。(3)海拔不同造成温度等的不同,高山

34、 A 处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7.答案(1)S0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2)水平结构和垂直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3)20衰退型0解析(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由图 1 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 S0时达到最大,而 S2和 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 S0最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物种丰富度。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其意义是有利于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

35、力。(3)由图3曲线可知,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20年,第1520年间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因此这段时间内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第 2030 年间=1,种群的数量不再改变,其增长率为 0。8.A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 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B 错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错误;由图只能看出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无法判断种群密度,D 错误。9.D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 11 种,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6 种,因此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低于裸露泥滩,A 错误;由表中数据不能对比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除泥螺类)的种群密度,B 错误;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C 错误;不同生物的活动时间存在差异,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课时素养练: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