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20 小题小题)1.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A 发动南昌起义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 发动秋收起义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这次会议()A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B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C 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D 唤醒了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2、3.“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句话()A 说明了国共合作面临的困境B 解释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C 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D 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原因4.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 旧民主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5.1926 年 7 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
3、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A 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B 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C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D 缓和国共两党的矛盾6.“1926 年 9 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 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A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B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C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D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7.“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A 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4、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8.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 年 6月上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没有在工农群众中立住脚跟,开展北伐必遭失败B 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最终统一中国C 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D 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动,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9.“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
5、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A 出师北伐B 开始长征C 奔赴抗日前线D 奔赴南昌发动起义10.十月革命后,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由此可知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A 组织基础B 经济基础C 阶级基础D 思想基础11.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
6、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此时中共( )A 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 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 以反帝反封为主要任务D 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12.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是因为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促进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动摇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A B C D 13.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 中国
7、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4.“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指()A 中共二大B 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15.标志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事件是()A “宁汉合流”B 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C 东北易帜D 北伐部队占领北京16.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大胆尝试”()A 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D 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1
8、7.1920 年 5 月 1 日, 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B 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 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18.某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参观了下图所示景点。该景点位于()A 北京B 上海C 南昌D 延安19.“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A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B 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 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
9、的保证D 党内要根除“左”倾错误20.1927 年 9 月 17 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 月 19 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A 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B 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C 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D 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5 小题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
10、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 年 4 月 2 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 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
11、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本身是一个政治抗议运动,它的主要成就不在政治抗议的成功,而在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张玉法中国现代史材料说明了什么?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3.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续表材料二“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 90 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
12、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运动的一则口号。(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摘自中共六大的政治议决案(1928
13、年)材料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在革命道路探索问题上的特点。(2)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
14、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摘编自李志民回忆录材料三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雩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红色中华第 146 期(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2)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
15、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 B。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判断出这次会议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 项正确。当时,民主革命早已兴起,A 项错误;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C 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3.【答案】C【解析】材料中“白色政权”指国民党政权,“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4.【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以
16、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自五四运动开始转变,故 A 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C 项正确;此时中国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1926 年 7 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此时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开展,故有利于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故 B项正确。6.【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时间可以判定是国民革命时期,其高潮是北伐战争,北伐的主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 D 项正确。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
17、的“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可以看出此次革命运动的目标是打到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目标,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故 C 正确。A 项是武昌起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 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 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8.【答案】C【解析】国家外交政策和方针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苏联方面反对北伐这对于苏联来讲,是属于外交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苏联自身利益,故 C项正确;A、B、D 三项均
18、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9.【答案】B【解析】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等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中央红军,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从瑞金等地开始长征,B 项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D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组织基础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A、B、C 三项错误。1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可以看出,对当时中国国情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应该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当时并不存在,
19、故 A 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革命军队,而是强调斗争对象的偏差,排除 B 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坚持共产主义原则,而是强调中公认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活动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是错误的认识,排除 C项;材料体现不出照搬俄国道路的特点,排除 D项。故选 A。12.【答案】D【解析】选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深入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故正确;五四运动打击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故错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正确,选择 D 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1928 年”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20、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属于南昌起义的作用,不能说明表格中党员构成的变化,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 19241927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C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 1937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D 项错误。14.【答案】C【解析】由“万里长征”“左倾错误”“遵城”等信息可确定“会”是指遵义会议,故 C 项正确。15.【答案】C【解析】16.【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跟毛泽东无关,故 A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1935 年遵义会议,故 B
21、 项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也是遵义会议,故 C 项错误;毛泽东在实践中大胆尝试革命新道路是 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 D 项正确。17.【答案】B【解析】1920 年,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 A 项。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在 1919 年,排除 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劳工与妇女地位改善的问题,排除 D 项。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走同工人结合的道路。故正确答案选 B 项。18.【答案】C【解析】“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在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C 项正确。19.【答案】C【解析】材料反
22、映的是红军将士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推动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故 C项正确。20.【答案】B【解析】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因此选 B。21.【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受“左”倾错误影响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其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
23、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解析】(1)从材料一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2)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中的错误,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
24、中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22.【答案】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远远超过了其政治意义,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解析】23.【答案】(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素: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任答一个即可)(2)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任答两个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析】(1)第一小问成果,据材料一“要求释放学生”“
25、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得出。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北京学生 3 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武汉学商两界集会”“上海工人开始罢工”结合所学得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第三小问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据材料二“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24.【答案】(1)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2)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民革命的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
26、解析】第(1)问,材料一强调“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共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第(2)问,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从大革命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得出的教训。25.【答案】(1)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2)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以及材料二“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谷价到处高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从“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