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452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20 小题小题)1.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2.“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A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B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 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D 一定程度上

2、维护了国家的安全3.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B 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C 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D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口”4.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史料,与军机处无关的( )A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B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肯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丁此矣C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丁内阁,盖趋然执政之府矣D 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

3、不能稍有赞画下其间也5.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A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 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6.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注重创新和逻辑B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 与农业息息相关7.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A 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 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 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 保障小

4、农生产的稳定性8.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农村集镇发展迅速C 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9.“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 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D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10.万历十六年(1588 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

5、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11.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A 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B 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 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D 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12.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

6、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强化君主专制C 提高行政效率D 实现权力制衡13.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 建立通政司B 建立密折制C 设立枢密院D 设立军机处14.黄宗羲认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由此可见其思想主张是()A 工商兼本B

7、反对封建礼教C 天下为公D 反对君主专制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 “存天理,灭人欲”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贵”16.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A 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B 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C 阻止外邦“朝贡”贸易D 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17.对于下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技术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A 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B

8、 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C 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D 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18.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专制主义强化B 商品经济发展C 拜金主义盛行D 轻商思想淡化19.明朝末年,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的是()A 英国B 法国C 荷兰D 葡萄牙20.在下列明清小说中,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的是()AAB BC CD 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5 小题小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9、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繄(y)宰臣是系。其贤邪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10、。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摘编自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

11、贽藏书 、顾炎武亭林文集 、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二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其

12、所确立的国家之间交往的不成文准则是什么?这次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他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步入仕途之后,又利用在家守制、赋闲等各种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因此,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 、 甘薯疏 、 农遗杂疏 、 农书草稿 、 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共译,1612)等等。其中, 农政全书又堪称代表。材料二李时珍在艰巨的研究工作中,“无书不读”,涉猎诸家。1552 年(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 35 岁

13、时,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八百多种,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在他六十一岁那年(1578 年)写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1)根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经世致用”活动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促使徐光启取得农学成就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时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原因。25.中国古代先民创造

14、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请回答:(1

15、)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解析】选 A。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表述错误,C 在材料中没有反映。2.【答案】A【解析】据材料“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故 A 项正确;闭关锁国是小农经济封闭性的要求,故 B 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属于当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

16、乾隆帝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 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设机督造,雇匠织造”存在雇佣关系,C 正确;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述的是汉口人数众多,从事商业的人比较多,A 错误;“游手之徒,十室九空”说明游手好闲之人众多,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B 错误;“绅士商民近百万口”也是描述从事商业人数多,D错误。4.【答案】A【解析】A 选项讲述的是明朝宰相废除的事件,改革原有的中央政治组织形式,与军机处无关;B选项讲述的是军机处的位置优越性;C 选项讲述的是军机处的职责问题;D 选项讲述的是军机处的实质

17、。5.【答案】C【解析】“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均不能解释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的原因,军机处的设立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才能解释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的原因。6.【答案】B【解析】从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故选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创新和逻辑,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涉及农业,但并非都是农业领域的成就,排除 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

18、税司掌收商税”“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信息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没有体现地方的自主性问题,故 B选项错误;上述市镇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是近代经济管理方式,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央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小农生产,并且与稳定小农生产无关,故 D选项与材料无关。8.【答案】B【解析】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之际,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代到清代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繁荣,说明我国古代的农村集镇经济发展迅速,故

19、B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集镇经济的发展,并未涉及农耕文明的衰落,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集镇的发展,不是城市功能,故 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调和情理”“时而偏向载道”反映明清时期理学主导,故选 D 项。离经叛道,与材料中“时而偏向载道”不符,A 项错误;张扬个性,与材料中“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不符,B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明清传奇”,但未涉及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C 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体现了思想自由的特点,故 A项正确。11.【答案】B【解析】从材料当中“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

20、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由此处可知,海禁政策松时,寇就会变成商人;海禁政策严格时,商人变成寇。这说明海禁政策使社会的矛盾激化了,加剧了倭患,因此选 B。12.【答案】B【解析】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强化君主专制,故选 B 项。13.【答案】B【解析】通政司是明代设置的机构,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可知,密折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故 B 项正确;枢密院是军事

21、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不对应,故 C 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是清朝时期的中枢秘书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为朕之耳目”不对应,故 D 项错误。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可见其反对君主专制,选项 D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的政治主张,而非经济主张,选项 A 排除;黄宗羲并不反对封建礼教,选项 B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从其言论无法看出天下为公的主张,选项 C排除。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

22、有责”正是顾炎武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选项 D 正确;选项 A 是朱熹的观点,排除;选项 B 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选项 C 是李贽的观点,排除。16.【答案】D【解析】海禁不是杜绝官方贸易,排除 A 项;不是禁止所有船只,官方除外,排除 B 项;“朝贡”贸易一直进行,排除 C 项;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故选 D项。17.【答案】B【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B 符合题意。1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故选 B;A 项错在是政治角度解释,排除;C 项错在是从思想角度解释,排除;D项错在是从思想角度解释,排除。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打败西班牙,独占台湾。20.【答案】A【解析】选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故选 A。21.【答案】(1)过程: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

24、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仁宗以后,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丞相之名的丞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2)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其人亦无所表见”得出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根据材料一“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

25、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得出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的地位和完善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得出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根据材料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得出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根据材料二“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得出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22.【答案】(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26、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说明:黄宗羲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解析】第(1)问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

27、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第(2)问,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得出“承古”表现在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由材料二“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知“萌新”表现在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23.【答案】目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成文准则是“厚往薄来”。影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但也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解析】24.【答案】(1)表现:关心灾荒救助;注意排灌水利建设;设置试验田;著述翻译。

28、因素:家庭环境、地理环境、献身精神、个人认识、西学传入等。(2)方法:研读、请教、实践、总结。原因:纠正错误,补充不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因此,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概括为:关心灾荒救助;注意排灌水利建设;设置试验田;著述翻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他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可知,家庭环境、地理环境对他影响很大;联系所学,还可以从科学家的个人认识、精神风貌,西学的传入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八百多种”得出研读、请教;据材料二“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在他六十一岁那年(1578 年)写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得出实践、总结。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得出纠正错误,补充不足。25.【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3)雇佣劳动。【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